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湾畔荒山变茶园

铁涌镇新寮村发展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07月24日惠州日报惠东新闻
字号:T|T
    铁涌镇新寮村山海茶园茶树长势喜人。

铁涌镇新寮村山海茶园茶树长势喜人。

    码上看视频

码上看视频

说到惠东滨海,人们想到的是大海、海浪、海滩,还有品种丰富的鱼、虾、蟹等,但你有听说过滨海种出甘香茶叶吗?日前,记者在惠东红海湾畔的铁涌镇新寮村山海茶园看到了一大片长势喜人的茶树。

红海湾畔30亩茶树长势喜人

在种植园主杨加明等带领下,沿着崎岖的山路驱车前行,到达铁涌镇新寮村一处当地人叫观音坐莲的山坡上,蓦然看见一片生长旺盛的茶树,嫩芽吐绿。站在茶园往不远处眺望,只见宽阔的红海湾海滩风景如画,虾池和吊养蚝池阡陌交错,与附近观音山上转动的大型风电叶片构成美丽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这片山地原来是一片荒地,以前认为土壤较差,种植不了茶叶,没想到居然种出了品质不错的茶叶。”杨加明说,2019年,他和合伙人向当地一名茶叶大师咨询茶叶种植事宜,谈到想在滨海的家乡种植茶叶的想法,但又担心土壤不适宜种植,不敢贸然大面积去尝试。

“谁说滨海土壤种不了茶叶?相反,有些滨海的土质更理想,种植出来的茶叶品质会更好。”专家的话让杨加明和合伙人下定决心在家乡尝试种植茶叶。随后,杨加明等通过专业检测机构对种植地的土壤进行了检测,得出的结论是适宜种植茶叶。当年夏季,杨加明等对30多亩观音坐莲山坡地进行开荒,命名为山海茶园,并种下梅占、金萱、山子茶及本地绿茶等4个品种,取得了初步成功。考虑到茶树旺盛生长,他们今年没有大面积采摘茶叶,只是采摘了小部分进行炒制。

“好甘!好香!”这是杨加明和几名村委会干部在品尝山海茶园第一泡茶时的感受。“这种特有的品质主要由当地地理位置和气候决定的。”惠东县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周顺球说,阳光和云雾是种出好茶叶必备的两大自然要素,山海茶园所处位置属南亚热带温湿型海洋气候,在这种特有条件下,使得茶叶终年阳光充沛,在日照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海洋性季风气候又使茶叶常常被海雾笼罩,因此出产的茶叶有独特的甘醇且伴有花蜜香味。

计划扩大规模打造山茶公园

“其实,在滨海种植茶叶不算什么新鲜事,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寮村就在铁涌观音山山麓种植本地绿茶。”新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程文介绍,当时这片茶场在村里被称为老茶园,产出的茶叶味道很不错。后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片茶园逐渐荒废,滨海茶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据当地村民介绍,新寮村除山海茶园外,还有一位村民更早前就开始种植茶叶,但面积不大,只有10多亩。此外,在平海镇,近几年也有村民种植茶叶。

“结合当地地理优势,村里计划把茶叶种植作为项目进行推广实施。”杨程文说,村里初步规划在后山(即观音坐莲山坡地带)打造规模300亩的山茶公园,结合滨海旅游,以铁涌镇新寮村经济联合社为实施主体,带动各村民小组和村民进行种植,通过茶产业增加当地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滨海茶叶种植将为全县茶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据介绍,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惠东茶叶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山区和沿江地区,沿海地区种植较少。

目前,惠东县茶叶种植面积约5万亩,年产量约2100吨。茶叶种植主要分布在白盆珠、宝口、九龙峰旅游区、多祝、安墩、高潭等地,主要种植品种有仙人茶、台湾金萱、梅占、水仙和群体种等。全县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000多家。

近年来,惠东县茶叶企业注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利用茶叶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该县山区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并对农户开展供种、技术指导、农资配送、产品回收一体化等经营扶持,改善农户生产条件,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2022年,全县茶叶生产高峰期时,每天采茶工人需求3000人以上,带动山区农户3000户左右,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茶叶产业已成为该县山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有效促进当地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全县茶叶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在产品包装、生产加工、质量认证、商标注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培育出一批叫得响、信得过的品牌产品,包括蝴蝶峰仙人茶、百木洋仙人茶、南山仙茗、新庵横坑茶、三里路横坑茶、罗庚排山茶、鹅城岩茶、宝溪口、宝溪绿、仙女峰、九里顶、碧甘香、迎客山茶、川龙山茶、映象、黄果窝仙人茶、正岘茶等,部分茶品牌还获得“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广东十大名茶”“广东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惠东十六宝”“惠州手信50强”等荣誉。

“铁涌等沿海地区兴起茶叶种植,将为全县茶产业注入活力。”周顺球说,滨海地区是惠东重要组成部分,沿海茶叶的产出,将在全县茶产业大家庭形成百花竞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从而有效推动全县茶叶品质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赖金朗 蔡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