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建行授信4.5亿元支持仲恺生态公园下方建设全市首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和“压舱石”,国有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主体、重要力量,在落实战略任务、服务大局和保障民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在国企持续健康发展的背后,建行惠州市分行(以下简称“惠州建行”)在持续输送金融支撑力量。近年来,该行聚焦国企转型升级,响应市场需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及“十四五”规划,实行“一企一策”,激活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激发国企动能,为大湾区建设注入强劲的金融动力。“十四五”以来,惠州建行对全市“6+N”国企实现服务全覆盖,在传统信贷、投行、国企改革业务领域提供综合性服务,对国企累计授信超330亿元,投放超130亿元。
搭建政银互动平台
全力当好惠州国企战略伙伴
春日暖阳下,整座城市都在高速运转中。
新年伊始,由惠州市港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投集团”)负责的惠州港荃湾港区“5万吨级液化烃码头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快马加鞭进行钢栈桥搭设及主体总施工;由惠州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产投集团”)主导投资建设的惠州市第一个保税物流中心开始动工建设,助力惠州打造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内,工业大楼鳞次栉比,一座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显现雏形。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由惠州市交通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交投集团”)负责的韶惠高速公路龙门至惠州段(以下简称“惠龙高速”)全线各工点都抢抓黄金施工期,瞄准年内建成通车目标正在全力冲刺;广汕高铁博罗站、罗浮山站配套工程加速推进,博罗“一城三高铁站”指日可待;金山湖、莲塘布河、冷水坑河等流域水环境明显好转,基本实现了“治水融城、水城共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位于惠州市东江新城发展核心区的惠城区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按下“启动键”;惠州市仲恺生态公园下方建设的全市首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后续设备安装,如今在处理厂现场,大量污水经过复杂工序净化后已“焕然一新”,不断向周边绿色净土输送活水。
另一边,由惠州市国有资本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投集团”)设立的惠州百亿母基金与建信信托等相关企业机构签约设立11只子基金,助力惠州加快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科创生态体系……
这就是当下时不我待、奋力奔跑的惠州。在这幅惠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图景中,国有企业的身影无处不在。
国有企业是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大幕开启。2021年,我市主动应对市场发展变化,通过实施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整合,成立城投、交投、水务、港投4大功能类企业集团和国投、产投2大竞争类企业集团,形成了国资“4+2”布局。近年来,市属国企推动了系列国资承建的重大项目,并取得较好成效,国企对我市经济、民生、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
服务国有企业,建行责无旁贷。作为金融“国家队”,惠州建行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加强与市政府、发改委、大湾区办等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深入研究市政府规划及政策,共同为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建行方案,聚焦我市六大市属国企核心业务,延伸拓展产业链条企业,全力当好国企的“战略伙伴”,据悉,该行目前已与惠州国投集团、惠州水务集团和惠阳城投集团等多家国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6家市属国企累计授信超330亿元,将携手进一步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在共同服务惠州高质量发展超越中,实现政银、银企共赢共享。
拓宽国企融资渠道
金融“活水”精准赋能重点项目建设
赣深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2月10日,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的赣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自此,惠州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而赣深高铁开通以及仲恺站、博罗北站的投入使用,促使周边的交通配套设施再升级,进一步推动惠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大交通体系和“轨道上的大湾区”。
赣深高铁惠州段建设背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早在2016年,惠州建行便密切关注赣深高铁项目,将赣深高铁惠州段三个站点项目纳入粤港澳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给予全方位多渠道的综合融资服务支持,该分行组建攻坚团队,充分发挥建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创新组合贷款产品,为惠州段项目提供信贷保障支持,累计为惠州段三个站点授信38.3亿元,累计提供信贷资金25亿元,贷款余额达15.6亿元。与此同时,作为仲恺站项目银团牵头行,该行还成功组建外部银团贷款,为高铁站建设保驾护航。
时光之轮流转不息,镜头来到大亚湾畔,夕阳西下,大亚湾石化新城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里汇聚了中海壳牌、中海油、埃克森美孚、恒力(惠州)等世界500强企业。近期,这里一个石化项目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3月27日,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壳牌”)启动惠州三期160万吨/年乙烯项目。中海油表示,该项目产品将减少中国市场对高性能茂金属聚烯烃、高端聚醚多元醇、高碳烯烃聚合单体等产品的进口依赖,填补国内高端化工品的空白。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填海造地工程,是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配套工程,该项目总投82亿元,拟融资金额60亿元,项目采用外部联合贷款形式,其中惠州建行作为牵头行承贷份额24亿元,为16亿元固贷+8亿元前期贷的授信结构,目前,惠州建行已累计为客户发放前期贷款金额1.24亿元,再一次以金融之力助力大亚湾石化产业“进阶”。
一直以来,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惠州国资国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可忽略的是,每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或者重点项目建设的背后,是数以亿元计的投入。
重大项目的需求在哪,金融“活水”就流向哪。授信30亿元支持惠龙高速建设、授信10亿元支持金山新城水环境整治项目、授信6.38亿元为惠州港荃湾港区“5万吨级液化烃码头项目”……牵线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惠州建行以“轻资产、高效率”为方向,以“+投行”为抓手,以多品种的债务融资工具、债权融资方案、债券承销等方式协助地方国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密切跟踪惠州市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对地方产业升级中的重点项目予以信贷倾斜,积极做项目稳健推进的后盾,目前已为赣深北站、惠州港荃湾港区5万吨级液化烃码头、惠龙高速、惠州市智慧共享停车系统项目、金山新城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多个政府专班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强化联动协同机制
担当国企集团“财务顾问”
日前,在“惠州市资本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产业基金集群发布会”上,惠州国投集团与建信信托合作设立“惠州市惠创建粤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基金将支持大湾区创新创业、科技创新,深度发掘广深两地以及泛珠三角地区内的投资机会,围绕电子信息、大数据、生命健康等产业进行投资及引进,将为惠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添力赋能,将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
同样“动起来”的还有交投集团,惠州建行参与投资交投集团发行的公司债,最终中标认购1.8亿元,支持惠州当地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惠州水务集团惠阳水务有限公司拥有的管网等不动产作为租赁物进行售后回租融资租赁,金额5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承租人经营周转、优化资产结构以及项目建设。
这是惠州建行强化联动协同机制的一个缩影。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惠州迎来发展机遇期,一大批项目相继签约、开工、投产,其中,国有企业的力量显而易见。作为惠州市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惠州国有企业主动融入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随着各类投资持续加大,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除助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外,惠州建行聚焦实体经济“主战场”,携手以资本为“引擎”,为我市产业能级提升注入“金融动能”。
惠州建行充分发挥建行集团优势,加强与省行、子公司联动,重点挖掘国企改革、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型基建项目领域的机会,匹配直接融资、表外融资工具,丰富企业融资渠道,为国企提供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贷款发放覆盖了产业园区、电力能源、民生保障和小微企业转贷款等,用于重点支持我市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型等领域,并通过创新投融资方式,解决了困扰多个重点项目的融资难题。
截至目前,建行“母子”联动取得了喜人成果:建信信托与惠创投联合设立50亿元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建信租赁落地5亿元水务集团融资租赁业务;建信理财投资交投债券取得1.8亿元突破等。与此同时,惠州建行定位为6大国企集团“财务顾问”角色,为国企集团债券发行给予方案建议,夯实债券承销基础。
构建金融服务新空间
“N+住房租赁”模式点亮“蓝海”之光
作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全国三大中韩产业园之一,也是惠州市聚力打造的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之一,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按下快进键:截至2022年12月,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共引进产业项目95宗,投资总额约722.13亿元,预计达产产值1637.38亿元。
为完善入驻企业员工的生活配套,当地政府规划建设住房租赁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以满足入驻企业员工的居住、购物等需求。惠州建行在建设前期就积极介入,长期跟进项目建设,已为承建项目的国有企业提供9.8亿元住房租赁信用额度。2022年,惠州建行累计为该企业承建的住房租赁项目投放1.69亿元住房租赁贷款,进一步完善重点产业园区配套,助力区域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工业园区是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当前,惠州正在持续强化产业集聚,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推进“3+7”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完善园区配套服务,持续做强做大园区平台,高质量建设园区“主战场”。
产业引聚人才,人才赋能产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安居才能乐业,对于企业来说,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方法。凭借自身在住房领域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多年前,惠州建行就主动承担起住房租赁市场推动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从人才居住的“小切口”入手,助力政府做好引才聚才的“大文章”。
近年来,该行纵深推进总行住房租赁战略扎根鹅城,围绕“N+住房租赁”业务发展主线,点亮蓝海之光,为惠州市“3+7”产业园区保租房、制造业企业配套公寓建设等提供金融支持,如以“住房租赁贷款+项目前期贷+城镇化建设”贷款,用于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集中配套住房租赁项目、西部路网、安置小区项目建设,赋能B端打造宜居的高端产业园区建设;以“住房租赁+产业园区建设”组合贷款为惠阳城投集团旗下的惠阳区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批复授信额度6亿元,用于建设“惠州市惠阳区科技创新中心”项目;成功投放4262万元住房租赁贷款用于建设博罗县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园洲东片区保障性住房租赁项目等。
立足惠州市“3+7”千亿级工业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惠州建行通过GCB三端赋能,为产业园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目前,该行通过贷款支持产业园配套宿舍建设项目,提供住房租赁项目全周期超16亿元的贷款支持,支持房源建设超6500套,有效解决了产业工人的住房问题。
加强产品创新应用
多元化服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近年来,惠州市及县(区)政府相继出台污水整治方案,加大对污水处理工程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而“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有利于增强污水处理设施能力,提升水环境综合整治水平,推动水资源再生利用。
在得知负责大亚湾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供排污一体化运营管理的环境水务集团拟通过兼并方式进一步提高综合整治能力、增强规模效应,惠州建行创新思维,结合其并购业务需求,以并购融资、信贷业务及各类投行产品为服务手段,为企业量身定制了“无形资产并购融资服务方案”,为区域涉水资源统筹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该项目的落地,对于实现整合区域水务环境治理目标,深化供排污一体化改革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优越性,在环境、社会、经济规模上具有积极作用。
无独有偶,作为促进惠州港高质量发展,强化海洋经济、打造海洋强市的重要主体,港投集团目前正加快整合“一港四区”资源,着力提升港口开发建设主导权,奋力推动惠州港向贸易港、产业港并重加快转型,打造大湾区乃至全国南北出海新通道。惠州建行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创新运用“国外保函+跨境并购贷款+资金托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并购全流程服务助力股权收购业务圆满完成,提升惠州港开发建设主导权,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助力惠州海洋经济驶入更广阔的“蓝海”。
无论是全国首笔“国外保函+跨境并购贷款+资金托管”,还是全省首笔“无形资产”并购贷款,都体现了惠州建行以产品创新支持国企转型、助力产业整合的金融担当。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载体,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国有资产做大做强成为新使命。近年来,我市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决策部署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部署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调整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坚定不移把全市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为惠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锻造一支新时代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是关键中的关键。发展出题目,金融做文章。建设银行是国内大型银行之中经营范围最广泛的银行之一,包括信托、融资租赁、保险、公募Reits、理财、私募股权、债转股、海外投行等全牌照金融集团,拥有银行系统最完备齐全的服务体系和金融产品,能够为企业及项目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在国企改革的快车道中,惠州建行强化“融资+融智”服务,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国企做优做强做大”主线,密切跟进惠州市国企改革进展,积极联动支行,充分依托新金融服务优势,全面对接国企改革中衍生的一系列金融需求,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国企改革发展。
创新投行新模式,为国投集团子公司储备并购贷款额度11亿元,并于同年12月成功投放并购贷款3500万元,顺利帮助国投集团完成对惠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并购;采取“并购+托管+监管易”,成功投放贷款2.29亿元助力仲恺高新区某国企收购某外企旗下的电子有限公司……近年来,惠州建行以客户综合金融需求为中心,以解决需求为目标,积极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并购金融、托管创新、债转股等多元化服务,解决国企产业整合、债务结构和资产质量优化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和难点问题。据悉,惠州建行投行综合融资投放近20亿元,助力国企顺利实现股权、资产收购。
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未来,惠州建行将充分依托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深度聚焦国企融资和项目需求,加大融资融智支持,全面对接国企改革中衍生的一系列金融需求,大力推动我市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保障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落地见效,以“国字号”金融实力赋能惠州“国字号”企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徐曼宁 黄敏 唐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