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他们在职校实现人生蜕变

听听几位职业技工学校毕业的惠州青年讲述成才之路

2023年08月01日惠州日报惠州职教/教育
字号:T|T
<p>左上:杨胜文    右上:缪心怡    左下:李海涛    右下:刘伟东</p>

左上:杨胜文 右上:缪心怡 左下:李海涛 右下:刘伟东

暑期正是各职业(技工)学校招生旺季。孩子读职业学校到底有没有前途?未来好不好找工作?能不能有不一样的人生……相信这些都是家长关注的话题。其实,随着职业(技工)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无数的青年学子通过学习手艺,掌握技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在职业技工学校里成长起来的惠州青年,他们有的待在车间,持续锤炼技术;有的重返校园,投入教书育人事业。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成长路径,却收获了一样的精彩。

李海涛:用技能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李海涛是惠州市技师学院2022届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毕业生,目前在华为机械有限公司担任设备技师一职,工作职责是支撑数据中心量产设备搭建交付及升级改造,主要负责现场设备的维护保养等。

回忆起自己的技能学习之路,李海涛很是感慨。初中时他在家附近的一间私立学校上学,班里学习氛围不是很好,年少的他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中考自然没有考出好成绩。无缘高中,无奈选择读技工学校的头一年,他整个人都处在颓废状态。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一次全国技能大赛的宣传活动上,当看到技能也可报国时,李海涛的心被彻底点燃。当时学校正组建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集训队,李海涛马上报了名。当时他所在专业2个班有40多名同学报名,经过一轮轮的淘汰选拔,最终只有李海涛留到最后。“记得那时候因为疫情学校还没有复课,我整整半年没有出学校,一直在为比赛作准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李海涛在2021年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获得银牌,还获“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比赛中两家企业看中他娴熟的技能和沉着的赛场表现,赛后就向他抛出橄榄枝,最终他选择了华为。

“我最庆幸的是能够在学校加入电气自动化竞赛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锻炼提高了自己对于做事情的专注度,以及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李海涛说,读技工学校的那几年,他深刻认识到了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在校的师弟师妹们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沉下心来稳扎稳打。抓住每一个机会,用技能之光,照亮前行奋斗之路!”

缪心怡:朝着热爱的方向坚毅前行

缪心怡是惠州市技师学院2022届模具制造毕业生,惠州市优秀共青团员、惠州市技师学院优秀毕业生,目前就职于广东省利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负责机械设计。这个专业女孩子比较少,但缪心怡用自己的努力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

其实缪心怡中考时的分数可以上高中,考虑到家庭的经济情况,她选择学一门技术。“上学第一天,我就被海报上‘惠州市技师学院十大文明学生’深深吸引,这也是学校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称号,他们成为我的榜样。我不想留下遗憾,我想散发属于自己的光芒。”缪心怡说。

女生学模具可不像其他专业的女孩,她们需要跟机器打交道。“我记得那时候学钳工,需要拿着锉刀磨铁,手磨出泡是常事。当时实训室又在楼顶,比较热,非常考验耐力。”在校期间,她主动报名参加省一级技能竞赛,希望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学扎实,更希望朝着“大国工匠”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她参加了广东省CAD机械设计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学生组个人二等奖和团体二等奖,参加第三届广东省技工院校小发明小制作比赛获得三等奖。

在校5年,缪心怡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及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活动,先后担任班主任助理、学生会主席。多次获得学院“一等奖”奖学金、“技能之星”“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第九届惠州市技师学院十大文明学生及2019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缪心怡一直朝着热爱的方向前行。如今她选择热爱的岗位,努力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打怪升级”的路上坚毅前行。

杨胜文:不管起点如何都要不断努力

你这么年轻就做老师啦?每次面对别人的惊叹,杨胜文内心都觉得无比自豪。今年23岁的他已做了3年多烹饪专业的老师。“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成为老师。”而这完全因为学习了自己喜欢的技能。

中考失利曾一度让杨胜文看不到未来,没有机会上高中,他选择上技工学校,并报读了惠州市博赛技工学校的烹饪专业。“选这个专业主要是我对吃很感兴趣。”磨刀、抛锅是杨胜文学习到的第一个技能,这也是专业里最基本的技能,几乎每天都要练习。“学校管理很严格,我们的教室就像酒店的后厨。”慢慢地,杨胜文在专业学习上越来越深入,老师的教导加上自己的努力,他在校期间就已参加了很多技能比赛,还取得不错的成绩,曾获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比赛中式烹调师(新秀组)项目第三名、惠州市“粤菜师傅”烹饪职业技能竞赛——中式烹调(厨王组)一等奖,还被市人社局授予“惠州市技术能手”称号。

毕业后,杨胜文应聘到一家酒店后厨打荷(酒楼厨房的一种分工)。工作了2个月,老师就向他抛出橄榄枝,邀请他返校做任教。“老师说返校当老师可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而且我很感恩学校对我的培养,就答应了。”于是杨胜文就回到学校,主要负责烹饪专业的日常教学,每周8节课。“当老师很有成就感。”因为自己就是技能成才的受益者,在教学中,杨胜文经常拿自己的故事激励学生。“不管过去的起点如何,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去努力,一定可以通过另外的路径走向成功。”

为了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杨胜文平时积极学习,有空就提前练习,利用寒暑假参加各类培训。未来他想继续做老师,如果有机会和条件,他想开一间属于自己的中餐厅。

刘伟东:用加倍的努力和汗水去奋斗

从学徒到师傅,再到现在管理14人团队的组长,22岁的刘伟东只用了3年时间。这也是因为他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学习到一门技能。

在中考中,刘伟东也算是失利者,当时他觉得人生失去了目标,感觉没有方向。在挑选技工学校时,他看到惠州市博赛技工学校招生简章上自动化专业的介绍,非常感兴趣,就上网去搜索更多关于这个专业的介绍,了解到自动化未来的发展前景后,他毫不犹豫地报读。因为对专业感兴趣并提前有了解,在之后的学习中,刘伟东学习起来非常努力,也信心满满。“刚开始我们就从最基础的手动操作开始,不断学习,不断练习。慢慢打下基础再过渡到自动操作。”在校期间他各方面表现优秀,先后获得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

毕业时,众多企业进校园选才,刘伟东因表现优秀成功入职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刚开始就从学徒做起,他踏实肯学,很快就完成学徒、师傅、组长三级晋升,“在公司22岁做组长的人比较少。有时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我解决了,那时候还挺有成就感。”他多次在公司举行的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奖,比如2020年获得分公司第一届技能比武大赛第一名,2021年获得公司数控技能比武大赛三等奖,2022年8月获得公司机械加工技能比武大赛一等奖。

虽说在技能上有了一定成就,但还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他希望接下来学习多一些编程方面的知识。“我就是学习技能的受益者。”学习技能的路上,大家先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自己要首先迈出那一步,如果没有特别的天赋那就用加倍的努力与汗水去完成。”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范文燕 通讯员张玉坤 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