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思扬段是平西古道上遗迹留存最多、修缮意义最大的路段。这是省文保单位“介寿诒谋”石牌坊。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通讯员赖悦晖 摄

航拍皇思扬村(资料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通讯员邱艳婷 摄
9月22日,广东省政协相关领导率队到多祝镇开展平西古道保护利用工作调研。调研组先后前往多祝镇皇思扬古村落、多祝社区古码头和水口村古码头,通过实地考察和听取汇报的形式对平西古道保护利用规划和皇思扬保护开发项目相关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据介绍,平西古道西接惠潮古驿道的“平山驿”,东接海丰县西坑乡的“汕尾海丰羊蹄岭”,古时促成了多地的商贸通行和文化交流。其中,皇思扬段是平西古道上遗迹留存最多、修缮条件最具备、修缮意义最大的路段,两旁遗留了众多省级、市级或县级文保单位古建筑。
近年来,惠东县全力推进平西古道修缮工作,推进平西古道皇思扬村段修复设计,加快项目落地。未来,惠东县将以古驿道文旅线路建设为契机,打造古道与古村有机结合的旅游经济带,推动古村落建设出亮点、显特色、见成效。
推进平西古道皇思扬村段修复设计
青砖瓦砾、曲径幽长,从多祝著名古村落皇思扬穿村而过的平西古道,最辉煌的时候商贾云集,人流车流促成沿线财富和文化的交融,而它也见证了皇思扬那段辉煌的历史。历经风雨后,平西古道隐身幕后,成为皇思扬古村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平西古道又逐渐走上前台,成为古村发展的纽带。据介绍,近年来,惠东县委、县政府、县政协高度重视皇思扬平西古道历史文化保护,多次到皇思扬村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对接省市县自然资源、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价值导向、应保尽保,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多方参与、多措并举,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资源,切实加强古驿道、古遗迹、古文化的传承保护。
近年来,惠东县实施了皇思扬村段平西古道修缮项目,即皇思扬进村道路修缮改造。据了解,皇思扬进村道路改造起点位于皇思扬村现状村道交叉口,从西向东行进,终点至新桥路,改造全长约427米,按8米宽进行改造,并结合现状进行屋前整治。主要整治改造内容包括车行道拓宽、现状路面沥青加铺、屋前整治、现状排水系统升级改造、新增照明系统等。目前,已经进入施工状态。
同时,实施皇思扬传统村落道路修缮改造。主要以皇思扬古村落道路现状整修为主,对保存较好的路段进行路面清理、杂草清除、定期维护;对于保存较差的路段采用板石、鹅卵石维护。目前,项目施工方已进场施工。同时,多祝镇已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对平西古道皇思扬村段进行修复设计,将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另外,惠东县将全面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度和参与感,同时兼顾好村民利益,让古驿道的保护利用与村民利益得到有机结合,调动村民保护古驿道的积极性,引导村民积极配合平西古道修缮、利用工作,为古驿道的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
日前,由广东省政协相关领导率队组成的调研组经过深入调研后提出,针对平西古道的修缮,要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要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传统古村落文化,充分彰显平西古道特色以及做好全镇的整体规划,将平西古道的建设与多祝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同时,要科学使用项目资金,完善好古驿道和古村落的日常保护管理机制,侧重对优秀突出的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个性化塑造、标准化建设,推动古村落建设出亮点、显特色、见成效。要对新建建筑实行统一的风貌管控,抓好建筑风格色彩、外立面材质、电线设置等细节把控,打造具有皇思扬古村特色、协调统一的乡村建筑整体风貌。
在此之前,惠东县已经对平西古道的修缮作出一定的规划和利用。惠东县提出,将结合乡村振兴工作,以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古驿道的人文、历史和旅游价值;利用好古文化、古建筑,充分挖掘古围村民风民俗和村中贤能达人的传奇故事,通过现代技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民众展示古驿道的人文气息。同时,结合古围村冷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的展示和销售,让陈列在惠东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据了解,保护修缮平西古道有助于推动惠东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打造古驿道保护利用样板。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平西古道修缮保护的财政投入。接下来,该县将加强沟通对接,了解多祝镇实施保护规划存在的困难,咨询历史文化保护财政资金方向,并针对性做好向上争取的研究方案,以提高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争取早日完成平西古道皇思扬段抢救性修复项目。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洪鹊儿 特约通讯员杨志敏 通讯员邱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