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坝党员干部送技术送服务送政策,零距离服务春耕生产

做强特色农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3年04月13日惠州日报博罗新闻
字号:T|T
    石坝镇正有条不紊开展水稻种植工作。

石坝镇正有条不紊开展水稻种植工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走进石坝镇,机器轰鸣、人头攒动,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派繁忙景象。石坝镇聚焦党建引领,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干部送技术、送服务、送政策,零距离服务春耕生产,奏响春耕备耕奋进曲。

免费发放1800公斤水稻种子2100吨有机化肥

召开种养技术培训会、深入农田开展指导……为保障全镇春耕备耕工作顺利进行,石坝镇聚焦“产业提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带动,深入田间地头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指导农户做好早稻粮食生产、育秧、病虫草害防治等工作。同时,针对当前春耕重点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当好春耕备耕“总指挥”,为全镇春耕备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种子、化肥等农资是春耕备耕工作的重要保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统筹上级的技术、资源,根据各村实际,将符合生产标准的1800公斤水稻种子、2100吨有机化肥免费发放到群众手中,以确保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化肥、种子需求,并定期实地回访、抽检,不断提高群众科学种植水平。同时,协调水利部门对老旧水渠进行修复改造,合理安排水库拉闸放水时间,以高标准、高质量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发展丝苗米黑皮果蔗等特色农业产业

水稻、花生、茨菰、玉米、黑皮果蔗……春耕时节,各种农作物已陆续播种。各村党组织把抓好春耕生产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科学制定粮食农作物生产计划,有效建立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三带”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基础,确保粮食稳产、农民增收,产业发展驶入提质增效“快车道”。

石坝镇始终围绕以农业为基,积极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党建引领、村企合作、联农带农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土地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助力农民增收,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石坝镇主要以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的丁塘村(丝苗米)、红星村(黑皮果蔗)为代表,以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今年全镇计划种植早稻约16500亩、甘蔗约2600亩,目前甘蔗已基本完成种植工作,正有条不紊开展水稻种植工作。同时,同步做好“耕后服务”,登记种粮补贴、购买农业保险,持续激发农户种植热情。该镇还邀请了省农科院专家开展种植技术指导,如探索三嘉村荷花与小麦轮作、石坝村有机肥大田研究试验、象岭村撂荒地整治等,实现“地不荒,粮归仓”。

推动规模种养项目向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近年来,石坝镇将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探索“党建+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以党建“一条红线”串起农村和产业发展,将产业链上下游与农业发展拧成一股绳,实现党的建设与产业发展双融双促。

石坝镇坚持高位推进撂荒地整治,创新“党建+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模式。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挖掘经济效益,实行双季轮作,推动丝苗米、黑皮果蔗、茨菰等规模种养项目向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石坝镇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乡村振兴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结合起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强化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探索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上走出新路子、迈出新步伐。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朱丽婷 通讯员朱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