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最美人民调解组织风采 5名最美人民调解员风采

2023年08月28日惠州日报普法月刊
字号:T|T

编者按:人民调解,这朵“东方之花”扎根基层沃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我市广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矛盾纠纷化解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惠州和法治惠州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为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广大人民调解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推进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结合《广东省司法厅印发关于推进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任务的通知》,根据2023年《惠州市司法局关于推荐评选“最美人民调解组织”“最美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方案》的要求和安排,由市司法局牵头组织,经组织推荐、资格审查、评选公示、审核审定等环节,惠州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10个人民调解组织获“最美人民调解组织”称号,林郁倩等10名同志获“最美人民调解员”称号。本期《普法月刊》将对其中5个“最美人民调解组织”和5名“最美人民调解员”进行集中展示,讲述他们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动人故事。

01

惠州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创新建立金融纠纷快速批量调解机制

随着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更新发展,人民生活中的金融纠纷与日俱增,金融纠纷的化解渠道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此,惠州首个金融行业人民调解组织——惠州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市金调委”)在惠州市司法局、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惠城区司法局的指导下挂牌成立,通过线上调解、现场调解、电话调解等方式,免费帮助市民化解金融纠纷。自成立以来,市金调委有效化解信用卡息费、借记卡账户管控、伪卡盗刷赔付、房贷逾期、房贷放款和提前还款时长、银保产品退费等金融投诉纠纷7000余宗,调处成功率超95%。

市金调委与我市各级人民法院、惠州仲裁委建立了“诉、仲、调”一体化对接机制,实现“法院/仲裁委受理+委托委派+专业调解+司法确认”的金融纠纷一站式调解服务,充分发挥了金融纠纷预防化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截至2023年7月,受理法院、仲裁委等移送的案件555宗,成功调解18宗,司法确认18宗,调解金额达1500万元。

市金调委创新建立覆盖银行业、保险业金融纠纷快速批量调解合作机制,与当地10家分行金融机构合作建立试点,签订《金融纠纷快速批量调解合作备忘录》,推动如房贷放款、信用卡还款、银保产品退费、账户管控等量大、同类热点纠纷化解进入“快车道”。案件调解采用繁简分流,由市金调委分派专门调解人员逐案分析研判、筛选案件案情、安排统一调解,协调统一的调解时间和地点。对赔付金额较低、适合快速调解的金融纠纷,调解员可根据法律规定、行业惯例、双方意愿等作出书面调解意见促成和解等。

市金调委大力推行网上调解模式,上线运行“惠州金融纠纷调解”小程序,打造金融纠纷调处领域便民数字窗口。小程序具有“咨询投诉”“申请调解”“典型案例”3大业务功能,实现市民一键式咨询投诉和一站式调解服务,网上调解通过“中国金融消费纠纷调解网”“广东诉讼服务网”等平台开展。

02

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清三早三防”筑牢和谐稳定防线

自2020年起,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惠城区司法局和小金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持续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优化基层法治环境,切实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首先,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一是构筑调解工作格局。小金口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托小金口公共法律服务站成立调委会并设立调解室;在小金口11个村(社区)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在每个村(社区)成立调解小组,以村民代表等为调解信息员。二是加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劳动争议多发、高发企业设立4个调委会,在小金口中学、小金口中心小学均设立了调委会,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稳定的作用。

其次,建立专业化和社会化结合的人民调解队伍。一是广泛吸纳。积极邀请“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担任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好乡贤和“五老”的地缘、亲缘、人缘优势。二是整合资源。小金口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统一由分管综治工作的街道领导任主任,司法所所长任副主任,综治办、社事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协调指导街道人民调解工作和直接参与调处重大的民间纠纷。三是充分发挥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作用。司法所积极组织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参与化解信访积案,调处新矛盾纠纷。

小金口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抓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调解工作方法,总结提炼出“三清、三早、三防”工作方法。“三清”是指清楚辖区矛盾集中产生的重点领域,清楚矛盾多发的重点类型,清楚辖区内信访积案的重点人员。“三早”是指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除;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回访在先,出现反复早化解。“三防”是指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防止酿成群体性事件,有效地指导人民调解组织调处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03

惠阳区中心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委员会

8家调解工作室驻点乡镇

惠阳区中心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4月24日,是由惠阳区中心法律服务所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调解组织,惠阳区中心法律服务所立足基层、服务基层二十年,具有丰富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经验和深厚的法律理论功底。

惠阳区中心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民调解员主要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助理人员、律师、实习律师等,他们在法律理论知识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目前,该调委会共有调解员42人,其中律师12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5人、实习律师4人。人民调解员整体素质高,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更合理,曾多次为惠阳区司法和信访局、惠阳区人民法院、惠阳区新圩镇人民政府、惠阳区镇隆镇人民政府、惠阳区三和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乡镇(街道)派驻专职人民调解员提供调解服务。另外,惠阳区中心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注重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和沟通渠道。

惠阳区中心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根本,以“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为宗旨,不断创新调解工作模式,提高调解效率和质量,设立廖立华·初心调解工作室、李学科·诚心调解工作室、蔡正伟·尽心调解工作室、李新民·恒心调解工作室、叶慧丽·知心调解工作室、陈方权·热心调解工作室、李振良·匠心调解工作室、曾雪滔·顺心调解工作室,工作室驻点在乡镇,常态开展调解工作。调解工作室还与“综治网格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送法进企业”“法律援助进村居”等工作相融合。

2022年以来,该调委会共参与调解各类纠纷321宗,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270宗,调解成功率84%,协议涉及金额8000余万元,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04

惠阳区三和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

念好“防”字诀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惠阳区三和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和调委会”)成立于2008年,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工作重点放在“防”字上,认真摸索研究各类纠纷的特点和发生规律,与相关职能部门携手合作,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到位,抓早抓小抓源头,对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依法介入调处化解、就地解决,确保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作用。

因工作成绩突出,三和调委会调解员练剑青于2019年11月创立三和街道首个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并于2021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2020年以来,三和调委会主持化解了辖区内90%以上疑难和重大矛盾纠纷,主持了1100余宗案件的调解,涉及劳资纠纷、补偿纠纷、经济纠纷、土地纠纷、山林纠纷、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赡养纠纷、因工死亡纠纷、非因工死亡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征地拆迁纠纷、邻里纠纷等各类民间纠纷的当事人过万人次,涉及金额累计逾亿元。辖区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5%,防范和化解了辖区内大量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多次成功化解因群体事件造成的越级上访及闹访事件,真正做到把各种安全隐患和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和调委会在历年的调解案件中,深知身陷冲突之中或处于冲突边缘的群众很焦虑。在每宗矛盾纠纷调处中,三和调委会的调解员都能通过讲人情,论社情,用感情、亲情、友情对纠纷当事人进行细心疏导,赢得当事人信任。做到“小事不出门,矛盾不上交”,为社会经济建设的平稳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05

惠州市劳动人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建立“调仲诉对接+司法确认”机制,打造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渠道

惠州市劳动人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惠州市劳调委”)于2021年12月30日揭牌成立,这是广东省首家专门调解劳资纠纷的公益性人民调解组织。自成立以来,惠州市劳调委成功调解农民工欠薪、工伤赔偿、退解雇、变相解除、调岗等各类劳动纠纷案件278宗,涉及劳动者331人,涉及金额累计高达1600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2.2%。

惠州市劳调委与我市各级人民法院、市劳动仲裁委员会建立了“调仲诉对接+司法确认”一体化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各自制度优势,在保持原有的人民调解法律制度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的效力,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截至2023年8月,受理法院、劳动仲裁委渠道移送的案件77宗,成功调解69宗。

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惠州市劳调委与惠城区司法局建立“援调对接”机制,现场提供劳资纠纷调解服务,让群众寻求帮助时有点可寻、有点可依,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开创“专人专职”值守的人民调解新局面。自实施以来,共成功调解案件181宗,涉及劳动者226人,涉案金额累计高达1512万元。

惠州市劳调委协助惠州市人社局开展工伤认定调查取证工作,主动深入企业开展工伤案件调查服务、宣传工伤保险政策及预防用工风险,提高用工单位的工伤预防意识,降低劳动纠纷量及职工工伤事故率。惠州市劳调委通过现场调查核实,积极收集劳动纠纷信息,主动介入双方劳动纠纷调处,及时高效化解伤情轻、争议小的工伤纠纷案件,减少占用诉讼司法资源。推进与相关部门的有效衔接,通过人民调解的介入,按照调解优先、能调不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开创多元化解纠纷新格局。截至2023年8月,在工伤调查中,通过人民调解介入解决的纠纷案件有13宗。

01

林郁倩(惠州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调防并重巧解医疗纠纷矛盾

林郁倩是惠州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惠州医调委”)主任、广东医调委高级调解员、广东省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理事、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常年坚守在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一线。

惠州医调委是目前惠州地区医疗纠纷化解的首选途径,该机构成立10年来,累计接到医疗纠纷案件超过3000例。林郁倩调解效能突出,成功化解大量矛盾纠纷案件并不断探索标本兼治的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林郁倩累计接到纠纷案件393例,立案受理322例,成功调解结案317例,结案率99%,调解成功率100%,协议履行率100%,成功处理“医闹”现场案件3例。在成功化解医疗纠纷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后半篇文章”,以“专业调解+医疗风险防范”调防并重的理念,组织医疗机构召开风险防范培训54场次,努力帮助医院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林郁倩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协助医疗机构共同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降低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工作成效突出,连续10年分别被广东医调委评选为“优秀调解员”“优秀主任”等,2023年被惠州市司法局评选为“最美调解员”。

02

刘金怀(惠州市保险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换位思考解开群众“千千结”

调解和化解各类保险矛盾纠纷几百余宗,调解成功率达98.2%,有效劝阻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8起,劝返拟赴省、市上访5人次……惠州市保险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刘金怀从业至今,充分发挥保险及法律专长,成功解开惠州多位群众“千千结”,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好口碑,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2022年4月,一位从事建筑业的工人,在他人建议下,欲退定多份购买多年的保险,并要求全额退保。在得知无法满足其诉求时,便通过多渠道多次投诉。刘金怀得知此事后迅速成立调解工作小组,主动调解,成功让这起长达半年的纠纷化解。“换位思考,不因事件大小有抓舍”是刘金怀的调解秘诀。在一次次矛盾纠纷中,刘金怀始终坚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解其燃眉之急,使更多人真正感受到调解的便利。

刘金怀认为,调解的关键是法治与群众自治相互融合,调解员要站到双方角度,引导双方消除对立,并通过耐心说服教育,解开彼此心结,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03

廖立华(惠州市惠阳区中心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熟悉法律法规,善用调解技巧

廖立华自2002年起从事法律服务,具有深厚法学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现任惠州市惠阳区中心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广东金卓越(惠阳)律师事务所公共法律事务部部长,惠阳广播电台“惠阳法治之声”主播,惠阳区《民法典》宣讲团宣讲员,惠阳区“法律明白人”讲师,2022年被惠阳区委政法委授任“惠阳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2011年至2016年,廖立华以“法制副主任”身份参与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2014年起被聘为人民调解员讲师,为全区人民调解员开展法律和人民调解员理论和技能培训,受到基层人民群众和调解员的认可;2018年初带领区中心法律服务所建立惠阳区中心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廖立华受惠阳区、惠阳各镇街的邀请参与、主持过无数宗基层矛盾纠纷的调解,并为各镇街培养具有法律服务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基层实践经验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协助镇街基层开展调解工作。

04

罗小东(惠东县司法和信访局平山司法所所长)

用情理法“号准脉”“开对方”

惠东县司法和信访局平山司法所所长、平山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罗小东多年来扎根基层,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上千宗,调解成功率达99%,受到省、市司法部门的充分肯定,并荣获“广东省人民调解能手”“惠州市最美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扎根基层二十余载,罗小东牢固树立调解无小事的理念,始终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成绩的唯一标准。在群众眼中,罗小东就是“定海神针”,他总是能“号准脉”“开对方”,用情、理、法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给双方当事人一份满意结果。

某年春节来临之际,32位农民工辛苦工作了一年的工资却遭拖欠,来到当地政府请求予以解决。经双方当事人同意,罗小东召集工人代表和工头开展调查和调解。为防止事态严重,罗小东及时安抚农民工情绪,多次与双方沟通协商,耐心释法答疑,工头终于在春节前将全部工资款19.2万元交到了农民工手中。罗小东始终坚持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原则,灵活运用“搬梯子、泼冷水、解疙瘩”工作方法,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

05

陈智文(博罗县司法局柏塘镇司法所负责人)

坚持“三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陈智文是博罗县司法局柏塘镇司法所负责人,从事司法行政工作26年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办事公平公正,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调解工作的首要标准,主持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多宗,调解成功率超99%,挽回当事人经济损失900多万元,预防和避免了12起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恶性案件的发生。

陈智文在调解矛盾纠纷时,除了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外,更注重融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调解纠纷过程中,他坚持做到三讲(讲亲情、讲友情、讲感情)。2021年1月,罗浮山管委会下浪村李某和张某两个村民在合伙经营餐厅时发生纠纷决定散伙,但因散伙方式和价格无法谈拢,一直没有解决。陈智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圆满解决了这起合伙纠纷。多年来,陈智文立足基层,在调解工作中摸爬滚打,探索出“背靠背”、趁热打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等调解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调解效果。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邓北黔 通讯员余雨植

本版图片 由市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