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立法联系点看似很小,但可以让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立法活动中……”9月24日至25日,广东省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交流会在惠州召开。会议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全省共建成12836个代表联络站,基本形成以乡镇(街道)中心联络站为主要阵地的网络体系。
会上,惠州市惠城区江南街道人大工委等有关基层立法联系点及联络单位代表进行了发言。
惠城区江南街道探索创新“三三制”工作机制
与会代表参观了位于惠城区江南街道青年河畔的惠州地方立法公园。这是全省首个地方立法公园,由惠州市人大常委会会同惠城区人大常委会建设,于2022年10月正式开园。公园集立法意见征询、普法宣传及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开园以来已成功举办各类立法、普法活动20多场。
江南街道办事处是省、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系点工作团队带着群众意见、揣着民生热点深入基层,实地调查访问,用法治思维谋划解决路径,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意见不白提、问题不白讲,也使凝练出来的调研报告更接地气,所提立法建议更具实操性。”江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邓力平在交流会上介绍,江南街道探索创新“三三制”工作机制(三级联络、三条联络、三种处置),着力提升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工作水平,以法治之力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
据介绍,江南街道办事处创建了以街道为中心、村居收集站为分支、立法意见收集员为末梢的三级联络机制;规范构建了座谈接待、掌上畅联和主题调研走访三条收集立法意愿的主渠道;常态化运用限时办理、阶梯跟进和约请共商会三种处置机制。
近年来,江南街道通过线上、座谈、走访等渠道,从百姓的家长里短中先后收集群众立法建言30多个,并提炼上报了“加强城市绿化管理”“规范养犬管理”等10多项立法建议,多项已被纳入立法计划;先后参与了10多部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询工作,书面上报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建议150多条。
邓力平表示,江南街道办事处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将人大代表联络群众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深度融合,实实在在将立法“直通车”开到老百姓的身边,开入老百姓的心里。
惠州促进“民呼我应”转化为“惠民利民”
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在立法工作中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健全立法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
“《惠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二审前,江南街道办事处组织召开了征求意见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10多条,同时也当好‘解说员’。”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联系点把法规草案、监督建议征求意见工作与普法宣传工作结合起来,广泛吸收引导基层群众参加讨论,把征求意见的过程变成了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的过程,营造法律法规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对于相关法律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调研等活动,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立法联系点接到工作任务后,充分发挥基层优势,创新工作方法,广泛收集意见,根据任务需要,采取座谈、调查研究、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工作,“自下而上”当好“传声筒”。
“惠州人大工作始终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开创新局面,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4年来市县(区)人大共落实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1.98亿元,解决353件民生“微实事”,促进“民呼我应”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惠民利民的工作实效。
据了解,近年来惠州扎实有序开展地方立法工作,探索建立“一法一专班”工作机制,推动建成全省首个地方立法公园;积极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建设的建议办理工作荣获2022年全省人大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自2020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500万元用于办理代表建议工作,逐步形成“代表提、政府办、专款付、人大督、群众评”的工作闭环。
会上,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将学习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高质量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学习加强和改进人大立法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深入开展,推动惠州人大立法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郭敏 通讯员张艺子 何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