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惠城区桥东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艾灸的味道,一旁的理疗室内有不少居民,医生忙着给居民做艾灸、推拿和康复理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今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我市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以下简称“中医馆”)使用效能情况开展专题调研。5月29日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使用效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近年来,我市率先探索建立基层中医馆服务模式,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当时全市93间中医馆建设,实现中医馆标准化100%全覆盖。每间中医馆均能开展15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均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传统中医药健康服务。
带着问题深入一线调研中医馆使用效能情况
今年3月中旬起,由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教科文卫专业代表小组全体代表、部分教科文卫咨询专家等组成的调研组,分成2个小组深入7个县(区),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代表走访、召开专家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我市中医馆使用效能情况。
“这间医馆面积多大?可以给群众提供哪些服务?”“一次艾灸的收费是多少?”“中医药人员配备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每到一处,调研组都绕过“盆景”,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带着问号”深入基层一线,看最真实的现场、听最淳朴的声音、收集最原始的材料,沿着问题“究”下去,真正打通“末梢堵塞”,实现干群零距离、零隔阂、心连心。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负责人说,调研组深入93间中医馆,全面了解全市中医馆现状、运营、人才引进及培养和中医药专科特色培育情况。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基层中医药专业人士和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听取专题汇报,举行座谈会,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等监督方式,对全市中医馆建设运营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突出问题导向,推动中医馆增强发展活力。
全市中医馆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520人
“近年来,我市中医馆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市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说,以2022年为例,全市中医馆提供中医药门诊服务269.01万人次,占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24.07%,比2018年172.05万人次增加近100万人次,年增长率为19.39%。同时,我市中医药人才得到培养,截至目前,全市中医馆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520人,全市拥有中药饮片调剂人员137人,中药饮片调剂人员不少于2名的中医馆有35间。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方面,我市把推广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建立市、县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建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视频网络平台,运用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人员培训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前全市97.87%中医馆能够提供6类以上比如饮片、针灸、艾灸、拔罐等中医药技术方法,100%中医馆能够提供2种以上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中医馆积极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从确诊(阳性)病例诊疗、隔离酒店管控、核酸采样、预防接种,到一般人群中医药防疫健康宣教、使用中药汤剂预防等全程参与。特别是实施“乙类乙管”后,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治疗患者,调理新冠后遗症,得到群众好评。
“十四五”期间至少完成21间中医馆能力提升
《〈报告〉初审报告》指出,虽然我市在提高中医馆使用效能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家和省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仍然还有一定差距。
对此,市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卫生健康局将出台一系列工作措施,从信息化、内涵建设、人才激励和培养、政策引导、中医药文化宣传等方面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提高使用效能。
提升基层中医馆建设内涵方面,在“十四五”期间,全市至少完成21间中医馆能力提升和135间村卫生站中医阁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针对中医药人才紧缺的问题,我市将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三年培训,鼓励全市西医特别是内科、儿科医生“学中医、懂中医”,提高中医素养,正确使用中成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中医、中药师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增强基层中医师职业荣誉感,遴选一批“葛洪杯基层好中医”“葛洪杯基层好中药师”。
完善中医药发展相关政策方面,制定中医日间病房具体实施细项,拟与市医保局联合发文,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与中医日间病房工作。出台区域中药煎配中心实施方案,以县(区)为单位建立煎配中心,为基层中医馆和市、县帮扶人才使用中医中药提供药品保障。
支持中医馆特色专科建设和推广日间病房开放
“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力度。”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要健全中医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全市中医人才培养工作。设立专项人才补贴,统筹或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层中医人才补贴,并放宽中医医师晋升条件以留住人才。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突出特色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医馆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要推进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组织市、县、镇三级专家团队,深入各中医馆现场“把脉”,根据当地多发病、常见病情况和中医馆现有的技术水平,为中医馆开出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特色专科的“方子”,力求做到“一馆一方”。
“要探索有效途径,进一步推动解决医保支付报销难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打通医保制度堵点,支持中医馆特色专科建设和推广日间病房开放,明确中医馆开设日间病房和治疗周期长的中医优势病种合理的支付报销标准。积极推动将康养医疗、慢性病治疗等中医特色优势项目和疗效佳、价格低的中药饮片或中成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为形成中医馆特色专科提供医保助力。明确中医药医保报销目录和比例,并保持相对稳定,将原有全报销的已改为全自费的项目再改为全报销,以有效促进中医馆使用效能提升。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陈相成 通讯员李淑慧 胡伯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