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2023年06月12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惠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书吧一角。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惠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书吧一角。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市民在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观了解身边好人好事。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市民在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观了解身边好人好事。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家门口的文化广场上,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红马甲”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里,各类实践活动让群众学习技能、陶冶心灵……这一幕幕正是惠州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惠州秉承“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断扩大,文明实践队伍茁壮成长,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构筑起广泛凝聚人心、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坚实阵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文明惠州幸福成色更足。

阵地建设

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在惠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是另起炉灶,而是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惠州各地坚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再配置、再优化,通过机制创新构筑文明实践的平台阵地。如,统筹整合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农家书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图书馆、乡村“复兴少年宫”等现有基础较好、人流较为集中的教育服务阵地,打造成为文明实践阵地,统筹使用中心场地、内部设施和人员等资源,协同联动党校、司法、农业农村、妇联、团委、文化文艺、教育、卫生健康、科技科普等各系统团队力量,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与各类基层阵地“资源共享、阵地共建、设施共管、活动共办”。

在建设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础上,惠州依托现有阵地资源,在居民集聚区、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及其他重点公共场所,因地制宜拓展建设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的志愿服务基地、点、户,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记者了解到,按行政区域划分,我市应建设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392个,实际建成1639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主体力量是志愿者。

惠州积极构建“1+8+N”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以志愿服务总队牵头,鼓励发展本土化志愿服务分队和专业化志愿服务支队,形成上下联动、纵横联通的立体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

同时,坚持需求导向、“菜单式”运作模式,积极建立志愿服务项目清单,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百姓“评单”的文明实践工作回路。以调查问卷、蹲点调研、活动留言、座谈交流、意见反馈表、网络征集等形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调整服务项目和内容,全程跟进服务效果,把握不同群体各自侧重进行精准服务,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截至去年12月,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34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队)有6918个,活动总时长超6200万小时。

创新机制

创新探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基金

位于博罗县罗阳街道的明清九村中医养生文化特色街,现在成了当地的“网红打卡点”。中医课堂公益培训、中医艾灸疗法科普、中医养生理念推广等志愿服务项目,让来此体验的游客,既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助于防治疾患、健身康体。

如何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是一个必解之题。此前,惠州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再配置、再优化,在博罗率先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该基金包括各级财政支持的“种子资金”以及企业支持的“公益资金”等,激活了文明实践的“源头活水”。

去年8月,我市设立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是继汕头、汕尾两市之后,全省第三个成立相关基金的地级市。博罗、龙门、惠东三个县先后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筹集资金6500余万元。

“通过建立‘财政资金+公益基金’保障模式,可以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打造良好平台,开展更多更精准的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受惠。”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在专项基金的使用上,惠州市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聚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培育孵化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以项目化的形式扶持公益创投项目、应急性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等。目前,该基金扶持项目惠及群众200多万人。

创新探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基金,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动员能力、服务能力、保障能力,有效解决了文明实践“钱从哪里筹、人从哪里来”和“为谁服务、怎么服务”的问题,推动文明实践的活水滋润心田、浇灌文明,逐渐走出了一条以志愿服务为主体、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

品牌打造

因地制宜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

有地方去,有人提供服务,有经费保障,能持续下去……惠州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队伍进一步扩大,活动进一步扩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之风吹拂着千家万户。

充分利用各地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及自身优势,惠州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文明实践生动局面。

惠州“为爱弯腰,‘益’起捡跑”品牌坚持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开创性推动公益捡跑从无到有、成风化俗,成体系建立捡跑阵地队伍,风雨无阻开展1800余场活动,市领导多次参加、全市宣传系统干部职工全员上阵,带动10万多人次自发参与,引领全民共创文明新风尚。

去年12月,在受疫情影响,市场最紧缺退烧药时期,惠州依托全市1000多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第一时间发出“有余药请分享,你需‘药’大家帮”倡议,广大群众纷纷响应。组织志愿者走访入户,累计筹集发放退烧药44.7万粒,为20余万居民解决了“疫”时之急。惠州做法获省市领导高度肯定,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日报》等央媒、省媒关注报道。

惠城区因地制宜打造“十大讲堂”品牌,以及桥西街道府城宣讲队、龙丰街道美好物业宣讲队、区文广旅体局文艺轻骑兵等一系列各具特色、接地气的百姓宣讲宣传活动品牌,形成“一所(站)一特色,一所(站)一品牌”。

惠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立培育的“惠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流动巴士”项目,利用“文明巴士”的流动、便捷、灵活优势,滚动播放“学习强国”学习内容、革命歌曲、“惠东红故事”等音频宣传内容,开展抗旱抗灾送水活动,进乡村为留守老人、儿童义诊义剪,为村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居家安全知识、禁毒宣传等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实现了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巴士就去哪里。

博罗县适时将“小记者走博罗”和“经典传唱”特色项目,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内进行,策划推出各类富有特色的少年儿童文明实践活动,让农村少年儿童有了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

……

充满“烟火气”的志愿服务、富有“乡土味”的文体活动,让群众在“好听、好看、好玩”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精神和生活的“实惠”,不断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侯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