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堡探幽

□邱宇林

2023年04月16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最初听到“香溪堡”这个名字,就已经觉得很美了。所以当决定要去香溪堡时,我竟如孩子般雀跃。香溪堡位于龙门县,离市区约90公里,我们一路驱车前行,孩子们在车里唱着自己任意改编的歌曲,笑声不停。时值春夏之交,正是适合出游的季节,连从车窗里透进来的风,都在引诱你。离城市越来越远,郊外的气息越来越浓郁。

到了沙迳镇的时候,就一路反复出现“香溪堡”的路标,我不禁浮想联翩:有溪流的地方,必定竹木葱葱,香气四溢,而那古堡究竟藏了些什么千古秘密,又留下了什么岁月痕迹?看来,这次游玩,倒是带了些探古寻幽的意味。

这么一寻思,很快就到了香溪堡旅游区。可能我们是下午才到达,游人相对较少,进入景区里边,凉风习习,怡然自得。沿着平缓的山坡蜿蜒而上,坡上滩下绿竹成林,就算是到了盛夏时节也同样阴凉如许。我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穿过竹林来到河滩,体验在溪流中乘竹筏漂流。撑竹筏的大叔立在前方,我们坐在后排的凳子上,溪流缓缓,两岸竹影婆娑,午后的阳光斑斑点点,照射在我们身上,心情也随之轻松起来。香溪河清澈静谧,水面波澜不惊,只有竹竿撑水泛起的圈圈水波。在竹筏上远眺,影影绰绰的群山环抱,大片青翠的良田似乎延伸到天际,好一派田园风光!这里虽然不比阳朔的山水秀美,但溪流更显小家碧玉,且更有一番亲水戏水的欢欣。一会儿工夫,先生就坐不住了,笑着说:“大叔,您休息会儿,我来撑船!”在一段平缓的河面,大叔把竹竿交给了我家先生,并指点了要领,竹筏就在新手的驾驭下稳稳当当地继续前进!孩子鼓掌欢呼,也想尝试,给她试下,才知撑船既是个力气活也同时考验技术。我慢慢地闭上了双眼,想体会一下“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山虽未过,竹林已越万千重!

筏行河上,远远地就望见一座大桥,桥身横跨香溪河,听撑船的大叔介绍,这桥长218米、宽9米,共有5个大拱、30个小拱。在竹筏穿过大桥的那一瞬间,大桥、竹筏、河水、倒影,绘成一幅自然美丽的画卷。

从竹筏下来,我们沿着码头古道一路往前。香溪堡的古码头,据说始建于清代,古代往来船只就此停泊开航。几百年前,古码头所在的功武村曾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小商埠,彼时码头边舟楫林立,为广州至龙门水路的必经之路,民间相传“先有龙关,后有龙门”,如今龙关不复见,刻有“万里龙关”的石匾仍存。据闻,旧时功武村四面环山,龙关蜿蜒,故清朝康熙年间曾建有牌坊,题字“万里龙关”。令人感慨的是,历史上曾兴盛一时的码头,此时此刻喧闹已远,只留断裂的石阶和摇曳的古树,似在无言述说当年的繁华。

从古码头步入功武村,如步入一个古代村落。我们兴奋地走去正街逛逛。正街是功武村古时的商业区,街长约一里,宽不足一丈。窄窄的青砖石板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石墙飞檐的古建筑……无一不令人流连忘返。正街有一间百年老店,柜台、货架均是老式的,没人知道它的确切年代,只知道小店浓缩了功武村数百年的繁华与沧桑。

最后,我们慢慢地走进了神秘的五宅古堡。整个古堡建筑群一面邻水,融合了客家围屋和广府建筑的风格,因廖氏四世祖廖兰窗之五子、明代秀才廖云谷在此开基,故取名“五宅”。此后,廖云谷后裔廖观于清顺治年间高中进士,又将五宅围按进士第格式进行扩建,并在康熙六年(1667)修筑碉楼,就是如今耸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五宅古堡。我仰视着它,这座四层高的古堡,雄伟壮观,敦厚、庄重而又低调、神秘,用一贯厚重深沉的姿态迎接我的目光。经过近400年的风雨历史,碉楼的砖墙已然斑驳,石缝中凸出点点顽强的绿色,其独特的造型设计与建筑艺术至今仍然令人叹为观止。

我真想爬进古堡里一探究竟、一睹真容,但发现无梯可登。站在这座功武村人引以为豪的古建筑面前,时光倒流,我久久不能自拔。独特的岭南建筑艺术遗风、久远的历史沧桑、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古堡风情和清新的田园气息完美地交织在一起,成就了我的香溪堡探幽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