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新的空气,是惠州给予所有走进这座城市的人们共同的幸福感。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摄
“来惠州,深呼吸!”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惠州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惠州蓝”成为最响亮的城市名片之一。
生态环境部日前向媒体通报2023年1~7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惠州在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3名。
全力守护
大气污染问题实现快速解决闭环管理
可以深呼吸的清新空气,是惠州给予所有走进这座城市的人们共同的幸福感。但优异的成绩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一场与环境污染对抗的“蓝天行动”获得的胜利果实。
为全力守护“惠州蓝”,今年以来,我市印发《惠州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惠州市臭氧污染防治(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实施方案(2023-2025年)》《惠州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沉督导工作方案(2023-2025年)》,通过分解下达空气质量目标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压实县(区)和部门工作责任,通过强化下沉督导,提升污染防治攻坚决策支持能力。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将空气质量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作为下沉督导的重点,指导县(区)对照重点任务清单,倒排工作计划,落实攻坚责任。7个下沉督导组每月下沉督导不少于10天,既督促各项攻坚工作任务落实,也指导和及时解决污染治理中的技术难题,对工作责任不落实、项目进度滞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未达到年度目标的县(区),还将在环保责任考核中相应扣分,并根据不同情形予以通报、约谈、诫勉谈话。
同时,建立和完善周研判、月调度、季汇报、定期督导、专家问诊、预报预警等机制,实施镇(街)大气污染网格化精细管理,依托全市63个镇、街道和功能区空气自动监测子站,构建“国控-省控-市控-镇街”全覆盖空气质量监控网络体系,实行综合调度、联动执法、督导协调、限时整改的联防联控工作制度,实现大气污染问题快速解决、闭环管理。
补齐短板
发挥群众力量监督扬尘污染防治
扬尘是PM10的重要来源,PM10是空气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地处沿海多风,扬尘本是惠州空气质量的短板,但惠州极少见到风一吹便尘土飞扬的景象,这离不开我市多措并举强化扬尘污染治理。今年3月,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多部门印发《惠州市扬尘污染有奖举报实施办法(试行)》,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扬尘污染防治监督,进一步提升扬尘污染防治水平。同时,建立扬尘污染防治日排名、周督导、月通报工作机制,每日通报镇街排名,每周开展暗访和下沉督导,每月通报扬尘污染执法情况。
据统计,今年1~7月,全市共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检查26328场次,发现扬尘污染问题3307个,已完成整改3290个,立案2149宗,罚款307.848万元。
对症下药
指导159家企业完成一轮次“换水换炭”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PM2.5和生成臭氧的重要前驱物,而臭氧已成为现阶段夏季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此,我市注重“对症下药”,紧盯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面排查涉VOCs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涉VOCs储罐,累计检查涉VOCs企业212家,涉VOCs储罐825个;开展使用低温等离子、光氧化、光催化、水喷淋等低效VOCs治理设施企业的专项检查,督促和指导159家使用活性炭、喷淋吸收企业完成了一轮次“换水换炭”,完成26家VOCs企业低效治理设施改造升级、63个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推动VOCs管控再上新台阶。
为促进能源低碳转型,今年我市发布《关于重新划定惠州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关于惠州市燃气锅炉、新建燃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通告》,进一步扩大Ⅲ类(严格)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收严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累计完成144台锅炉综合整治。同时,谋划了一批水泥厂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等重点减排项目,累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7600万元,推动工业锅炉、炉窑污染治理提标升级。
持续发力
以国内最严标准对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协商减排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改善。接下来,我市将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依托中央、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深度治理、工业炉窑和锅炉污染综合治理,不断强化移动源治理监管,深入推进面源管控精细化,持续推进VOCs和NO2减排。
同时,提升污染天气应对成效,加强污染天气预警研判和应急响应,做好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减排,完善臭氧污染应急管控清单,分级制定减排清单企业的细化减排措施,参照国内最严标准对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协商减排,严格压减工业源排放。统筹县(区)和各部门力量,提升移动源、面源污染应对的精准度、深度和广度,使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通讯员惠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