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旭琛(中)和创新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在探讨创新项目。惠州供电局供图
说起南方电网广东惠州供电局的谢旭琛,认识他的人首先会想到“全国劳模”“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广东好人”等诸多荣誉,然后再加一句“非常优秀”。谢旭琛却说,荣誉是过去努力拼搏的证明,不是他的标签。“每天都是新的开始,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
不被定义,爱我所爱,活出青年人该有的样子,干出青年人该有的作为。这就是新时代青年谢旭琛。
勇于担当 默默奉献
5月19日上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在大亚湾石化区开工建设。作为惠州供电局500千伏崇文巡维中心的站长,谢旭琛知道,他和小伙伴们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500千伏崇文站是惠州供电的重要枢纽站,担负大亚湾及惠阳片区的供电,对惠州的经济支撑与广东电网网架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恒力(惠州)PTA、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大亚湾石化区,电网青年为这些重大项目建设配套的电力设施,提供可靠电力保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惠州供电局变电运行岗位工作16年,谢旭琛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挑战,但热爱这个职业的他总是能够主动担当,攻坚克难,不折不扣完成任务。2015年,谢旭琛担任惠州供电局第五座500千伏变电站——崇文站筹备负责人,面对“一片黄土”的变电站,谢旭琛带领团队从开山填谷做起,在19个月的时间里,“守过深夜的星光,追逐过清晨的日出”,最终实现崇文站的优质投产,年输电105.12亿千瓦时,解决了惠州南部供电瓶颈,也为大亚湾石化区提供了一颗坚强而可靠的“电力心脏”。
谢旭琛还记得,当他听到崇文站充电后发出第一声电流声时,那种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就像听到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此后几年,谢旭琛和同事们又一起“孕育”了两个“新生儿”——220千伏巨力站、220千伏绿湾站相继建设投产,解决了惠阳片区及大亚湾北部石化区部分110千伏变电站单电源供电问题,为大亚湾石化产业提供双电源保障。
如今,崇文巡维中心管理着11座变电站,带领团队每天做好变电站日常巡视运维工作和设备升级改造,是谢旭琛的重点工作之一。因为石化园区企业众多,一旦电力设备出现故障造成突然停电,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谢旭琛和同事们长期都紧绷着“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这根弦。
保障供电安全,要人防更要技防。谢旭琛带领团队在推进变电数字化转型中开展技术攻关,探索刀闸第二判据的技术路线,实现程序化操作,减少停送电时间。“系统一旦有故障,变电站保护‘大脑’数百毫秒之内就能反映出来并处理妥当,在一眨眼的工夫基本实现故障隔离和备用线路投入,实现用户停电零感知。”谢旭琛说,“我们电网人就是万家灯火背后默默的守护者。”
坚守岗位,勇于担当,默默奉献,这是新时代青年谢旭琛奋斗的模样。
脚踏实地 锐意创新
创新是时代永恒的主题,也是青年人的特质。在单位支持下,谢旭琛把身边的小伙伴们召集起来,从解决日常工作的难点痛点出发,积极推进电力生产技术变革和创新,并获得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授牌。
在变电站的日常工作中,手动装拆接地线常常让运行人员很头疼,经常一段10千伏母线停电,抢修过程连壮实小伙子都搞得大汗淋漓,累到不行。面对这个痛点,谢旭琛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集思广益,经过不断修改设计方案,最终做出了接地线电动操作装置,大大减轻运行人员的工作难度,减少了停电时间,还获得南方电网工作室优秀成果获最具推广价值奖。
随着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推进,谢旭琛和团队也第一时间开展钻研智能运维技术。他们在变电站应用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等新技术应用,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并编写了惠州供电局第一份智能站的典型票和第一份智能站运行规程,为公司的智能运维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谢旭琛带领团队开创了23个创新项目,获各级科技奖35项,拥有国家专利42项,发表技术论文16篇,不仅创造性解决行业技术难题,提高工作效率,创造经济效益,更是打造了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生产的知识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500千伏崇文巡维中心值班员田明明就是在创新工作室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他参与了研制变压器在线智能诊断系统等创新项目,获得过广东电网公司职工创新一等奖和二等奖。“跟着站长解决生产难题的过程收获很多,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还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田明明说。
在培育人才方面,谢旭琛热心传、帮、带,积极培养高技能后备人才。他编写了培训教材11万多字,开展电力工人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超过5000多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变电人才。2021年,谢旭琛挂职海南琼海供电局,把高技能人才培育思路带到海南,组织海南电网培养500千伏变电技能和管理人员,举办琼海供电局技能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员工核心技能水平。
今年,谢旭琛入选南网杰出级技能专家,成为南网工匠培训特聘讲师,如今,他“传帮带”的平台更宽广了。“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共同学习成长。”
脚踏实地,锐意创新,乐于分享,这也是新时代青年谢旭琛奋斗的模样。
努力工作 热爱生活
个人荣誉35项,集体荣誉138项,看到这些数据,年轻同事都对谢旭琛“开挂的人生”羡慕不已。可成长从不会一帆风顺,谢旭琛的青春也有过迷茫和挫败。
谢旭琛2007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带着满腔的热忱和抱负,来到偏僻的郊区变电站,面对变电站各种各样繁多的设备和主网变电专业严谨认真的工作基调,谢旭琛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思想也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未来该如何成长”。
迷茫中,像“扫地僧”一样朴实的变电运行老师傅们感染了他。看着师傅们干活时专注的眼神,谢旭琛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他下定决心要和师傅们一样,练就过硬的本领。之后,谢旭琛开始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学习,看图纸、学规范、练技能,反复思考,不断练习,不断提升。
2011年,经过几年扎扎实实的学习,谢旭琛信心满满地报考了技师考试。可是,在答辩中,有一位评委的问题不断触及他的知识盲区,技师考试最终没能通过。“这让我意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考试过后,他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不断超越自我,走向成熟。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也助力谢旭琛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南方电网十大杰出青年”等诸多荣誉。
在迷茫和挫败中,谢旭琛总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勇毅前行。面对成绩和荣誉,他则保持着“归零”的心态。他不会“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也不愿意被过去的荣誉定义和束缚,他一如既往,努力学习,努力提升,以奋斗的姿态回应荣誉。
尽管工作非常忙碌,谢旭琛还是培养了不少兴趣爱好,如看书、登山、打球、徒步、喝茶等,忙里偷闲的日子过得也很精彩。去年,女儿出生后,他又多了个“奶爸”身份,陪着孩子一起成长,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另一种美好。
努力工作、热爱生活、不负韶华,这还是新时代青年谢旭琛奋斗的模样。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通讯员黎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