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读陶渊明诗文,倍感亲切。有人说,菊花与酒构成陶渊明先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他的《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并序》《五柳先生传》等曾被选入大中小学教材,陶风遗韵,代代相传。陶渊明与东林寺开山祖师慧远大师的故事,陶渊明与“浔阳三隐”的故事等,声名远播。
先看看《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本文当是作者少年时抒写志趣之作,是仿照史传体而写的人物传记。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读书作文、胸怀旷远、淳朴率真。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作者却俨然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为他作传,而且写得平易可信,实际上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以正史纪传体形式写自叙性散文,这种写法是陶渊明的首创。
再看看《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直抒胸襟的真情,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成了中国诗史上颇为人们熟知的一首。诗人对繁杂世事采取冷漠的态度,整个景象平静、充实、完美,引导广大读者去体悟思量。
史料记载: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今存诗歌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凡事入诗,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我国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大,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生命力顽强。
陶渊明的田园诗深刻表现了诗人的高远志趣和高尚节操、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白居易的诗文,深受陶渊明影响。凡事入诗,多情吟唱。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捧读陶公诗文,让我在浮躁中追求宁静致远,在喧嚣里体味至真至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