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光向与会者介绍“曾国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发挥劳模、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提升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建设银行惠州市分行(以下简称“惠州建行”)“曾国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功入选省财贸工会命名的“2022年广东省财贸金融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7月19日,“曾国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建设银行惠州市分行揭牌,成为惠州金融系统弘扬劳模精神的示范引领窗口。
发挥示范作用提升惠州建行核心竞争力
建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邓竞表示,建行坚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推进新金融行动和建行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了创新创效、建功立业。希望惠州建行以“曾国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载体,把劳模先进个体优势发展为群体优势,使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自主创新的核心点和支撑点,打造成为推动全员创新、持续创新、实用创新的重要阵地,不断提升惠州建行战略引领力、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力和员工获得感,以新担当、新作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努力开创地方经济与分行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新局面。
惠州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黄建伟表示,惠州建行要以此次揭牌为契机,坚持“为民服务”的人民情怀,加强创新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培育精神等功能,将创新室打造成为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新平台”,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作为“培训基地”“创新平台”“精神高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建设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出一批优质金融服务创新项目,让金融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助推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行惠州市分行行长杨伟华介绍,作为国有大行,惠州建行始终重视劳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曾国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作为惠州首个创新团队,近年来,在创新创效、攻坚克难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为转型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为分行各条线特别是基层创新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为有利的条件,惠州建行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创新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实处,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加丰富的成果。
打造成惠州金融及建行系统内标杆
“曾国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曾荣获全国金融工会“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建行广东省分行十大人物”等称号获得者、建行惠州市分行住房金融业务部总经理曾国光为领衔人,制订了运行制度、明晰人才培养办法及荣誉激励机制,通过带领青年职工自学、摸清、探索新金融模式下的金融创新,深入“政、公、园、企”深挖金融服务的痛点难点,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流向实体经济。
成功打造“TCL智慧家园”、落地“中韩(惠州)产业园工业用地住房租赁项目”、创新打造了全国首个政银共建“金智惠学”书屋、推出全国首例“乡银保+裕农通”创新项目……据介绍,“曾国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前身为惠州建行2018年11月成立的新金融研究院,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深化金融创新理论,落实建总行“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创新理念,围绕上级行对新金融的探索及创造,惠州建行响应号召,2022年将劳模创新工作室与新金融研究院合并,更名“曾国光劳模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之初就紧紧围绕分行中心工作,内搭平台、外树品牌,五年来伴随着“三大战略”的指引、新兴业务的转型,立足于住房租赁、金融科技、乡村振兴等领域跑出创新“加速度”,坚持攻坚克难、成功转换创新成果数十个,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聚落成群。
“曾国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揭牌是惠州建行长期以来注重发挥劳模精神引领、创新引领、传承引领、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提升职工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成果。近年来,该行注重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宣传劳模事迹,交流传承奋斗精神,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持续开展创新创效、岗位练兵、提比进位等活动,营造“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工作氛围,全行上下接好“接力棒”、跑好新征程,学劳模、勇奋斗蔚然成风。该创新工作室成立后,该行将以此为依托打造新时代创新人才队伍,抓好自身建设,带动和激励全行员工在工作上主动作为、勇于创新;以工作室为载体,抓主体创新,凝聚“正能量”,弘扬新时代劳模带头示范作用,最大化劳模效应;力争成为全行、全市新金融业务发展的品牌,打造当地及系统内的业务标杆,以实际行动助力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朱小婵 杨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