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大行动助力健康惠州建设

《惠州市残疾预防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提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2023年04月09日惠州日报惠州日报
字号:T|T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残疾预防工作,有效减少、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助力健康惠州建设,《惠州市残疾预防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印发。《方案》提出,我市将实施五大行动,包括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行动、疾病致残防控行动、伤害致残防控行动、康复服务促进行动。到2025年,覆盖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残疾预防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全市群众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全社会残疾预防素养明显提升,遗传、发育、疾病和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得到有效防控,残疾康复服务状况持续改善,残疾预防主要防控指标全面达成。

行动1

开展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

如何开展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完善残疾预防科普知识资源库,推动将残疾预防和出生缺陷防治核心知识纳入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妇幼保健人员、社会工作人员、残疾人工作者等职业培训课程和教材内容,形成残疾预防知识科普骨干队伍,确保残疾预防知识规范、有效传播。

与此同时,要面向儿童、青少年、新婚夫妇、孕产妇、婴幼儿家长、老年人、高危职业从业者等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主动提供残疾预防和出生缺陷防治科普知识,力争到2025年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普及率大于80%。

深入推进阳光助残志愿服务,支持引导志愿服务组织承接运营包括残疾预防知识科普在内的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残疾预防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一步提高全民残疾预防意识,广泛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残疾预防的良好氛围。

行动2

加强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

出生缺陷是导致先天残疾最重要的因素。《方案》提出,要加强婚前、孕前保健。推进婚前保健,全市实行免费婚前、孕前健康检查,有条件的县(区)建立紧邻婚姻登记处的“一站式”婚育健康医学检查场所。深入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科学备孕,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指导、筛查评估等孕前优生服务。力争到202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孕前优生检查率达80%以上。

做好产前筛查、诊断。广泛开展产前筛查,提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对常见胎儿染色体病、严重胎儿结构畸形、单基因遗传病、地中海贫血病等重大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诊断。到2025年,产前筛查率超过8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超过90%。同时,加强儿童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不小于98%,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不小于9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不小于90%。

行动3

加强疾病致残防控

在加强慢性病致残防控方面,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发挥好体育健身在主动健康干预、慢性病防治和康复中的作用。到2025年,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不小于65%,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超过3000。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和精神疾病防治,构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强化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和个体危机干预,加强群体危机管理。到2025年,以社区为单位的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超80%。

同时,加强职业病致残防控,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工作,推动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机制。

行动4

做好伤害致残防控

在伤害致残防控方面,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管、道路交通和运输安全管理、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加强空气、噪声污染治理,以及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方案》明确,要加强儿童伤害和老年人跌倒致残防控。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完善儿童伤害预防工作网络,推广“四安全”儿童伤害综合干预模式,积极开展针对儿童溺水、道路交通伤害、跌落、烧烫伤、中毒、暴力等风险的安全教育,加强对玩具、电子产品的监督和管理。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实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强化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加强老年友好环境建设,鼓励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推进养老机构无障碍建设,改造易致跌倒的危险环境。

行动5

加强康复医疗服务

《方案》提出,加强康复医疗服务,健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创新康复医疗服务模式,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底,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人数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人数达到12人。

开展残疾人基本需求与服务状况调查,持续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到2025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超过85%。

积极推进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水平。力争到2025年,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