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西湖,汉服加身的艺人复原扁舟抚琴的雅致;祝屋巷内,游人一袭襦裙霓裳,曲裾轻舞间风流展现;罗浮山下,窈窕淑女手执团扇,邀一场鹊桥相会;东坡祠里,点茶雅集、投壶射箭、游园玩乐,是穿越也是时兴……
“五一”假期,惠州的西湖、罗浮山、水东街、祝屋巷等风景名胜中,国风元素在“景中人、人中景”里尽显,落笔成国潮文旅之风。
当下,国风在青年一代中风头正盛。典籍热、汉服热、文博热、文创热,越来越多的“热潮”,助力传统文化开启“破圈之旅”。
在惠州各种业态中,随处可见国风元素。国风国潮究竟是文化赋能、旅游目的地转型利器,还是引流的噱头?惠州文旅产业该如何抓住这一风口,通过文化挖掘创新推动业态升级发展?又该如何擦亮城市文化招牌,走出一条以文赋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
国风的起源是古风。本是小众文化,却折射出时下年轻人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的追求,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美学“现象”。
根据《百度2022国潮骄傲大数据》显示,“国潮”二字的搜索量在过去十年关注度上涨528%。十年间,“国潮”从1.0时代迈入3.0时代,成为“国货+文化+科技”的全面“国潮化”。
国风劲吹,其背后不仅展现文化自信的提升,也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
融入国风元素的商品日渐成为消费时尚,不少城市也敏锐地捕捉到国风“破圈”这一现象,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网红打卡点等,催生了文旅市场消费新增长点。
在浙江嘉兴西塘古镇,“汉服文化周”就是一个成功案例,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汉服爱好者参加。其以汉服文化为抓手,以“名人效应+传统文化”打造沉浸式体验,让西塘古镇在全国众多古镇中脱颖而出,累计吸引了上百万爱好者参与,带动产业收入超3亿元。
这股潮流在惠州同样也有尝试,在今年“五一”假期尤为亮眼。水东街举行的“欢迎回到8090年代”2023惠州市非遗嘉年华,吸引了近15万名市民前来打卡,超500万人次观看直播。祝屋巷文旅街区持续3天的“东坡同游·自在惠州 古风音乐游湖会”,为游客带来“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直接带动各类民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00%以上。
但遗憾的是,相比西塘汉服文化周这一顶级国风“网红”IP,惠州系列国风活动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旅品牌,仍在探索着定位和市场。
好风凭借力。借助国潮之风,如何挖掘出惠州特色、亮点,或者说爆点,创造传统文化与消费群体之间的“融合点”,惠州是时候发力了。
(二)
城市,让人记忆深刻的往往是其间的丰富绚烂的人文。
国风经典与新派潮流相融合的“国潮”席卷整个文旅产业,走红出圈的城市还有不少。惠州的“近邻”——汕头,就借助非遗项目英歌舞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火了一把。
疫情后的首个“五一”假期,汕头举办了近几年来规模最大的英歌舞展演,不少游客驱车千里前来观看。全网综合阅读量、播放量超3亿次,直接带火了潮汕旅游热潮,旅游收入高达24亿元,一跃成为全国热门旅游城市。
由近及远,回看近年来以单品“爆款”国风国潮带热的媒体和文博单位:河南卫视凭借高水平的国风作品接二连三地出圈,助力河南进一步开拓文旅市场,建立地方文旅IP;河南博物院发行文创数字藏品每次上线即“秒光”;洛阳博物馆“河洛之光”数字馆,运用VR投影等技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龙门石窟全息天幕《无上龙门》火爆全网,一票难求。
这些火出圈的城市,套用的公式是什么?
英歌舞节奏强劲阳刚,在不断的创新中,从套路单一向阵型变化纷繁转变,综合武术、舞蹈、音乐和戏曲表演等艺术形式,从年轻人的视角来看,这就是“潮”;河南卫视系列作品,运用“传统文化+现代科技”手法,将历史文化元素与艺术表演相结合,一经推出就掌握了“流量密码”。
可以看到,上述种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传统为内核,以时尚为形式,通过技术创新,精准把握住了年轻一代的审美。
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伦伦在《一曲英歌动九州——英歌舞的火出圈对潮汕民俗文化传承的启示》中写道:“非遗项目要想传承下去,一定要千方百计有所创新。没有流行的时尚元素注入,非遗项目死气沉沉,年轻人不喜欢,就难以传承。”
古街楼宇要“活化”,城市形象要塑造,本土文化要发展,关键在更好地将“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一起。而这,不仅要有“人文情怀”,还要有对当下流行的审视。
(三)
浙江文化标识定调“宋韵文化”,陕西聚焦“唐风汉韵”,依托岭南名郡的文化底蕴,惠州该如何打出特色牌,形成地域标识?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从不缺少优质内容。目前惠州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项目27项、市级项目74项、县级项目178项。惠东渔歌、小金口麒麟舞、惠州剪纸、龙门农民画等非遗文化和项目,不仅在国内打出了名声,甚至走出国门,让世人眼前一亮,成为让人惊叹的“惠州印象”。
让国风在惠州“潮”下去,以“新”夺人是关键。
塑造大IP,创造独一无二的惠州人文气质,形成本土文化的消费内容。例如真实还原惠州迎妈祖、谭公醮会、东坡诞、朝云诞等特色民俗节日,展现惠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高质量的国风要增加品牌的情感附加值。洞察年轻人的喜好,打造多元时尚的玩法,从内容场景上增强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感。例如,通过AI技术让水东街千年商埠繁华“重现”;开发原创剧本杀,让游客在金带街、东湖旅店等地可以沉浸式感受城市历史人文。
国风要“吸睛”更要“吸金”,不能仅停留在景区,更要形成文化产品,让风景变成日常随处可见的“盆景”。
以“文创热”的典型代表——故宫文创为例。它依托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以青年设计力量为突破,产生了一系列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创爆款。其中,由北京工业大学学子设计的镜像传奇陀飞轮手表,在短短10天内便创下了超过1000万的销量。
青年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也是“国风”消费的主要人群。在文创产业发展上,惠州可以借鉴以上案例,强化行业协会领头作用,摸清文创家底,聚拢文创力量,把青年们各种巧思注入到文创衍生品中,掀起文创市场创新创造浪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根基。
乘着国风国潮,再引舟航。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高质量发展沃土中,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惠州,定然大有可为。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黄桃 谢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