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楼∶千里东江第一楼

2023年07月23日惠州日报合江楼
字号:T|T
    清康熙年间徐旭旦《惠州西湖志》之合江罗带图(局部),合江门和合江楼清晰可见。      侯县军翻拍

清康熙年间徐旭旦《惠州西湖志》之合江罗带图(局部),合江门和合江楼清晰可见。 侯县军翻拍

苏东坡《寓居合江楼》

海山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无水不东流,但东江打破常规,从东北逶迤而来,在惠州接纳蜿蜒北上的西枝江,转了一个弯后向西流去,是为“逆水”,被道教誉为仙源福水。

堪舆学家认为广东有三块风水宝地:广州、端州(肇庆)、惠州。若以自然地理环境论,惠州古城有两支逆水——东江、西枝江绕聚其左,丰、鳄诸湖如明珠罗列城西,形成“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

东江划出的“微笑曲线”,造就惠州吸天地精华、聚钟灵毓秀的地理优势和文化机缘,并沉淀下来、有序传承。镇立东江、西枝江交汇之处的合江楼,承载这种机缘,塑造出“千里东江第一楼”的人文地标底气。

合江楼原址在惠州府城、今天的桥西。北宋年间,合江楼“在三司行衙之中,为三司按临所居”,是专门用来接待当时最高财政机构官员的宾馆。

苏东坡寓居惠州时,两居合江楼。苏东坡刚入住合江楼,便写下《寓居合江楼》诗:“海山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苏东坡这抒怀之作,与《白鹤新居上梁文》“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鹤观一峰,独立千岩之上。海山浮动而出没,仙圣飞腾而往来”,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后世骚人墨客竞相吟唱追和之名篇。

江山千里,供我遐瞩。苏东坡的人格魅力与精妙诗文,让合江楼名满天下,成为历代访客必游之地。

苏东坡寓居的合江楼,在南宋时坍圮。明代初期,惠州知府万迪与守御千户朱永率军民扩城,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竣工,奠定明清两朝惠州府城的规模和格局。城开七门:东曰惠阳门、西曰西湖门、南曰横冈门、北曰朝京门、小东门曰合江门、小西门曰东升门、水门曰会源门,其中,复建合江楼于小东门上。万历年间,广东提学佥事、进士张玮有《游合江楼记》记述惠州知府徐仪世修葺合江楼之事,感叹曰:“苏公不来岭南,其无兹楼乎?楼不知肇自何年,公以惊鳞折翼之余,视身若辞枝之叶,未识所泊。傥然一寄兹楼,而人遂以为楼之胜,有以来公也。”还以春秋笔法写道:“视两江回流,倍觉澒洞。向时块然山色,若点黛传青,作翔作舞纷入此楼中。”

明末清初岭南大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描述合江楼周遭形势:“东、西二江汇其东,丰、鳄二湖潴其西,而象岭、罗浮前后屏拥,其水大而山雄,境清而气秀,又为岭以东之最胜。”与广州拱北、镇海、观海、禁钟楼及肇庆阅江楼并称“东粤六楼”。

后人也有一说,将惠州合江楼与广州镇海楼、肇庆阅江楼合称“岭南三大名楼”。

数百年岁月沉浮,合江楼屡经兴废,苏东坡居住过的合江楼早已湮没在尘世间。2006年,惠州市政府另觅新址,在合江楼原址隔江相望的东岸、桥东东新桥旁重建合江楼。它仍然处于东江、西枝江会合之处,“合江”之意得以延续。

新建的合江楼不再是城门楼,因“增其旧制”,外观愈加气势恢宏,成为惠州新景点。它为清代官式风格,九层回廊式建筑,重檐攒尖顶造型,楼高近50米,主体建筑8层加基座共9层,主体墙面为青灰色花岗岩,辅以古色古香的码头和广场。站在楼下仰观,凌云笔挺,整个建筑逐步向上收窄,二层以上每层均有挑台环绕。楼角一分而三,回廊曲直有致,粉墙黛瓦,红柱彩画,斗拱梁枋,繁复精巧。

异地重建的合江楼,成为新的“东坡印记”,积极传承和传播东坡文化。在装修过程中,运营方也有意识地加入东坡元素,如二楼打造与建筑风格相融合的东坡邀月,八楼打造东坡凉亭,并建有栩栩如生的朝云雕像。2019年广东旅游文化节暨第十届(惠州)东坡文化节在惠州举办,期间,惠州对外发布两条精品“东坡游径”,都将合江楼纳入其中。

东江与西枝江汇流之处的合江楼,依旧守望着日夜过往的船只和行人。优秀的文学可以使得一座建筑永恒,黄鹤楼倒了又重建,合江楼也一样,直至永垂。九百多年前,在“江山千里”的惠州,有一位过客,有意或无意,为惠州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侯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