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文明村汝湖南新村改善村容村貌、发展村集体产业、树立文明乡风民风

好婆媳好邻居传递正能量

2023年09月08日惠州日报惠城新闻
字号:T|T
    南新村特色墙绘与绿树、村道相映成趣。

南新村特色墙绘与绿树、村道相映成趣。

    南新村将壮大甜玉米产业,这是打包甜玉米。

南新村将壮大甜玉米产业,这是打包甜玉米。

开栏语:为扎实做好全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展示文明村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成果,惠城区委宣传部、区委农办、区文明办于日前组织开展惠城区“文明村镇创建巡礼·乡村蝶变故事会”主题宣传行活动。《惠城新闻》版今起开设专栏,通过记者深入采访,突出展示文明村镇在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文明乡风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建设成效,敬请垂注!

沿着惠城区汝湖镇南新村的主村道一路前行,干净的沥青道路、满载故事的主题小公园、整齐的农家屋院、青翠的玉米地,构成一幅安静祥和的美丽乡村图景。

汝湖镇南新村坐落在东江边,下辖5个村民小组。近年来,该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创建文明村,从改善村容村貌、发展村集体产业、树立文明乡风民风等方面发力,村中环境越变越美,邻里之间相处融洽,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如今,南新村正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谋划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享受更多发展成果。

建起6个垃圾收集点和3个公园

在村民林日尚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离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远处的一处垃圾收集点。指着眼前干净的地面,林日尚细数变化。

“以前村里没建垃圾收集点之前,大家都习惯把垃圾丢在池塘或是路边水沟。后来村里搞人居环境整治,建了6个垃圾收集点,村委号召大家要爱护好环境,不能乱丢垃圾,要把垃圾丢到收集点。”林日尚告诉记者,刚开始很多村民会在路过时把垃圾随手一抛丢到垃圾桶边上,弄得周围很脏。有段时间村干部就站在垃圾收集点旁边,一看到村民乱丢就批评教育,让他们丢到桶内。说得多了,大家就习惯把垃圾丢到桶里,卫生意识也提高了。

日暮时分,已有村民在村道上悠闲漫步,篮球场上响起了孩子们打篮球的欢笑声。“以前农村一到晚上没啥可去的地方,现在村里路修好了,建了3个公园,装了路灯,还有篮球场和健身器材,吃完晚饭大家都出来散步、聊天,或者跳广场舞、打球,跟城里人的生活差不多。”林日尚感叹,随着村里的环境变好,公共设施完善起来,大家生活变得舒适,邻里纠纷也很少,“大家相处融洽,都想做文明人。”

为优秀学子、教师和困难学生发放奖助学金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南新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前两任村书记都是党的十八大代表,为村里的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新村党支部书记林冠辉说,尤其是“脚勤、嘴甜、脸皮厚”,这套由老书记陈杏芬摸索总结出来的农村群众工作“法宝”,也被很好地传承下来。无论是“三清三拆三整治”,还是征地建设小公园,南新村“两委”班子以身作则,从党员开始示范带头,并逐家逐户动员,遇到个别“刺头”就发动亲戚、邻居一起说服做通工作,就这样,村里环境整治和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村容村貌变化是看得见的“硬环境”,文明乡风则是内在塑形的“软环境”。林冠辉介绍,南新村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文艺表演贯穿全年,满足群众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种子”播撒在村民心间。该村还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典型宣传,评选出的“好婆媳”“好邻居”等,成为村民们口耳相传的典范,在全村形成一股倡导文明和谐家风的新风尚。不仅如此,许多乡贤创业成功后纷纷反哺家乡,比如仍图教育促进会已连续17届为南新村优秀学子、教师和困难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并惠及到整个仍图片区。

去年村集体总收入11万元

甜玉米是南新村的特色产业,早年村民靠种植甜玉米建起一栋栋“玉米楼”。如今,很多村民的土地已外包给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种植甜玉米,村民除了租金收入,还靠务工或务农增收。目前村集体主要经济来源为鱼塘及土地出租,2022年村集体总收入为11万元,村民年均收入为3万元。

谈到接下来的发展,林冠辉介绍,通过调查摸底,除了现有甜玉米种植,村里准备把摸排出的200亩土地集中流转给甜玉米种植大户,壮大甜玉米产业。此外,计划将村中的真君宫、仁英围古围屋、糖蜜谷、七驳桥、八角井等特色建筑和历史遗存串点成线,结合传统民俗活动和仍图美食文化,引进文创企业对周边老村庄进行改造,设计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发展餐饮、民宿,做大甜玉米产业,通过村企合作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促进村民就业和增收。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特约通讯员邱思瑜 通讯员郑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