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科技工作者日,我市代表畅谈“科技赋能惠州高质量发展”

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3年06月0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5月30日是全国第七个科技工作者日。当日,市科协、市科技局联合举办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科技赋能惠州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惠州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40多位来自我市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新阶联、科普教育基地、市直科技类社团的科技工作者代表畅所欲言,共话科技赋能惠州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并结合实际就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建言献策。

谈感受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攻克更多“卡脖子”难题

“创新是第一动力,惠州高质量发展需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团队领头人何源说。

从事前沿核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何源正在参与建设两大国家科技基础设施CiADS和HIAF。他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持续推进与世界一流高校及科研机构在“高精尖”前沿领域合作,提升惠州在国际上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影响力。“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把创新落到实处,结合核技术和工程领域优势助力惠州产业升级。例如,在能源领域发展第四代核能和核废料回收和处理技术、新型高效太阳能技术、核电池技术等等。”

惠州市博实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物联网智能化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们要努力拼,努力干,努力奋斗。”惠州市博实结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桂丰说,他们将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制造业产业链数字化改造,系统布局创新链、人才链,产出更多“从0到1”的创新成果,攻克更多“卡脖子”难题,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的灵魂。”惠州宇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湛明说,通过原始创新研发,公司实现了乙酸仲丁酯技术全球领先,并以此为基础率先研究出丁酮和乙酸乙酯的新生产工艺。通过优化创新,他们的顺酐装置开车一次成功,并实现吨产品能耗和物耗全行业最低。

“我们正处于创新转型阶段,在做强自身产业的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如何进一步开展战略布局。”湛明说,公司将结合惠州乃至珠三角东岸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在未来产品研发和项目发展方面,重点布局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材料,为促进惠州两大支柱产业竞争力的同步提升、惠州高质量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陈泳群是中广核惠州核电有限公司的仪控工程师,主要负责粤港澳大湾区首座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机组的系统设备调试安装工作。“华龙一号在批量化建设推进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定推进设备国产化信心,坚决解决‘卡脖子’问题。”陈泳群说,在关键设备国产化方面,他们完成多项重大设备国产化技术攻关,包括华龙一号核级温度传感器、堆外中子测量系统、汽轮机控制和保护系统等,后续将进一步推进设备国产化技术攻关,消除“卡脖子”隐患。

献良策

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加强政产学研用有机融合

“数字化技术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引入推动社会跑步前进,惠州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跑步前进。”何源建议,惠州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从贡献度、创造价值(包括软性价值)来评价人才,进而提供相应的生活、医疗等方面保障,让更多跨地域高端人才感受到惠州对人才实质性的尊重和认可。同时,政策导向上加强政产学研用的有机融合,加强全链条联系和服务,孵化高风险的颠覆性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产业革命。

“高质量发展对惠州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惠州兆荣科技有限公司相关总经理朱惠霞建议,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奖励、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和孵化器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源和支持,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同时,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加强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促进科研人员、技术人才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吸引人才来惠州,还要建立惠州文化体系,讲好鹅城故事,通过软环境留住人,增强人才归属感。”

“科技是未来的核心。”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监黄力认为,要将人才请进来,需要大胆走出去。为吸引更多高校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到惠州,德赛西威积极发挥企业作用,参加科研论坛,走进高校演讲,推介惠州新兴产业与高新科技。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总监马兰与广东省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交付中心总监凌亚恒认为,让人才安心留在惠州创业创新,不仅需要加强对人才相关配套的支持,还需要良好的科技氛围,希望惠州举办更多科技交流论坛、产业研讨论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惠州市知识产权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映华建议,建立符合惠州产业特色的专业专利数据库,用于科技工作者的研发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惠州研发人员在交流时获知最新技术,而且能帮助科技工作者缩短研发时间、规避风险”。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李向英 通讯员王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