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新闻发布厅举行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2023年06月29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近年来,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近年来,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2022年,惠州市生态质量保持优良;惠州“无废城市”建设今年将构建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等;惠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铁腕治污、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6月28日上午,惠州新闻发布厅举行“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惠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2年惠州市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和“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情况,并就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执法等情况答记者问。

生态环境状况

去年7个县(区)空气质量均有改善

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雷战雄发布2022年惠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雷战雄说,2022年,惠州市生态质量保持优良。他从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等四个方面介绍我市的生态环境状况。

城市空气质量,2022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良好。六项污染物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评价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年评价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及以上;综合指数为2.58,AQI达标率为93.7%,其中,优208天,良134天,轻度污染22天,中度污染1天,超标污染物均为臭氧。

与2021年相比,AQI达标率下降0.8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37.5%、20.0%、17.5%和10.5%,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分别上升14.3%和4.1%。

县(区)方面,2022年,各县(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评价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年评价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及以上;各县(区)AQI达标率范围在91.8%~97.3%之间,综合指数范围在2.31~2.70之间;首要污染物主要为臭氧。

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好到差依次排名为龙门县、惠东县、大亚湾区、惠阳区、惠城区、博罗县、仲恺区。与上年同期相比,7个县(区)空气质量均有改善。

水环境质量方面,2022年,8个县级以上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达标率为100%,水质长期保持稳定。与2021年相比,水质优良比例上升11.1个百分点,其中,淡澳河水质由轻度污染好转为良好。2022年,11个国考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为100%,劣Ⅴ类水质比例为0%;与2021年相比,断面水质优良比例(Ⅰ~Ⅲ类)上升9.1个百分点。

声环境质量方面,2022年,城市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54.4分贝,质量等级为二级,类别属于较好;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7.3分贝,质量等级为好。

生态质量方面,2021年,惠州市区域生态质量指数(EQI)为72.0,生态质量为一类;其中惠城区、惠阳区生态质量为三类,其余为一类。与上年相比,惠州市生态质量变化基本稳定。

“无废城市”建设

绿色制造名单数量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市生态环境局三级调研员陈天水通报惠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情况。2022年9月,《惠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方案》从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及群众获得感共5个方面制定了56个具体指标、131项任务内容及28项工程建设项目。

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强调突出惠州特色,在巩固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的同时,着力打造“无废城市”惠州样板,为绿美广东建设作出贡献。在工业固体废物管控方面,全市已建成投产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13个,总经营规模为79.47万吨/年,利用处置能力能够较好保障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需求。全市先后建成惠州市光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水泥窑生产线技改循环经济项目”、龙门绿富域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资源再生综合利用等项目,促进我市进一步提高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保障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出路。在工业绿色发展方面,我市5家企业获评国家绿色工厂,4家公司的40种产品获评国家绿色设计产品。截至目前,惠州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工厂27家,绿色产品286种,绿色园区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绿色制造名单数量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在绿色生活方面,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周、开放垃圾分类科普馆等方式“零距离”体验垃圾分类魅力,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热度,扩大生活垃圾分类影响力;“智慧城管”接入广惠能源、博罗光大、惠东光大、龙门光大等四家生活垃圾处置企业,实现“运、处”环节信息化监管;全市建成运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共5座,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100%无害化及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目标。

陈天水表示,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促进危险废物源头减量,构建全过程监管机制,完善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处置,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建立建筑垃圾减量化机制,健全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打造惠州“无废城市”文化品牌,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典型案例

去年全年共处罚环境违法案件313宗

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支队长李霖坤通报2022年惠州市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记者了解到,2022年,惠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坚持铁腕治污、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年全市共处罚环境违法案件313宗(其中按日连续处罚1宗、查封扣押3宗、限产停产1宗、移送行政拘留9宗),处罚金额共计2920.85万元。此外,还有11宗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据悉,2022年惠州市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包括惠州市长晖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出具虚假尾气检测报告案、惠州市顺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噪声超标案、惠州市金嘉辉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涉嫌环境犯罪案、广东省博罗县湘澧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弄虚作假案,以及惠州市威帝卡化工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存在质量问题案等5个案例。

答记者问

治污攻坚关键指标实现历史性跃升

问:近年来,惠州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答:近年来,惠州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概括来讲,取得了“三个历史性成效”:一是治污攻坚关键指标实现历史性跃升。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多年来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今年1~5月在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4位;PM2.5年均浓度连续五年降低,2021年、2022年分别降至19、17微克/立方米(优于世卫组织Ⅱ级标准25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从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之初的66.7%提升至2021年的90.9%和2022年的100%,今年1~5月继续保持100%,劣V类断面全面清零。二是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实现历史性转折。潼湖等重点流域区域禽畜养殖污染整治成效明显,淡水河、沙河等重污染河流由污染典型变为治污典范,2021年入选广东省美丽河湖。三是绿色发展重要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单位GDP能耗保持下降,2021年下降5.3%,2022年下降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67%,公交车电动化率达10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各年度重点工程减排任务均顺利完成。2022年,我市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获得省生态环境厅来信表扬。

接下来,惠州将深化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持续提升惠州生态环境质量,让老百姓更加切实感受到惠州的山绿、水清、天蓝、景美。

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问: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营商环境,一流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请介绍一下惠州生态环境系统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的举措和成效。

答:近年来,惠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做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两篇文章,在2022年出台实施《惠州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研究制定印发《优化环评审批服务 助力高质量发展15条措施》,常态化、制度化提升生态环境领域高质量营商环境。

以优化环评审批服务为例,我市优化环评审批事项办理流程,把前置的技术审查纳入环评审批流程、总量审核并入内部流转、下级预审改为上级征询意见,将行政审批时间较法定办理时限缩短了90%以上。持续推行正面清单管理,对占项目总数三分之一、已纳入排污许可登记管理的10大类30小类行业豁免填报登记表;对环境影响总体可控、就业密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17大类44小类行业、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此外,我们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积极为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大产业布局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前移关口,延伸服务,积极研究破解难点、堵点问题。

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问:4月7日上午,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着装仪式举行。新制服展现新形象,新征程肩负新使命,请问惠州生态环境系统执法工作有哪些新举措和计划?

答:今年4月份,惠州市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换发了全国统一制式服装,标志着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此次制式服装换装,绝不仅仅是“换个形式”,其目的是要通过统一服装制式,进一步推进全市环境执法系统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更好地体现执法工作的代表性、权威性,同时也是对执法人员的自我约束,要求其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守护绿美惠州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贡献力量。

新征程,新使命。2023年,惠州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将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按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刚性底线要求,正确认识整体形势,准确把握执法尺度。接下来,我市将实行严格执法与精准帮扶并重,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细查,严厉打击弄虚作假、逃避监管、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正面激励力度,创新非现场监管方法,实施差异化监管,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推行审慎包容执法,制定生态环境领域的包容免罚清单,给予企业适度的容错改正空间。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惠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