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生产车间。
惠州日报采访调研组走进“世界锂电之都”
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应用场景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未来几年将是新型储能产业及其大规模应用实现突破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
今年以来,惠州积极探索新型储能产业多场景应用示范,开展龙门零碳生态园电源侧储能、欣旺达“源网荷储”一体化用户侧储能、中广核白花电网侧储能、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集中式共享储能、惠城区元山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示范等5个应用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推动新型储能产业与新型电力系统互促发展。
相比惠州,福建宁德、江苏常州等城市在开拓应用场景上已经先行一步。通过与本地产业、“链主”企业、城市生活相结合,宁德、常州进入了“产业拓展应用,应用助推产业”的良性循环,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惠州学习借鉴。
聚焦产业需求
应用场景与产业结合产生“1+1>2”效果
应用无处不在,有效落地场景是关键。
宁德、常州等城市,紧密结合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大胆开拓多元化应用场景,实现储能生产力就地转化,不仅为企业拓展了市场,也探索出一条应用新赛道。
“风光储充用”项目带动海洋经济发展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宁德山海相连,拥有辽阔的海域滩涂和三都澳、沙埕港等优良港湾。其中,三都澳承载着闽东人经略海洋的梦想,是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源地与最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已形成上万亩养殖区。
搭乘动力载人船舶,从宁德三都澳码头出发,经过20分钟的海上行程,惠州日报社采访调研组来到福建省首个渔排“风光储充用”微电网示范项目所在地——三都澳白基湾深水网箱养殖基地。
网箱向深海延展,一眼望不到边,仿佛在蓝色画布上画下一个个田字格。在这些田字格中,穿插着海上光伏“田”和储能电站房,为养殖公司、养殖户提供安全的绿电,取代了过去从岸边拉电缆供电、铅酸电池发电、柴油机发电的方式。
这是宁德立足全球领先的锂电新能源产业优势,以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和“电动宁德”建设为契机,在海上进行的一场能源“绿色革命”。
在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带领下,采访调研组来到渔排上的一栋两层楼房,看到里面“住”着两台储能设备,楼房两边各布置了一套7千瓦的电动船舶充电设备,屋顶、屋外还安装了海水淡化设备,可满足作业人员生活用水需求。
“风光储充用”微电网项目采用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集可再生能源接入、能量存储、电动船舶充电等功能于一体,可实时监测各能源子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源网荷储”优化协调控制、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和优化管控,实现海上渔排不间断供电。“这里可储电200千瓦时,够渔排用十几天,不用担心断电。”该负责人说,改造过的海上养殖场,可以抵抗12级台风,储能应用项目建在渔排上,不用担心风雨。
目前,宁德在三都澳、七星渔排、下浒海上社区、海之梦、蓝海渔歌等5个大型渔排建设了“风光储充用”微电网。项目风光总装机295.72千瓦,可生产清洁电力约30.2万千瓦时/年,可替代标准煤约93.08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2吨/年,明显降低海上渔排碳排放,解决柴油发电污染问题。
海洋养殖业为宁德新能源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风光储充用”项目启用后又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海洋经济发展。新能源应用场景与海洋养殖业的完美结合,产生了“1+1>2”的效果。
港口岸电助力港口节能降本
在距离宁德2000公里外的“动力电池之都”四川宜宾,新能源应用场景也在港口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早上的繁忙时段,一艘集装箱船停泊在宜宾港4号泊位,完成卸货作业任务后正等着装载返航的集装箱。此时,一根黑色电缆线正连接着船和岸边的一个“白色箱子”。这个箱子是实施港口岸电的充电桩,专门为停靠港口的船舶充电。
据了解,船舶靠港停泊期间,由其辅助发电机所产生的碳排量占港口总碳排量的40%至70%,是影响港口及所在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船舶靠泊期间使用岸电,可以有效降低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港口岸电是通过在港口布局岸上电源,在船舶停靠港口期间,用岸电代替传统柴油发电,满足冷藏、加热、通讯、照明等需求。相比以往船舶柴油发电噪声大、费用高、不环保等缺点,岸电具有无污染、费用低、稳定性强等优势,经济环保效应突出。2018年,宜宾实施“宜宾港港口岸电电能替代典型示范项目”,在宜宾港4个泊位安装了9个岸电桩,总容量360千瓦,可同时满足9艘船使用岸电,在停靠港口期间实现“零油耗、零排放、零噪声”。
不仅节能减排,港口岸电在经济效益上也占据优势。据宜宾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电代油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船商能通过船舶用油和用电之间的差价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按照港口进出船舶吞吐量计算,港口岸电智能充电系统预计每年为船舶节省燃油成本120万元以上。
如今,在宜宾,动力电池应用场景不时上新。宜宾全面实施“电动宜宾”工程,打造换电重卡、未来城市、车路协同、智轨交通等十大新应用场景。目前,全市已建成充电接口9000余个,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充电设施覆盖半径小于2公里的补能网络。
▶▷启示
相比宁德、常州等兄弟城市,惠州在应用场景上也有一套自己的“打法”。今年7月7日,位于博罗县园洲镇的欣旺达“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区示范项目储能工程动工。这是惠州新型储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之一,建成后的园区具有绿能占比高、综合能耗低、用能成本低、数字化赋能(园区用能可观测、可调节、可控制)以及碳排放近零的特点。
需求应用拉动产业发展。惠州不仅有发展模式日益成熟的“3+7”工业园区,还拥有海上养殖、港口运输等产业,可为新型储能产业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聚焦多样化工业应用,开发更多应用场景。惠州制造业发达、应用空间广阔,这些是周边城市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采访调研组建议,惠州要进一步从供需两端同步发力,围绕“2+1”现代产业集群和“3+7”工业园区,加快打造更多新型储能应用场景。着力推动工业用电大户企业和工业园区配置用户侧新型储能,支持精密制造、通信服务、公共数据中心等重要电力用户配置新型储能。
——结合海洋经济,布局海上应用场景。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牧场、海上能源、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等现代海洋产业。采访调研组认为,惠州作为广东省海洋大市,海洋资源丰富,可学习借鉴宁德、宜宾的经验做法,将新型储能产业与海洋牧场、港口运输等现代海洋产业结合,在临港工业区域、海上养殖区、港口等布局能源应用示范项目,做强临海绿色能源产业。
——打造惠州储能产业链-储能场景应用闭环。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上,省委、省政府对惠州寄予厚望。根据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惠州涉及到“珠江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锂电硅碳负极材料集聚区”“电解液专业园区”“铜箔铝箔等辅助材料集聚区”“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等5大集聚区,足见惠州在全省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采访调研组建议,我市要以实施《惠州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契机,在产业促进、产业空间、工业投资、技术改造等领域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借助惠州新能源产业联盟和惠州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联盟两大平台,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运维管理等优势,通过试点示范,打造惠州储能产业链-储能场景应用闭环,解决不同应用场景的收益机制、投资模式、运行维保问题,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聚焦龙头企业
龙头引领协同合作开拓下游领域新应用场景
当前,我国储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一方面,开拓应用场景要直面技术和成本的双重挑战;另一方面,当前新型储能参与市场收益的方式单一,光储充电站是较为成熟且走得通的商业模式,但入局者如过江之鲫,内卷激烈。
曙光也已出现:龙头企业在科研创新和规模化制造的基础上,将触角延伸到下游应用环节,深度参与多元化应用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企业抢占新兴市场份额、分摊市场风险,以及城市产业升级拓圈的关键。
产业龙头引领有力,政企协同推动应用落地
从厦门到宁德,有全国首条高速公路重卡换电绿色物流专线——“宁德厦门干线”。
8月24日,这条干线正式通车,全程约420公里,共配备4座高速公路电动重卡换电站,通过换电技术和模式创新驱动重卡行业全面电动化。
这是宁德时代在新能源电池细分领域应用市场开拓上迈出的成功一步。
2020年,宁德时代在宁德市落地中国首个换电重卡商业化应用场景;2022年,宁德时代发布第三代CTP技术——麒麟电池;2023年,宁德时代发布自研一站式重卡底盘换电解决方案——麒麟换电。
依托全国多个城市布局的生产基地,以及与国内众多汽车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宁德时代的重卡电池很快普及应用。2022年,宁德时代占据新能源重卡动力电池装机行业84%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霸主”。
在宁德时代的大本营,宁德市积极构建“龙头引领有力、链条上下贯通、集群协同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龙头企业引领技术升级,中下游企业协同合作。
宁德市青拓集团拥有年产2万台新能源矿卡(非道路车辆)及2万套总成零部件生产能力的生产基地。青拓集团为宁德时代电池生产提供不可或缺的原料,宁德时代则为青拓集团的电动重卡提供动力电池。两大龙头企业由此形成产业互补。
电动重卡“上路”,政策支持迅速跟上,为重卡换电应用场景的推广提供了更大空间。
2023年,福建省发布《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明确支持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等有条件设区市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推动在机场、港口、铁路等交通枢纽实施一批换电重卡示范应用项目。充换电站场很快在宁德乃至福建布局。
“宁德厦门干线”示范作用显著。它由福建省高速集团与宁德时代旗下子公司时代骐骥共同建设。作为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充分运用其在全国各地生产基地以及应用网络,提出“人、车、站、电块的相互联接”应用集成创新概念,将城市电力场景联接构建成一体化的能源转化场景,打造新能源城市生态。
探索应用新领域,更多企业“进圈入链”
今年6月21日,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表示,人形机器人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其在配套的中型电池领域已有相应布局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不仅是宁德时代,惠州新能源电池龙头企业亿纬锂能,也在积极探索布局电池应用新领域。同样在6月,亿纬锂能宣布正式成立医疗电池事业部,并发布了七大医疗电池解决方案,开始布局医疗产品电池新蓝海。
在深圳,新能源行业巨头比亚迪近期也申请注册了多个医疗器械商标。目前,比亚迪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到应用,全方位构建低碳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迈入广阔市场的当下,由龙头企业担纲牵引,在下游细分领域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在乘用车、商用车、轻型车、重型车、电动工具等领域应用规模突飞猛进之后,新能源电池正在开启更多应用领域,通过新能源电池“驱动”千行百业,开辟新型储能产业的“超级赛道”。
采访调研中,从行业到政府部门都一再表示,要支持有研发实力、技术积累的企业占领市场、开拓市场,建立起精准对接“大中小微”企业的创新金融至关重要。
以宁德为例,其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不锈钢龙头企业青拓集团为核心,为其与上下游产业链提供银行承兑汇票、票据贴现、信用证等方面的金融支持;推出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推动光储充检智能充电站建设,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活水为宁德浇灌出丰富多彩的“新能源之花”。
▶▷启示
采访调研组发现,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对新兴市场应用场景极为重视,他们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与其他企业开展多领域合作,积极进军新市场,成为开拓新应用场景的主力军。
从宁德、常州等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政府与龙头企业对接极为密切,几乎做到龙头企业研发成果商用成功落地,政府就迅速跟进出台配套的项目招商、产业培育、金融支持、推广应用等措施,不但推动新应用场景从点向面落地,也是推动民营企业从自发走向有序、市场开拓从内向外的关键。
——紧盯龙头企业,推动新应用场景从点向面落地。采访调研组建议,惠州要建立与龙头企业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本土龙头企业基于市场发展的业务调整以及创新进展,精准服务企业开拓新应用场景;遴选布局企业发布的创新成果,结合惠州需求及时对接引进项目落地,形成生产→应用→新的产业链的良性循环生态圈,推动更多储能应用场景在惠州落地。
——在金融领域建立储能企业白名单及分级制度。采访调研组建议,惠州可在金融领域建立储能企业白名单及分级制度,参照安全、稳定、收益率等指标制定分级贷款和利率政策,通过金融和市场化手段引导长期资金投入,推动大规模储能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应用。例如在3~5年内,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科创基金向白名单企业倾斜,激励提高企业开拓应用场景的积极性。
聚焦城市方案
拥抱“电气化”时代交通应用场景率先开跑
光伏、风电、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虚拟电厂……数万亿资本涌入,衍生出从上游的关键矿业、材料、功率器件、设备、软件到下游应用场景,价值百万亿元级的产业链,背后的底层逻辑是,我国正大力拥抱“电气化”时代,推进绿色工业革命。
新型储能发力,交通领域应用加速铺开
手机快充能做到充电5分钟续航2小时,汽车快充又如何?去年10月,宁德给出答案:充电7~8分钟,续航200多公里,不仅能快充,还能顺便给电池“体检”——后台系统推送电池检测报告及风险预警,帮助车主精准、科学保养电池。
这就是全国首座标准化“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项目,由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星云集成研发,能同时对20辆车快充快检。这种“储能+快充”应用场景实现了绿色充电、以光养桩、削峰填谷,优势明显,被迅速推广。
今年3月,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推动“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南,截至8月中旬,福州、宁德、龙岩等地建成“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11座,在建11座,规划建设900多座,“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关键部件省内自产配套率超过60%。
新型储能在路面的应用场景轰轰烈烈铺开,水上的应用场景也在提速快跑。
在福建,一些文旅航道上,电动船舶早已启航。2020年,宁德时代下线首套海洋船舶动力电池系统,福建首艘电动高端内河游船“闽江之星”随后投运,并迅速延伸到游艇、游轮、港口作业船、极地科考船、换电货船等多场景实船应用,这也一举推动了宁德市传统船舶修造产业的转型升级。
宁德时代还在智慧绿色港口布局,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等合作,以新一代人工智能电动运输解决方案为基础,联手开拓港口物流枢纽的智能驾驶电动运输应用场景。
新能源飞机应用场景也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今年,宁德时代以凝聚态电池作为关键技术,与中国商飞公司合作成立商飞时代(上海)航空有限公司,进军新能源飞机领域。
业界认为,“电气化”时代,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率先开跑,全面向绿色智慧交通转型升级。
制订城市方案,塑造能源城市形象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未来城市生活中将有越来越多的领域实现“电气化”,如何抢占新型储能应用制高点成了城市重点思考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城市都结合产业实际拿出了自己的城市方案。
宁德把新型储能应用列入产业“宁德地标”的重要部分,致力打造“电动宁德”,以“放大宁德时代效应”为主抓手,抢占储能产业发展风口,推动储能产业链布局和多场景应用拓展。
在宁德,“绿色”“低碳”与“新能源”宣传无处不在,绿色充电桩、绿色公交宣传栏……新能源应用场景随处可见,以绿色为基调的城市色彩,与闽北沿海城市风光相得益彰。这个城市,用一种浓厚的氛围,强烈展示“新能源之都”形象,于无形中助力本地新能源产业发展。
“英雄所见略同”,江苏省常州市也提出建设“新能源之都”,打造新能源应用标杆城市,择优支持围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数字赋能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在常州,小牛、浩万、九号等让两轮智电出行风靡全城;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进机关、进企业,光伏板见板率、充电桩见桩率、电动汽车见车率这新能源“三率”全面提升,新能源引领新生活方式、新消费方式正在成为“常州模式”。
无锡则提出打造具有国际标识度的“新能源装备之都”,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零碳城市”,成为吸引资本的一张王牌,引来红杉、高瓴、春华等一大批头部投资机构押注,成为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组团追捧对象。
▶▷启示
走在仲恺高新区,市民能感受到这里的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在大亚湾石化区,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的氛围浓厚……在“3+7”工业园区,惠州产业标识度高,产业氛围浓厚,但在其他区域,市民对鲜明且统一的城市能源产业氛围,感觉还欠了点火候。
——与城相融,将新型储能产业深度嵌入城市形象。惠州提出,将支持在农村公共停车场、旅游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充电站,以城乡全覆盖为目标,科学布局充电侧储能,力争实现电动车在惠州全域出行无忧。采访调研组认为,出行是关乎全部人的重要领域,惠州宜学习宁德、无锡等城市,在全城交通领域展示“打造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的城市品牌,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给客商、游客、市民留下惠州“绿色低碳”的城市印象。
——探索推进“电气化”,壮大新型储能应用版图。我国正在实施“双碳”战略,以“电气化”降低含碳量是主要手段,更是一个极大的产业。采访调研组建议,全面摸清惠州可规模化推进“电气化”的领域,联动企业高校深入研究这些领域规模化“电气化”转型的可行性措施,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进行推广落地,壮大惠州新型储能应用版图,为我省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惠州路径”。
他山之石
●常州
部门和行业联合拓展多场景应用
常州提前十年布局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新能源产业,今年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推出十条重磅措施。
在公用领域,常州加快公共机构光伏应用,推进储能规模化应用,对装机容量1兆瓦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自并网投运次月起按放电量给予投资主体不超过0.3元/千瓦时补贴,连续补贴不超过2年;推广建设“光储充检换”一体化充电示范项目。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扩大出租、环卫、物流、通勤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
今年2月起,常州市各部门和相关行业等也纷纷围绕“新能源之都”建设出台精准举措,形成强大合力。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常州市税务局推出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10条举措,包括开设新能源企业服务“绿色通道”,梳理新能源企业涉及的多流程节点事项,进一步压缩办税缴费办理时长;全面推行线上无纸化退税,实现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企业出口退税即审即退、增值税留抵退税2个工作日内完成。建立“一对一”首席联络员制度,与新能源企业集团总部进行“总对总”沟通;实施助力中小型新能源企业“成长计划”,为纳税信用等级高、税收贡献率大、发展前景广的新能源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等。
今年8月,市属国资也入场。常州市组建国企常州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重点围绕分布式光伏、充换电设施、氢能、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和综合能源服务等六大应用领域开展布局,统筹推进全市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实行专业应用领域的市场化、实体化经营。
●宜宾
全面实施“电动宜宾”工程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全面实施“电动宜宾”工程,着力打造换电重卡、公共交通、绿色货运、车路协同、光储电站等应用场景,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
打造全国换电重卡产业新高地,宜宾在政策、技术研发、示范应用、生态构建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政策支持方面,出台《全面推进电动宜宾工程实施方案》《重卡特色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涵盖建站补贴、购车补贴、路权开放等多方面内容。技术研发方面,建成全国首个具备电芯开发、电池系统开发、换电装备开发、整车开发、监控平台开发能力的创新生态。示范应用方面,已累计建成重卡换电站19座,推广应用换电重卡880辆,建成“绿色货运”走廊1条,基本涵盖市内所有县(区)。生态构建方面,建成集技术攻关、行业组织、动力电池制造、换电装备制造、重卡电驱制造、换电整车制造、电池资产管理、换电运营于一体,全国首个具备完整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重卡换电产业生态。
宜宾坚持需求牵引、政策引导,以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为示范,全面推动车辆电动化替代。目前,宜宾中心城区城市环卫清扫车电动化率达到100%。全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电动化率分别达到81.5%、50.4%、47.3%。覆盖宜宾市主城区的智轨T1线安全运营里程已超450万公里。
宜宾积极拓展绿色低碳应用新场景。建成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开展开放路段智能网联汽车试验示范,近期将实现商业化运营。建成“未来城市”平台框架,数字赋能动力电池特色小镇。加快储能应用等产业的培育和招引,在“信息化、电动化、零碳化”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开展分布式光储一体化示范等储能场景应用建设,积极建设全方位新能源绿色低碳示范城市。
记者手记
发力多元应用 大胆探索新路径
新型储能产业作为新能源的战略性支撑,是国家、省重点扶持和培育的新兴产业。据有关机构测算,未来30年我国能源系统需新增投资约100万亿至130万亿元,用于产业转型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可以说,能源革命打开了一个百万亿级投资规模的市场空间,新型储能产业作为这次能源革命的战略性支撑,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机遇千载难逢、机不可失。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当前,新型储能产业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的技术路线已经初步明朗,竞争更趋白热化。上海、深圳等中心城市利用自身研发、销售渠道等优势全面介入,常州、宜宾等后起之秀发展势头迅猛。
惠州新型储能产业的优势在于联通国内国际市场。让更多应用场景与产业发展结合并落地实施,则是惠州新型储能产业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虽然惠州没有整车制造业,缺少一个非常好的综合应用场景,但园区经济已经非常成熟,发展模式和成效也得到充分验证。产业、企业、资源的高度集聚,反推惠州探索出一条应用场景的新路径,那就是结合工业园区开发应用场景,为园区发展增添绿色动能。
从宁德、常州、宜宾的实践来看,许多应用场景由龙头企业开发创造,然后在当地政府的政策、资金加持下大范围推广,从而实现应用场景与产业发展的深度绑定。因此,惠州也要打破固有思维,结合“2+1”现代产业集群、“3+7”工业园区发展实际,创造更多应用场景,让清洁能源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才是惠州新型储能产业挺进全国第一方阵的终极密码。
总 策 划:臧守祥 总 统 筹:王昆发 统 筹:李朝荣 李亚平
执 行:张旭华
严艺超
杨振辉
本版文图:戴 建
冯丽均
李向英
张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