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县区党员干部奋战一线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全力防御台风

排查安全隐患 妥善安置群众

2023年09月02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群众在大亚湾西区街道塘尾村应急庇护场所吃饭。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摄

群众在大亚湾西区街道塘尾村应急庇护场所吃饭。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摄

    专业队员到大亚湾澳头街道清理排水口。    惠州日报记者曾静妍 通讯员唐佳楠 摄

专业队员到大亚湾澳头街道清理排水口。 惠州日报记者曾静妍 通讯员唐佳楠 摄

    工作人员在惠东海边用大喇叭进行防台风宣传。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陈涛 摄

工作人员在惠东海边用大喇叭进行防台风宣传。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陈涛 摄

    仲恺潼侨镇宏村党员干部帮助群众转移。    惠州日报记者林丽娟 通讯员张惠琴 摄

仲恺潼侨镇宏村党员干部帮助群众转移。 惠州日报记者林丽娟 通讯员张惠琴 摄

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转移易受灾点群众,多渠道宣传台风防御……在防御台风“苏拉”过程中,我市各县(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以赴做好防御台风各项工作。9月1日,各县(区)继续行动,党员干部奋战一线,和时间赛跑、与台风角力,将防御台风的各项措施落实落细,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转移 应转尽转做好群众转移安置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防御台风工作中,各县(区)迅速行动,网格化责任到人、地毯式排查到位,第一时间做好人员转移工作,采取集中安置、投亲靠友等多种方式转移安置危险区域人员,确保人员应转尽转,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

在惠东县,各镇(街道、度假区、旅游区)领导干部全员下沉村(社区),做好24小时全天候值班,协助村(社区)排查安全隐患等工作。村(社区)“两委”干部包片、党员干部包户,主动上门对接危险区域需转移人员。鉴于高潭镇大星村有“雨窝”特点,大星村工作组及村“两委”干部将村内居住的村民全部转移至圩镇或广东东江干部学院进行安置;九龙峰旅游区管委会党员干部走街串巷,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居住人员进行劝说,动员他们到亲戚家或村委提供的临时住所暂住;平山街道的党员干部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居住在危险地带的人员进行安全宣传和劝导,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安全转移群众31756人。

9月1日下午,记者在大亚湾区霞涌街道看到,街道办全员在岗,分组分队分片区逐点逐户复查安全隐患,全面开展防风防汛工作。“现在街道抢险救援力量集结完毕,随时准备应急救援。”大亚湾区霞涌街道办副主任张梦熊介绍,9月1日一早,街道办就派出了11个工作组到各村(社区)、企业指导落实好“五停”工作措施,持续排查应转移人员是否已转移或返回。记者从大亚湾区三防办获悉,截至9月1日19时,全区应转移人数17993人,已转移17993人。

“各位工友请注意,台风马上就要来了,尽快收拾好行李,带上被褥和洗漱用品。等大巴车到达后,分批上车到达安置点。”在惠城区马安镇,一个瘦小的身影奔波在在建工地上。他是马安镇建设和道路事务中心工作人员黄冠纯。马安镇共有23个在建工地,140余名建筑工人需要到避灾安置点进行安置。收到台风来袭的消息后,黄冠纯第一时间与工地负责人对接,帮助建筑工人到就近的安置点暂住。

“这里不安全,到安置点暂住一下吧。”8月31日晚9时,博罗县龙溪街道白莲湖村的党员干部在走访排查中发现,辖区内一些菜农住的菜地简易农用棚,属于易受灾点。在第一轮动员中,菜农考虑到自家的蔬菜和家里的物品,不愿意去安置点。工作人员多次耐心劝导、沟通,于当晚11时将20名菜农转移安置到就近的安置点。

在这场防御台风应战中,各县(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党员干部、社工、志愿者等多方合力,挨家挨户进行巡查,上门动员,将处在易受灾点的群众尽快转移到应急避难场所,帮助行动不便的群众有序转移,确保应转尽转、妥善安置。记者了解到,每个转移安置点都配齐、配足了饮用水、食品、凉席、枕头、大米等物资,确保满足安置点群众的生活所需。此外,各县(区)还做好安置点群众的服务工作。在仲恺高新区沥林镇山陂村、企岭村应急避难场所,工作人员还为群众提供了电影放映服务,舒缓他们的紧张心情。

排查

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管控

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为全力做好台风“苏拉”的防御工作,各县(区)党员干部深入村(社区)以及重点河段、水库、在建工地、低洼地等重点区域做好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迅速消除隐患。

8月31日,惠东县委组织部发出《关于在防汛救灾中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工作提示》,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基层党员干部到防御台风一线,做到防风提醒要到位、防风排查要到位和防风措施要到位“三个到位”。该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下沉挂点镇(街道、度假区、旅游区),指导完善应急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带头到水库、内涝风险点等重点区域巡查,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做好安置。县直机关党员干部按照“局长驻村工作室”“双报到、双结对、双服务”工作安排,结合村(社区)实际,统筹调配干部力量下沉基层,与村(社区)党员合力防御台风。

“收档咯!台风要来了,赶紧收档!”“这个广告牌请收回去,风一来很危险……”9月1日14时,大亚湾区霞涌街道风雨交加,霞涌社区党员干部冒雨开展防风防汛大排查。党员干部一路走,一路向沿街尚未关门的商铺喊话,逐栋走访查看老旧危房情况,确保这些房屋里没有滞留人员。18时,大亚湾风势雨势加大,西区街道再次对辖区铁皮屋、工棚、窝棚、危房等开展排查,确保群众应转尽转、应急庇护场所转移群众妥善安置。

“彭阿姨,今天有台风,菜都囤好了吗?台风马上就来了,就不要出门了,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话,给我们打电话……”在惠城区桥西街道北门街社区,党员志愿者、“双百社工”对辖区内的独居长者、低保家庭及房屋有潜在危险的居民一一上门叮嘱,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实施精准化服务,将极端天气风险预防在前。据介绍,为切实做好台风防御工作,惠城区桥西街道北门街社区开展网格化“地毯式”防台风宣传及隐患排查工作,巡查宣传人员到行动不便的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的防风准备、生活需求等情况,协助居民做好防风加固。

“您好,货物不要堆放这么高,货架记得加固,别被台风吹倒了。”惠阳区淡水街道坝尾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关注辖区困难群众、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通过入户走访,为群众详细讲解防风、用电等注意事项,提醒群众做好防风防汛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各镇(街道)和部门共出动5687人次,检查各类场所3670处。

连日来,全市各县(区)迅速开展台风防御行动,各部门通力协作、分工负责,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管控,将排险化险工作做在前头,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风险。

宣传

多渠道宣传动员群众防台风

台风防御,宣传先行。“各位父老乡亲,台风将到,请做好防护,确保安全。”9月1日,惠东县稔山镇芙蓉村工作人员敲锣巡村,用“大喇叭+方言”的方式,提醒村民提高防范台风意识。各县(区)多渠道发力,把台风动态信息和防风防汛应急避险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进一步提升群众防灾避险意识。

“根据气象预报,台风‘苏拉’预计9月1日晚间至9月2日早上登陆,将给我市带来较大影响,请做好防御……”这些天来,在博罗县各村(社区),乡村“大喇叭”会准时响起,播放着台风的消息和台风应急的注意事项,让群众知晓台风信息,做好应对措施。

“请大家注意关好门窗、清理阳台杂物、合理安排出行……”惠阳区第一时间将《惠阳区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告全体居民的一封信》《惠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台风“苏拉”防御工作的紧急动员令》《最新的气象提醒录音》等防台风信息,通过宣传栏、入户上门宣传、地面鹰眼、掌上村务、微信群、LED滚动屏幕等“线上+线下”的方式,通知到村(社区)、到户、到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众志成城筑牢安全屏障。

“倡议广大市民朋友,台风期间减少外出,不到积水区域逗留,远离电线杆……”9月1日,在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水贝村等地,不时有消防车缓缓驶过,向沿途居民播放台风暴雨防御工作倡议书,动员群众做好台风防御工作,及时消除天台花瓶等高空杂物安全隐患,并动员重点人员转移安置,不断提高居民防范台风意识。

“注意啦,台风很快就要到了,请大家赶紧回家,关好门窗……”9月1日上午,在大亚湾澳头、西区和霞涌街道各村(社区)街头巷尾,都可以听到从大喇叭里传出来的防台风广播信息。同时,各街道派出流动车开展流动宣传,引导村民做好防风防汛应急措施。全体驻村人员及村(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宣传劝导商铺落实“五停”措施。

“这里是潼侨综治中心,请勿在河边嬉戏玩耍、钓鱼,请立即离开。”仲恺高新区潼侨镇综治中心通过智治市域社会治理平台——数智潼侨平台,针对辖区重点易涝点和风险点进行重点防控。9月1日16时20分,潼侨镇综治中心值班人员通过平台视频调度功能发现,河边仍有人在钓鱼,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立即通过平台城市广播喊话功能,在5分钟内成功劝离钓鱼人员。

与此同时,各县(区)还利用新媒体宣传平台传播快、覆盖广的特点,第一时间发布防台风信息,确保防风宣传深入人心。同时,在微信群、朋友圈进行转发传播,将台风实时动态、预报预警信息、防汛防台风知识及时传播到各家各户,让群众“紧起来”“防起来”。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黄尉宏 许文昌 赖金朗 蔡伟健 洪鹊儿 蓝斐菲 李燕文 黄宇翔 邱舒婷 魏怡兰 欧阳德辉 匡湘鄂 黄旭新 曾静妍 通讯员杨立桃 肖洁 戴慧慧 钟荟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