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泰美发展特色葡萄种植。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龙门构筑“龙门十三汤”区域温泉旅游形象。 龙门地派温泉森林度假区提供 大亚湾石化区。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仲恺潼湖生态智慧区。潼湖生态智慧区提供
数说
1 过去三年全市79.7%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工业项目及其配套建设。
2 今后每年供应工业用地面积1万亩以上。
3 2022年惠州共完成1.7万亩耕地恢复,耕地面积止减回增3000多亩,实现耕地保护“双平衡”。
4 惠东平海内港、范和港以及考洲洋累计营造红树林约2804亩。获省厅207.6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博罗
强规划优布局拓空间赋能“百千万工程”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要持续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资源要素的保障必不可少。作为重要资源保障部门,博罗县自然资源局积极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要素供给为保障,以耕地保护为核心,以高水平服务为目标,优政策、强供给、守责任、促提升,以新担当新作为书写自然资源工作新答卷,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为博罗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创先县贡献力量。
规划有眼力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土地综合整治“一盘棋”
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落实,博罗县自然资源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以腾挪农村建设用地资源为重点,优化布局、拓展空间,为博罗挺进GDP千亿县提供有力支持。
高质量发展,规划先行。自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博罗县自然资源局高度重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编制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目前,已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划定耕地保有量43.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0.10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58.66万亩,城镇开发边界34.21万亩。
以规划为支撑,推动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外的闲置低效建设用地规模向园区及产业项目集聚。目前,该局已将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新增空间优先用于重大产业平台、“十四五”重大项目,以及解决镇(街)突出历史遗留问题。接下来,将加快以详细规划深度推进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开展乡村地区规模腾挪工作,划定村庄建设边界,分类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保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园区集体征地留用地及村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宅基地建设空间需求。
以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为指引,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推进方面,麻陂镇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已通过省级备案,计划总投资8.88亿元,涉及11个行政村,整治区面积52.26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223亩洪湖村现有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已完成406亩耕地恢复;正在开展1649亩耕地提质改造和垦造水田的项目踏勘、选址和土地清查等前期工作。同时,还谋划申报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试点工作,以通过全县土地资源的大整合,优化全县建设用地布局以及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解决该县建设用地低效使用及永久基本农田碎片化问题。
供给有魄力
盘活存量精准配置 破解项目用地瓶颈
博罗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制造业当家”。发展实体经济,项目是关键。项目的高质量推进,离不开土地资源要素的高质量保障。
2月6日,博罗县2023年制造业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举行,183宗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总投资791亿元。与此同时,各镇街项目建设也陆续传来好消息:石湾镇13宗制造业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108亿元;惠州益利素勒电磁线项目试产;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项目二期加速推进;大金空调华南生产基地项目在罗阳街道动工……项目快速、高效推进的背后,凝聚了博罗县自然资源人全力提供资源要素保障的辛劳与汗水:加强服务,精准了解项目的建设所需;不断完善供地计划,推动集约用地,强化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项目落地全要素、全过程保障,推动村镇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拓宽产业空间,为“百千万工程”打下坚实的要素保障基础。
为了更好地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博罗县自然资源局主动对接项目,深入了解企业所需所想,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好项目建设的“店小二”“服务员”“保障员”,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国土空间要素保障。同时,主动与各镇街及产业园区管委会、县发改、科工信等职能部门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协调解决项目用地卡点、难点问题。
盘活存量,破解用地难题。去年以来,该局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努力争取国家及省专项指标,用好用实“双处置”挣取的指标,保障全县重大项目和产业项目用地规模需求。2022年,抢抓“增存挂钩”政策机遇,通过存量土地处置攻坚行动,处置存量用地12844亩,挣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511亩,全市第一。高效精准配置土地资源,统筹约8600亩建设用地规模精准配置到产业园区、工业实体项目,并重点保障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撬动“3+7”园区外存量规模及落实预留规模约4000亩集聚入园,保障园区发展。
硬啃硬干,向低效用地要空间、要效益。该局创新举措,通过加快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今年,博罗县自然资源局会同石湾镇、园洲镇全力推进石湾镇滘吓村、园洲镇深沥村和沥东村三个村镇工业集聚区的升级改造工作,推动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在全县推广。
服务有活力
优流程压时长 行政服务提速增效
县域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是关键。博罗县自然资源局主动作为,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压缩行政审批办理时限、出台系列政策等措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创新举措,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去年以来,博罗县自然资源局结合“营商环境综合提升年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营商环境综合提升。全面推广“交房即发证”服务,实施“交房即发证”的楼盘扩大至17个。推广“区块链+不动产登记”,设置11个“一窗受理”专窗,提供“一窗通办、一窗通取”服务,群众通过一个窗口即可办理涉不动产登记业务。全面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对工业产业项目等挂牌出让用地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消镇街流程,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建设项目总平面方案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挂牌土地确权登记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优化至1个工作日。
博罗县自然资源局将紧跟信息化、智能化的脚步,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行“不动产登记线上办”,实现不动产转移登记“掌上办”。
保护有毅力
统筹整合资源 全链条全方位守护耕地
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耕地红线同样不能逾越。保护耕地,博罗县自然资源局一直不遗余力。
在保护耕地的工作中,该县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违法行为。去年,该局组建督导组深入全县各镇街开展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整改督导,严格整改耕地流出问题图斑,堵住耕地流出端口,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今年,更是以创建耕地保护“田长制”先行县为契机,构建耕地保护新机制。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制作多条以耕地保护为主题的短片向社会宣传耕地政策;制作耕地保护宣传小册30余万份,覆盖县、镇、村、组四级,走村入户宣传发放。
保护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为此,博罗县自然资源局制定了《博罗县2022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博罗县2022年度耕地恢复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原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地块整改恢复为耕地等工作,2022年恢复耕地约4700亩。同时,全力推进垦造水田。去年率先在全市完成2021年度垦造水田任务并完成市级验收,新增水田面积1090亩,完成任务效率和新增水田面积数均位列全市第一。2022年该局共实施9个垦造水田项目,新增水田面积2900亩。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通讯员李培江
龙门
成立服务重大项目专班 提高建设用地保障效能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保护农民权益,开展农村村民住宅用地涉及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用审批工作……自然资源是生活之基、生产之要、生态之本,关系千家万户,支撑各行各业。去年以来,龙门县自然资源局瞄准目标,铆足干劲,守正创新,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县重点工作,奋力开创自然资源工作新局面,为助推龙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保障自然资源要素
为经济社会发展留足空间
当前,龙门县正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扣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目标,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坚定不移抓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力争今年GDP增长8%以上,2025年GDP达到350亿元,为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作出龙门更大的贡献。
在近期举行的惠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现场会(龙门站)上,12宗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龙门共引进项目29宗,总投资额138亿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项目支撑,推动项目落地建设,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是关键。
当前,龙门县自然资源局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深入镇、街和县直部门展开调研,精准编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方案,为未来十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留足发展空间。目前规划成果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前置审查初审,正逐级上报省政府审批。
具体到土地要素保障工作方面,根据“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工作任务目标,龙门县自然资源局通过成立县自然资源系统服务重大项目工作专班,起草龙门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素保障专班方案,并向全县乡镇及相关部门收集涉用地要素保障问题清单,稳步有效提高建设用地保障效能。
“在工作中,我们主动靠前服务,提前介入,为重要项目、乡村振兴项目进行用地预审,提速做好用地报批工作,有效防止项目违法用地、违法占耕现象发生。”据龙门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通过使用预支新增建设用地等方式落实用地规模14宗,面积1152.9375亩;用地报批21个批次,获批用地指标1632.70058亩,及时为葛埔石场、中天元、华能、惠州市龙祥兴科技有限公司等龙门工业园重点项目和G355、G220北延线等基础设施项目提供用地要素保障。
做好耕地保护
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耕地作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既支撑着农业发展的根基,更承载着人类生存的命脉。多年以来,龙门县一直将耕地保护作为全县重点工作之一,龙门县自然资源局秉持锱铢必较、寸土不让的态度坚持保护耕地,坚决守好耕地红线。
动态监测是持续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有力措施之一。该局通过“全链条”方式处置违法用地,“零容忍”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2023年以来,龙门县自然资源局通过严格执法监督,抓早、抓实土地卫片执法工作,严厉打击违法占耕、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行为,进一步加强了耕地保护与监督。
同时,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并不断构建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一方面,龙门县自然资源局通过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充分有效调动农民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并通过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增加农民补贴,加大农业扶持,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属地管理责任,推动镇村两级对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责任制有效落实;强化县直部门责任,构建规范有力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对于非法用地行为绝不手软。为此,该局不断加强巡查管控工作,从严落实“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制止、查处非法占地、非法开采行为,整治打击违法用地;压实部门和属地管理责任,采取乡镇重点工作例会、通报批评表扬、签订责任书等有效措施,压实属地政府的主体责任和职能部门的共同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各乡镇(街道、场)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查处等机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
加速“农转用”审批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农民权益
初夏时节,走进龙门县龙华镇西族村陈屋村民小组,蓝天白云、树影婆娑、波光粼粼。村民陈飞燕指着身后造型古朴的连排特色民宿开心地说,自实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来,陈屋村民小组逐步夯实宅基地使用及流转的制度基础,探索出一条“农户+集体+企业”的盘活宅基地好路子,备受村民和游客好评。
宅基地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强宅基地管理,对于保护农民权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落实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有关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有序推进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农转用”审批权限下放工作的实施,龙门县自然资源局根据省、市有关文件指示精神,在全市各县区率先制定出台《龙门县农村村民住宅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未利用地转用审批实施方案》,通过减少审批层级、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更好更快地保障村民住宅建设的合理需求,确保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未利用地转用审批事项“接得住、接得稳、办得好”。
记者了解到,在该工作正式开展前,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多次召开业务培训会议,深入解读工作指引,进一步帮助乡镇工作人员及相关业务经办人员明确用地审批政策、规则、标准,并聚焦审批流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进行实操指导,要求各方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运用权力,依法依规审批,保证审批质量。
今年6月,根据各乡镇提交的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农转用”需求,龙门县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了第一批次21宗村民宅基地“农转用”审批工作,满足了2023年上半年村民建房的用地需求。
“把好事办好,把民生事办实”。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将持续深入推进农村村民住房涉及“农转用”审批工作,组织开展更多批次的农村住房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切实做到放管结合、宽严并济,为保障村民合理住房需求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提升村民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推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支持。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郑绮珊
大亚湾
综合施策全链条做好资源要素保障
六月岭南,骄阳似火。在大亚湾石化区,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三期等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新兴产业园区,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你追我赶,孕育磅礴发展新动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大亚湾“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当前,大亚湾开发区正锚定“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和国内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奋力奔跑。作为资源要素保障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大亚湾分局始终立足大亚湾发展所需、自然资源所有,综合施策全链条做好资源要素保障,助力大亚湾高质量发展“加速跑”,着力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实效”。
重规划
自西向东布置五大功能组团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大亚湾分局把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编制规划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一张蓝图绘到底”提供规划引领作用。目前,大亚湾开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成果已按程序上报,预计6月底可获省政府审批。从空间规划上看,大亚湾开发区自西向东布置了五大功能组团,分别是千亿新兴产业园、港口现代物流经济带、世界级石化产业高地、霞涌滨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滨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其中千亿新兴产业园为惠州市“3+7”工业园区之一,是大亚湾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重点发展储能(能源电子)、智能装备、电子元件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满足该片区用地需求,在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中,重点布局了一类工业用地及生活性配套用地,规划总用地面积6.09平方公里。该片区建成后,将成为大亚湾对接深圳的“桥头堡”、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解决城市配套不完善、品质不高等短板问题,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要将大亚湾打造成“产城人融合之城、品质之城、效率之城、宜居之城”,为此,市自然资源局大亚湾分局按照“强功能、优格局、补短板、提品质”的要求,结合“城市原点”、综合文化创意园等规划要求对大亚湾已有的总体城市设计、城市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等方案进行了充实完善,为接下来高水平推动城市形象提升、打造城市名片提供规划引领作用。同时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了《澳头片区(大涌村、三门村、东升村)村庄规划》和《西区片区(塘尾村、樟浦村、上田大岭村小组、荷茶横排、老围村小组)村庄规划》以及《西区片区村庄市政配套工程详细规划》的编制;组织开展了综合交通规划、社会停车场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指引。
据了解,接下来,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大亚湾分局还将启动全区产业空间优化挖潜、“一流营商环境”支撑体系评估补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惠民生”专项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着力解决空间资源配置缺少科学规划指引、生活空间规模缺乏刚性约束等问题。
强保障
2022年至今获批新增建设用地76.16公顷
“大亚湾开发区土地资源非常有限,一流湾区的建设需要一流的土地管理相匹配,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集约高效的土地管理作保障,”市自然资源局大亚湾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大亚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大亚湾分局编制了《大亚湾开发区土地高质量利用行动方案》,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在“调结构、补短板”下顺利实施“有保有控”的差别化用地政策,在“保收入、稳增长”中建立健全精准化供给机制,在“盘存量、优增量”下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向制造业集聚、向工业园区集中。
为确保相关工作落到实处,该局创新工作机制,成立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专班,推行“挂图作战”,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精准发力,成效明显。经统计,2022年至今,全区获批新增建设用地76.16公顷;公开挂牌出让土地243.04公顷;千亿产业园塘横片区累计签订征地协议书509.8公顷,惠霞高速公路主线全线交地施工;按照“先易后难、一地一策”的原则加大力度分类做好低效闲置土地处置,各项考核指标如期推进;采取“依托项目抓储备”的思路加大储备土地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在全力做好用地服务保障的同时,该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全面做好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同时以“零容忍”的态度、“长牙齿”的硬措施依法做好违法用地整治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2020年7月至今,全区卫片未出现占耕违法四大类重点问题,卫片违法面积和违法占用耕地比例继续保持全市低位。
优服务
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建设
“上门服务暖人心,工作效率高,我们一天就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大亚湾分局不动产登记部门主动上门服务,仅一个工作日就为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办理好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业务,暖心、高效的服务受到该公司赞扬。
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大亚湾分局始终厚植为民情怀,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从“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涉土问题,实现服务群众“有温度”。
在不动产登记服务方面,该局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民生”“不动产登记+金融”等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跑”。
在涉自然资源信访调处方面,该局主动开展下访、约访、接访、回访等活动,抓早抓小,着力把涉自然资源问题发现在基层、稳控在基层、化解在基层。今年上半年,自然资源部通报表扬全国自然资源信访工作业绩突出单位和个人,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大亚湾分局是受表扬单位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受表扬县区。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曹志勇 刘晓红
仲恺
“带方案”供应 探索项目落地新途径
自然资源作为最珍贵的发展“家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职责、新使命和新任务,市自然资源局仲恺高新区分局从筑牢实体经济、打造生态宜居、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重点发力,促进产业项目、城市面貌与人居环境协同发展,进而实现“产·城·人”深度融合,助力仲恺高新区开创全面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新局面。
产业立区 项目为王
推行产业项目“零条件预审”
探索产业项目落地的新路径。市自然资源局仲恺高新区分局打破传统土地出让模式,探索“宗地带方案挂牌出让”模式,即对于规划建设条件明确的产业项目,将出让用地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纳入供地方案,实行“带方案”供应。
同时,推行产业项目的“零条件预审”工作,产业项目意向业主可在拿地前完成设计方案的技术审查,摘得土地后可根据“零条件预审”通过的方案图,立即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大大缩短产业项目的报建审批时间,真正实现“交地即开工”。
通过实行“带方案”供应和提供“零条件”预审服务,把审批环节由“接力跑”变为“齐步跑”,把企业的“等地期”变为办理业务的“加速期”,进一步节约企业时间成本,在提速项目落地的同时,更有利于土地资源精准开发利用,实现政企双赢。
打通产业项目落地的痛点堵点。市自然资源局仲恺高新区分局积极探索“留用地集中安置新模式”,以政府统筹、区属国有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方式,实行集中安置、集中建设、连片招商的开发模式,将留用地“聚零为整”,谋划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55万平方米的群益智能制造产业园,可惠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超150个。
此外,通过精准招商引资和科学制定置换方案,进一步提升了群益产业园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力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自2022年3月正式启动招商工作以来,该园入驻企业40家,总投资9.4亿元、达产产值15.7亿元、年税收8552万元,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随着该园区内各类服务设施、市政道路以及公园绿地等配套逐渐完善,周边农村生活环境得到大幅改善,被征地村民不仅能实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还可以享受到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配套。
村集体经济组织将留用地权益等值置换成工业标准厂房的方式,推动了留用地安置从“分散式”走向“集中式”,“实打实”解决留用地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节约日趋紧缺的土地资源,为更多优质的大项目好项目在仲恺落地建设提供了新空间。
城乡融合 生态宜居
打造“一心八廊,一环多节点”绿地空间结构
“公园城市”建设路径逐渐明晰。市自然资源局仲恺高新区分局顺应生态文明要求,突出绿美广东引领,依托仲恺优越的生态本底,围绕“宜业、宜居、宜游”三大规划策略,综合分析自然空间格局和城镇空间格局,组织编制公园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结构,打造仲恺“一心八廊,一环多节点”的绿地空间结构,营造具有仲恺特色公园绿地体系。
“公园城市”规划,以“枝脉”串联仲恺各片区城市服务中心,形成人—自然—城市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从而提升仲恺城市空间品质和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吸引力及资源要素集聚能力,打造低碳产业新城,塑造高颜值城市形象,增进高品质民生福祉。
乡村振兴成效更加显著。市自然资源局仲恺高新区分局积极响应“十四五”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总体部署,组织实施村庄规划优化提升三年工作计划,分类分期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进行规划优化提升,重点解决好村庄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等问题,为乡村振兴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空间支撑,推动城乡全面协同发展。
市自然资源局仲恺高新区分局以编制“多规合一”、简约实用的村庄规划为目标,坚持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聚焦村庄实际发展特征和群众现实需求,有序推进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工作。今年,选取了金星村和赤岗村等2个村作为仲恺首批村庄规划优化提升试点村庄,率先开展了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工作,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村庄规划优化提升探索出一条可以复制推广的方法路径,实现从“村庄规划底图”到“乡村振兴蓝图”的保障机制和路径更加有效。
以人为本 为民解忧
办好惠民实事,跑出便民利企服务新速度
优化服务“小窗口”是做好“便民利企”大服务的关键环节。二手房交易“带押过户”正式启动,免去了提前还贷以注销抵押登记的“过桥”环节,大幅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减轻购房者的资金压力,让二手房交易“只进一个窗口、只交一套材料”即可完成注销原抵押、二手房交易、设立新抵押业务的“三合一”,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时,推出“以图查房”服务,群众、企业经身份认证后,均可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或者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微信公众号在线可视化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让群众、企业更加便捷、直观、全面掌握房屋基本情况,有效降低房屋交易风险,保障好群众、企业合法权益。
此外,进一步推进“不动产+民生”服务,在去年实现不动产+水电过户基础上,今年6月燃气窗口正式进驻不动产登记大厅,实现二手房产权+水电气同步过户。并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兜底群众“办成事”,试点将服务网点延伸至东江、惠南、中韩产业园起步区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园,避免群众多头跑。
筑牢地质灾害风险防范的安全防线。市自然资源局仲恺高新区分局紧盯汛期、高考等关键时间节点,对城镇、农村居民点、医院、学校、旅游景区等人员集中地区,重要公路、铁路、堤坝等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山区削坡建房等重点地区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排查全覆盖、无死角。
依托群测群防体系和技术支撑队伍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在“人防+物防”的基础上,拓宽“技防”手段,安装自动化监测仪器13套,有力提升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实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切实减少或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通过科学有效制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方案,按期完成15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实现省、市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任务目标,减少受威胁群众约300人、减少潜在经济损失约6000万元,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迈入新阶段、新发展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仲恺高新区全面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的起步之年。市自然资源局仲恺高新区分局将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在自然资源利用约束趋紧的情况下,探索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让沉淀的自然资源“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助力仲恺高新区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惠州日报记者林丽娟 魏怡兰 通讯员刘颖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