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韵

胡琼

2023年10月06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日子过着过着,中秋就来了。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这天夜晚皓月当空,月亮又圆又大,故又称团圆节。我们自古重视八月十五赏月,有诗云:“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中秋之时,夏收才过,粮仓满满,在这满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对中秋甚为看重。中秋时节,柚子、百香果、火龙果等水果隆重上市,月饼也摆在各大商店的显眼位置。我到惠东吉隆后更加感受到浓浓的中秋味道。吉隆不少月饼店家都是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制作月饼,因此在中秋的前两个月,吉隆的大街小巷就弥漫着月饼的香味。本土的月饼是广式月饼,大体有叉烧王、五仁、莲蓉、双黄白莲蓉、豆沙几种馅,用料讲究地道,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其中莲蓉、双黄白莲蓉、豆沙味的口感软糯,叉烧王、五仁味的皮质较硬,口感香脆。中秋临近,吉隆人便开始忙着走亲访友。

中秋临近,母亲便开始挑选月饼,到最后她总会买五仁和双黄白莲蓉两种口味。母亲爱吃五仁,爱其满口留香,我爱吃莲蓉,喜其软糯温软。还会去买柚子,这边种植的是红蜜柚,肉质晶莹,水分充足,甜中带微酸。时间一久,母亲学会了挑选柚子,她知道柚子一定要外形圆润、皮黄鲜亮完整,这样才不酸。母亲总是忙忙碌碌,我把第一块月饼给母亲,感恩她平日里辛苦照顾我们,母亲笑笑,接过月饼放入嘴中,她喜爱的五仁月饼馅里有花生、瓜子、芝麻、核桃等坚果,越嚼越香。小儿和母亲一样喜欢五仁。一家人喝着茶,分享美味食物,本是悠闲消遣,却因小儿调皮而吵吵闹闹,但这样的吵闹甚是美妙。

一家人趁着月色在小区漫步,我和母亲东一句西一句聊着。母亲只道日子太快,那时和外婆一起过中秋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我童年的中秋是在外婆家过的。外婆有7个儿女,每到中秋,外嫁的女儿都会带着老公和孩子回娘家。这天,外婆家格外热闹,舅舅姨妈们一起炒菜做饭,其乐融融。大人们忙忙碌碌,杀鸡、宰鸭、剖鱼,鸡鸭是外婆亲自喂的,鱼儿是从院子旁边的河塘捞上来的,青菜饱满青翠,随时等待采摘,茄子、豆角、辣椒乖乖地挂在枝头,三姨妈挎个菜篮子,把新鲜的菜果摘回来洗净。母亲喜欢剥蒜、洗姜、择葱,把配料一一准备妥当。宽灶台、大铁锅、干柴火,灶里的火烧得极旺,烧得铁红的锅接触到雪白的猪油,鸡肉在锅里翻腾几下变得油亮金黄,不一会儿就香味四溢。一道道菜从锅里盛出来,我们这些小孩子馋得直吞口水。人多饭菜香,亲人一起合作出品的菜式,如此美味喷香,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把肚子撑得像气球。

到了晚上要吃月饼,月饼用油纸包着,纸上印有嫦娥奔月的图像,拆开油纸,酥皮月饼外焦里软,香脆绵柔,一口咬下去,满口溢香,碎末四溅,我们都用油纸把碎末接着,不舍得落在地上。月儿盈盈挂在天上,我们吃着喝着,玩着闹着,夜渐渐深了,大家也都乏了。

“转眼过去几十年了。”母亲幽幽地说。

“是啊,你都做外婆了。”我搂了搂母亲。

“不知你姨妈舅舅们在干什么?”母亲自言自语。原来母亲挂念着家乡的兄弟姐妹。

“这还不简单,打个视频看看呗!”小儿随口出起了主意。母亲便开始和姨妈舅舅们视频聊天,询问彼此现状,怎样过中秋,也说起以前的时光,诉说彼此的挂念。

我忆起了入大学校园的第一个中秋。我们几个来自外省的舍友相约来到草坪,择一视野宽阔处,铺一张垫子,摆上我们喜爱的零食、水果、月饼。准备妥当后,我们围坐在一起聊天。不知谁提议,我们玩起了儿时的丢手绢,输的同学表演节目,节目一定要与中秋有关。有舍友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颇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意境。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个舍友演唱的一首《望月》,她的声音干净清亮,加上歌曲曲调优美,引得操场好多人过来围观,唱到高潮处音调高亢,情感充沛,大家被深深感染,唱完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你走得多么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我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亲人,抬头望去,月儿正圆圆挂在天上,那溶溶的月色就像亲人的脸庞,或许他们也正抬头望月,我们望着同一轮满月。而相守的我们,这些异乡的游子,躺在软软的草垫上,仰望着幽深的夜空,夜空像披了一层薄纱,透过薄纱皎皎明月照耀我们,我们的心从未这么贴近。在这样一个夜晚,我们彼此相守彼此温暖。

夜渐渐深了,一入秋,夜晚就有了凉意。小儿双手紧紧抱着我,慵懒地撒着娇,母亲心疼我,只唤小儿松手,我却紧紧地搂住了母亲的双肩,母亲就笑起来。如今我已四十岁,但在母亲眼里也还是孩子。我悠悠忆起那年的中秋,月正圆,我伴着母亲,母亲伴着外婆,哦,月光还是那时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