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以项目化方式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2023年08月2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培育禁毒志愿小讲师助力平安无毒校园建设,打造网格化管理体系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多部门联合做好企业欠薪预警预防工作……在8月18日举行的2023年惠州市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十大项目终审PK赛上,来自全市各行业领域的10个项目同台竞技,展示社会治理新成果,激发社会治理新动能。自2013年以来,我市连续11年开展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十大项目征选活动,深入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持续扩大创新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突出创新示范 11年共培育230个优秀项目

基层社会治理是篇大文章,只有不断创新方式、激发活力、提升能力,才能在破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找到新思路新办法,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为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契合实际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我市于2013年首次开展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十大项目征选活动,突出创新示范,汇聚民心民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创新示范,就是要使项目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领先意义,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价值。”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活动开展11年来,共征集项目近2000个,评选出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十大项目和优秀项目230个。

据了解,活动培育出的“一村(居)一警”“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四民主工作法”等社会治理创新项目被越来越多地方复制推广。

其中,“一村(居)一警”的构想来自于“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则起源于首次征选活动获奖项目——法治副主任。

据了解,早在2009年,我市就在全国开先河,创立村(居)委会法治副主任制度,并逐步实现市域全覆盖。2014年,该制度被定名为“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在全省推广。2016年,全国普法办将该制度作为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全国推广。

现在,以项目化方式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已成为我市一个具有影响力、辐射力的重要品牌和平台,充分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活动开展至今,在项目培育过程中以政府专项资金补贴撬动社会资金10亿余元,项目在创新运作、资源供给、公众参与等方面彰显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中发挥了良好示范作用。

注重实践实效 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2年创新打造‘红色出租屋’党建品牌以来,共解决群众反映诉求近700件,开展服务群众活动400余次,受益群众4万多人。”仲恺高新区党建工作办有关负责人说,仲恺高新区《以“红色出租屋”为小杠杆,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项目入围了今年全市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十大项目。在该负责人看来,这个项目不仅具有创新性,更以其实效增强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以实际成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我市开展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十大项目征选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项目化方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活动开展11年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治理成效,这一点从“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实施以来的一组数据中可窥见一斑。截至目前,我市1332个村(社区)已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1万次,协助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两万余件。

“项目征选活动只是迈出探索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跟踪培育和强化实施保障,推动新入围的创新项目落地落实,加强创新项目成果转化,同时强化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法律指导,确保项目始终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刘豪伟 通讯员刘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