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们在“惠州市第一中学惠港校区”揭牌仪式现场合影。
学生在课室里开展任务式早读。
学校举办体艺节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教育,是寄托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最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大力促进教育扩容提质,高质量推进教育发展。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市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优势。
为深化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在我市“市区共育、校际托管”的办学机制下,以全新面貌亮相的惠州市第一中学惠港校区紧扣“和合育人 敦朴致广”的办学思想,实现了凤凰涅槃的转变,随着办学活力被激发,学校正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朝着市一流名校的目标迈进。
挂牌“一中”
为河南岸学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卓越的品牌,是惠港引以为傲的无形资产。
2022年8月28日,对于全体“惠港人”而言,是倍感自豪的一天,也是学校发展旅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学校正式挂牌“惠州市第一中学惠港校区”(以下简称惠港校区),成为惠州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市一中)“一校五区”发展格局中的一环。
被市一中托管,绝不仅是单纯改名,更意味着学校师资、管理、文化等方面的进阶,昭示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蝶变。在市一中的“传帮带”下,双方实现办学理念、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的共建共享,河南岸片区的学生能更好地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据悉,市一中从师资、教研、教学等方面大力支持惠港校区,惠港校区也与市一中的其他几个初中校区实现同备课、同教研、同测试、同考核,加强多层次合作,共同发展、共同提升。自挂牌以来,为提升惠港校区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市一中选派优秀领导和教师共七人到惠港校区工作,提升教研能力,学科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
作为从市一中选派而来的其中一员,校长刘国鸿如今还兼任着市一中的党委委员,同时他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惠州市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惠州市十大优秀共产党员、惠州市“教育拔尖人才十百千工程”名教师、连续多年以高分被学校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惠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者人才库专家,开展讲座200余场,深受好评。
按省一级学校建设的惠州市第一中学惠港校区始创于2006年,由惠州市政协香港委员成立的港澳基金会捐资和惠州市、惠城区两级政府出资共同兴建,办学条件、教学实力具有先天优势。而市一中的托管,让学校软、硬设施的建设添上腾飞的双翼。惠港校区将借鉴一中教育集团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多领域深度融合,在擦亮“一中”闪亮名片的同时,也根据个性特点找到属于自身的发展坐标,把学校打造成为有育人特色的优质初中、品牌初中,用更快的发展脚步回应家长的殷殷期望。
漫步在惠港校区校园里,教学楼、校园广场、操场、足球场随处可见身穿一中校服的学生,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与青春的朝气。
培根铸魂
党建引领激发教师内在动力
潜心耕耘,丹心筑梦。雄厚的师资,是惠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不仅是国之大计,也是党之大计。回顾惠港校区17年的建校强校之路,在一代代教师队伍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祖国培育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线,该校党总支把党组织建设作为引领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让党建与教学育人工作深度融合。据悉,该校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目前有党员66人,为强化党建引领,凡学校重大决策必经党总支会议审议通过方可落实。近年来,党总支通过专题党课、纪律教育学习月、党员下基层等形式激活党员红色基因,树立优秀党员“榜样力量”,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从而引领全体教职工坚定信念,永葆教育初心使命。
记者采访之日,校长刘国鸿从大清早便开始站在校门口值守,维持校园秩序。他说,学校历来崇尚求真务实的风气,领导干部不应只是高屋建瓴,更应带头躬身力行。平日里,面对苦活累活,党员干部第一个冲锋陷阵,“头雁”效应的发挥更能激发全体教职工的主动性和认同感。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惠港校区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凝聚教师对学校的向心力和认同感。党总支高度重视,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尊重教师、关爱教师的氛围。
在惠港校区,有一个“儿童之家”,里面电视、玩具、绘本一应俱全。据悉,学校不少年轻教职工无暇照看幼儿,学校专门打造了一片“乐园”,为前来“探班”的教职工子女提供固定休憩场所。像这样的暖心举措,不胜枚举。学校始终把教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关注教师切身利益和诉求的同时,给教师提供富有人文关怀的工作条件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通过青蓝工程、晋升激励等方式,激发教师内在动力,锻造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在改制以前,惠港校区兼有高中部,师资条件先天优越,如今,得益于富有人文特色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学校近年来教师队伍水平有明显提升。目前有教职工144人,专任教师13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6人,中学一级教师57人,研究生学历23人。
教学教研
加工能力跃居惠城区前列
勠力同心,勇毅前行。过硬的教学能力,是关乎惠港未来的生命线。
教学质量,是惠港校区屹立改革洪流而不倒的根本,也是孩子顺利考取心仪高中的强大支撑。紧扣“厚德、善学、勤教、善导”教风,学校根据初中教学课堂内容,找准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着力打好组合拳,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惠港校区秉持“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理念,注重以教研助力学校改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学生参加竞赛,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在惠州一中“一校五区”发展框架下,惠港校区加强与惠州一中教育集团各校区的交流,通过开展学科研修活动、教师轮岗学习、名师交流等方式取长补短,不断汲取市一中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成长,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架起进步的桥梁。
在学校,有不少勤奋好学、富有朝气的年轻教师,依托“青蓝工程”,学校为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搭建平台,让青蓝携手并进、互助成长。在这种师徒互助机制下,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大学科为主的教师结对,在科教研的道路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随着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学校教研能力有所突破:2022学年,张小英副校长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强师工程”项目课题,周怀平老师主持的广东省德育专项课题,陈丽华、钟惠思老师主持的惠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成功立项,罗娜文老师参与的广东省教研院教育研究课题获批立项。多名教师获省、市级奖项。
辛勤耕耘,厚积薄发,考试成绩与升学率就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加工能力最好的验证。多年的中考成绩显示,学校在生源相对不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一次次突破,成功跃居城区前列,实现了“低进高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每年都有众多学子考入市一中高中部等重点高中,加工能力备受认可。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该校今年八年级质量抽测较往年提升幅度大,值得期待。
该校6次荣获惠城区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奖,连续8年荣获区高考优胜奖,连续6年荣获市高考进步奖(2008年~2020年有高中部,现为纯初中)。
立德树人
打造全方位“沉浸式”育人环境
铸魂引路,匠心育人。细致的德育工作,是惠港育人的灵魂所在。
在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思政第一课上,校长刘国鸿以“启航新征程 逐梦向未来”为主题,为全校师生进行宣讲。他结合杨倩、全红婵等先进人物事迹,激励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敢拥抱梦想,将来成为让母校骄傲的“惠港”人。
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实践证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惠港校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围绕“为学生的未来准备,为学生的一生奠基”的教育理念,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致力于做到“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培育新时代有为学生。
为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学校不断丰富学习载体,通过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称号,使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注重学生日常习惯的养成,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爱国、责任、诚信、乐学、合作为主要内容,培养“文明、学习、卫生、安全、生活、体艺”六大习惯,利用纪律教育月、专题讲座、每周的年级例会、每周主题班会、每周学生检查、问题反馈等形式,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通过开展“宪法晨读”“国旗下讲话”主题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将伟大建党精神和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及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引入课堂,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德育导师制”是该校德育工作新探索。记者获悉,学校创新推行“德育导师制”,让师生双方根据个性、兴趣、特长、爱好,并结合师生双方意愿进行“配对”,每一名德育导师指导数名学生。在这种制度下,导师对受导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方法、心理成长、生活情感等方面予以重点关注与培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美好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将进一步拓宽一中集团联盟教学教研活动,不断完善、创新思政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各项活动与思政课有机结合,通过内容重构、德育课堂重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加大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德育课程体系化,打造具有惠港特色的思政“金课”。
以仁治校
家校共育给学生“家”的温暖
坚守初心,为爱执教。仁爱教育,是惠港人文教育的初心回归。
惠州市第一中学惠港校区对仁爱思想的深入挖掘和阐发,为涵养学生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品格,提供重要参考。
以仁治校,以爱执教,是该校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亮点。校园里的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仅仅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品德、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学校崇尚鼓励为主、赏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赏识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态度真诚亲切,提供鼓励、共情等情绪价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
对惠港校区来说,最美好的三角关系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孩子健康成长。学校注重与家长的有效配合,落实“三方反馈”机制,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畅通沟通渠道,明晰家长与教师间的责任边界,积极争取家长对家校共育工作的理解,共同为学生营造和谐有爱的成长环境。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往往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不少案例证明,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与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着“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学校坚持预防为主,及时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干预,以亲子关系为切口剖析孩子的心理问题,加强家校共育合作,共同织密织牢孩子心理问题预警网络。
在惠港校区,设有专门心理团辅室和个辅室、心理宣泄室、谈话室、放松室,沙盘、拳击发泄假人、心理游戏道具一应俱全。相比教条式的说教,学校往往以互动游戏形式摸清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
开设心理健康第一课是每个学期开学的必备。惠港校区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如七年级聚焦“小升初”学法指导和心理适应健康教育;八年级关注孩子转折期的信心;九年级围绕“暖”+“爱”,鼓励为梦想赋能,让孩子带着温情开启新生活。此外,聚焦青春期叛逆、早恋、校园欺凌等现象,还针对性开展主题心理教育。
校园活动
搭建学生自我管理绽放风采的舞台
百花齐放,春意盎然。丰富的校园活动,是惠港永葆生机的源头活水。
校园活动,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育模式。惠港校区已形成感恩文化、生命教育课程文化、“港”字特色文化、艺术文化、厅廊文化、园林文化、班级办公室文化七大特色校园文化。通过“让每个孩子至少上台一次”,实现在人生出彩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学校还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和形式,开展校运会、“小主持人大赛”、朗诵比赛、演讲大赛、英语趣味配音比赛等活动,挖掘学生兴趣特长;组建国旗班和书法社等精品社团,在书法、吉他、篮球、合唱、心理等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红鹰志愿者”服务队,培养乐于奉献、勤于动手的好品德;每周升旗仪式,由学生上台展示自我;每周班会课,由学生体验“角色扮演”做老师……丰富的活动让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充分挖掘,惠港校区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理念,在倡导全面发展“百花齐放”的同时专注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特色成才创造可能。
教育家叶圣陶提出过“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呈现在惠港校区的教学管理模式中,则是不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学生“自治”能力:“管”是为了“不管”。
最直接的体现是课堂改革。学校把依赖性的“受管教”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管教”,改革后的课堂每节课遵循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理念和教学场景,在教学过程当中,逐步实施“三人行”小组合作模式,让更多孩子有机会站上讲台。一些年级还组织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尤其在语文、英语、历史、道法科目进行有效尝试并逐步铺开。活跃在这样的课堂,学生纪律和主动性明显提升。
多渠道铺垫,有效强化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惠港校区学生发起学校学生会,并在七年级另设学生会分会,让学生自主换届选举、自主管理、自主解决问题,磨砺了一批全面发展型学生,组建了校门礼仪队,学生轮流站岗,发挥主人翁精神。
名校引领促成长,且行且思赋新能。现今,惠港校区正以积极的姿态,不断破解教育新难题,努力实现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以“一中”品牌建设为导向,加快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教育铁军,释放活力,不断向高质量发展目标前行。
本版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戴增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