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白永民 摄

河北复朗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白永民 摄

定州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刘宪章 摄

图一、定州市天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防护垫是冬奥会国内唯一供应产品。定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二、定州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白永民 摄 图三、大鹿庄乡帅村村民正在晾晒辣椒。白永民 摄 图四、国能河北定州电厂全貌。刘云川 摄 图五、定州唐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耿辉 摄
编者按 人间最美四月天,海棠花开迎客来。4月18~21日,中国报业先进工作者优秀案例发布会暨全国百媒定州行采风活动在河北省定州市举行。惠州日报社编辑记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人共商媒体融合大计,一道深入河北省定州市各地采风,感受定州的独特风光、人文历史,也亲身见证定州加快跨越赶超、建设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的生动实践,品味千年古城魅力。
河北定州简介
定州是省直管市,面积128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2.7万,常住人口110万,是华北五省市人口最多的县(市)。
文化底蕴丰厚。定州是河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4300年前尧帝在定州唐城建都,战国中山、两汉中山、后燕先后定都于此,是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公元400年始称定州,历代设州置府,历史上就是辐射周边的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国保单位9处、省保单位15处,定州博物馆馆藏文物5万余件,是河北省第二大博物馆。定州人杰地灵,先后涌现出战国名将廉颇,汉代音乐家李延年,唐代诗人刘禹锡、崔护,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现代人民艺术家张寒晖,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等历史名人;隋代杨坚,宋代司马光、韩琦、苏轼等曾在定州任职。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定县试验”从这里走向世界。
区位交通独特。处于京津冀战略腹地,距北京180公里、天津200公里,距石家庄、保定70公里,距雄安100公里,距正定国际机场38公里,50分钟可进京,半小时可登机,两小时可入海,处于“京津冀一小时都市圈”。“三高三铁三国道五省道”在定州交汇,直通海港和空港,是华北地区南下北上、东出西联的重要交通枢纽。
产业基础扎实。定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千亿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是河北省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重点平台。培育了汽车及零部件、体育器械器材2个超百亿元和机械制造、节能环保2个超50亿元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定州电厂、河北旭阳、长安汽车、定州伊利等骨干企业提质增效,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速兴起,4个项目入选河北省氢能产业重点项目清单,被纳入国家第二批氢能示范城市群。
农业优势突出。素有“冀中粮仓”美誉,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市。形成了优质粮油、绿色果蔬、苗木花卉、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建成5家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有新希望、伊利、首农、首创等17家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苗木花卉产业示范园区。
城市扩容提质。“一带两轴双翼四区”城市空间布局加速形成,城市品质形象大幅提升,魅力文化古城、北部生态新城、东部科技新区、西部产业高地“四大板块”融合发展,城市建成区达到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50万,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获得省第七届园博会承办权,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洁净城市、“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河北省定州市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强力推进技术改造创新,加快科技平台建设,着力优化创新生态,以奋进姿态打造创新定州。
2022年,定州市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科技创新能力跃升至河北省第6位,比2021年上升10个位次,连续三年保持第一方阵。
培育创新主体 驱动产业升级
“这款防护垫与普通防护垫的外观差不多,但采用的是创新材质的海绵内胆和抗切割的面料,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冲击力,并以最慢的速度回弹,在-30℃的条件下仍能保持性能不变。”定州市天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计军说,正是凭借这款创新产品,公司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入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项目移动式安全防护垫的供应商。
向更“高”处攀登,向更“新”处奋进,“有形之手”强力托举必不可少。
抓源头,重孵化。定州市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推动产学研用从“结合”走向“深度融合”,建设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19家。
强主体,促发展。该市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计划,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
勤浇灌,助壮大。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一系列促进研发、鼓励创新的政策,加速释放政策红利,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以科技创新为牵引,活力竞相迸发。
截至2022年底,定州市共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6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9家,河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6家。
优化创新生态 激活创业活力
近日,在河北复朗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朗施”)的生产车间里,伴随着一阵阵清脆的电爆声,细如发丝的金属条变成纳米金属粉末。“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高纯度金属纳米加工设备,生产技术世界领先,产品纯度高达99.99%。”该公司副总经理霍志超说。
依托复朗施,定州市加快推进纳米科技产业园建设,打造全国甚至国际知名的高端纳米科技研发与生产基地。
近年来,定州市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京津研发、定州转化,雄安研发、定州智造”产业计划,深化“筑巢引凤、引凤还巢”行动,深度对接京津科技创新资源,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促进创新要素向定州聚集,引进产业层次高、牵引带动强、产出贡献大的优质项目,为经济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看得见的变化就在身边——
新材料产业园、氢能产业园、新经济产业园……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纳米科技产业园、北方厨具新城……曾经激荡在京津人潮中的创新创业梦想,有了新的实现平台;
数字是发展最精准的注解。仅2022年,定州市举办中科院创新成果进定州对接会,就与28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技术合同成交总额8.56亿元。
做强创新平台 助力成果转化
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并推进与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以焦化副产物为单体制备高性能聚酰胺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实现了省级科学技术奖励表彰项目零的突破。
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秀彪说:“通过与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对接,我们进行了多项科研项目研究,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技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学研合作是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定州市深入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每年举办产学研创新大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快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支持旭阳能源等领军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在定州布局。
创新平台搭起来。定州市累计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试点)3家,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7家、省级科普示范基地6家。
产学研成果用起来。连续举办三届定州市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定州实体经济与全国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对接合作关系,签约落地产学研合作项目45项,达成合作意向100余项,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和专利9项,定州市规上企业实现了设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两个全覆盖”。
一项项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为定州市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薪助力。
撰稿: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