惠州市渔业种质保育中心挂牌

建立种质资源库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03月28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惠州市渔业种质保育中心今年将开展选育、繁育工作。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摄

惠州市渔业种质保育中心今年将开展选育、繁育工作。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摄

惠州日报讯 (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李庆勇)3月27日,“惠州市渔业种质保育中心”在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淡水科研基地正式挂牌。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该中心是由市政协提案办理资金出资建设,从2022年3月启动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并引进倒刺鲃后备亲本2万尾、尼罗罗非鱼后备亲本8万尾、大刺鳅亲本400斤、中华鳖亲本2000斤等,今年将开展选育、繁育工作。

促进水产养殖业良性发展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础。近年来,我市渔业发展迅速,该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从2020年的不足8%增长到2022年的13.3%,达到57.37亿元,对我市乡村振兴、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水产种业问题严重制约了渔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水产种业发展的建议》提案得到市政协高度重视,经过深入调研,认为“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惠州市渔业种业发展,应该建立惠州自己的渔业种质资源库”。随后,市政协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委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和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快速制订具体方案,落实提案办理资金,迅速启动建设并建成目前的保育中心。

“以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淡水科研基地为依托,建设以东江野生经济鱼类为特色的渔业种质资源库。”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资源库建成后通过运作,不但能为社会提供优良品种,也可适度推广相关品种和养殖技术,与苗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保种、选育、推广等方面提供支撑。同时探讨如何将相关成果转化给企业,进而使养殖户受益,最终促进水产养殖业良性发展。

摸清我市渔业家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据悉,上述项目除了开展优良品种引进及选育外,还进行了东江资源调查、孵化设施建造完善、增殖放流及推广培训等工作,已在东江增殖放流草鱼、鳙鱼、鲮鱼、鲫鱼等100余万尾;建成孵化环道2组,占地200余平方米等。

值得关注的是,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通过提案资金,基本摸清了东江干流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鱼类种质资源状况。2022年对东江干流(惠州段)开展了两次渔业资源调查工作,共鉴定出2门2纲6目12科33属39种。

“对鱼类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推进保护生物多样性。”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我市东江鱼类种类丰富度、空间分布、洄游鱼类、特有鱼类、珍稀濒危鱼类、重点保护鱼类等现状,分析数量结构、生物量结构、多样性指数、种类相对重要性指数、优势类群及其种群特征,同时收集有经济价值的活体生物进行保存、驯化,作为种质资源的种质基因库,部分鱼类可制作成标本供科普教育。接下来将继续深入开展渔业种质资源调查,摸清我市渔业家底,建立惠州渔业种质资源库,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