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应急管理局公开两起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典型案例

时刻紧盯 动态排查 持续整治

2023年07月27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7月26日,惠州市应急管理局公布了两起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典型案例。记者了解到,自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开展以来,惠州各级各部门加大专家指导服务、督导检查和明察暗访力度,一手抓指导帮扶、一手促落实整改,聚焦重点领域精准严格执法,坚持时刻紧盯、动态排查、持续整治。

当前,惠州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对照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推动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落实,在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水平上狠下功夫,以最严格措施、最严谨作风、最严肃问责狠抓落实,务求排查整治取得实效。

惠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近期将陆续向社会曝光一批典型问题隐患和违法行为,推动部门、行业单位切实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形成合力,全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案例一

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5月17日,惠阳区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人员对某建筑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存在生产车间出口和疏散通道堵塞、电焊工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就上岗作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五条第二项、第九十七条第七项等规定,责令该公司限期改正,并对其上述违法行为共处罚款85000元。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提醒,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如今年4月17日发生在浙江武义的厂房火灾、4月18日发生在北京长峰医院的火灾,都是由违规电焊作业引发。因此,通过规范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作业,提高操作工人作业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能够有效从源头上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案例二

未按规定对本单位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和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6月1日,惠州市应急管理局对仲恺区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存在未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未进行有限空间辨识并建立安全管理台账等问题。该公司行为违反了《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第七条、第十九条的规定,行政执法人员现场下达《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责令该公司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并经立案调查后对该公司作出处1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作出处3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提醒,有限空间狭小、通风不畅,容易积聚有害有毒气体,看似“相貌平平”却是“隐形杀手”,尤其是夏季气温较高,化粪池、沼气池等极易快速产生有害有毒气体,极易造成意外中毒。如今年发生在博罗县石湾镇的“2·21”事故;发生在湛江某浆纸有限公司的“5·18”事故,都是因施救不当或盲目施救导致事故伤亡扩大,使得有限空间变成“死亡空间”。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李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