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联山、营城、向海”的山海统筹大格局初步建成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科创智造强县

2023年10月12日惠州日报惠东新闻
字号:T|T
<p>    惠东滨海资源丰富。</p>

惠东滨海资源丰富。

<p>    广汕高铁惠东站。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p>

广汕高铁惠东站。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p>    白盆珠水库。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p>

白盆珠水库。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9月26日,万众瞩目的广汕高铁正式通车,惠东站作为广汕高铁8个站点之一,成为助力惠东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这是惠东县近年来在交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前期详尽而高效的规划,日前,记者从惠东县自然资源局了解到,近年来,惠东县全力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保障,稳步推进《惠东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社会公示、社会听证、专家评审、合法性审查、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惠东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县委常委会审议、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省直有关部门前置审查等工作,并已由惠东县人民政府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总体规划》将惠东县定位初步拟定为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科创智造强县、海洋中心城市协同发展区。以惠东实际,构建“连城拥湾,山海联动”的开发利用格局。《总体规划》提出,到2025年,惠东县经济实力、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空间布局更加科学优化,“联山、营城、向海”的山海统筹大格局初步建成,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战略腹地功能充分发挥,为重返一流迈出更大更坚实步伐等目标。

打造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自2017年底大岭撤镇设街道后,经过5年多的发展,商业、产业、市政设施等逐步融入县城平山,欣欣向荣。

大岭街道的华丽转身是惠东县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的重要体现。此次编制的《总体规划》提出将惠东打造成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为实现这一目标,《总体规划》提出优化城镇规模等级体系,设定县域主中心,即平山街道、大岭街道中西部、白花镇东北部、梁化镇南部组成的中心城区,承担行政管理、经济发展、文化交往等功能。县域副中心是稔山镇,支撑惠东县主中心,形成双城一体发展策略。

同时,按照5种类型引导城镇职能分工优化。包括2座综合服务型城镇、3座工业生产型城镇、1座商贸物流型城镇、5座旅游服务型城镇、5座农业贸易型城镇。中心城区和稔山镇依托轨道交通枢纽优势,适合发展商业金融、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等功能,确定为综合服务型城镇。白花镇、吉隆镇和黄埠镇将落成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两大科学装置等重点产业平台,未来重点发展工业生产及配套,确定为工业生产型城镇。平海镇具有港口和区域道路交通优势,适合发展商业、商贸和物流,确定为商贸物流型城镇。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高潭镇、白盆珠镇和九龙峰旅游区具有丰富的海洋、森林、红色等自然人文资源,确定为旅游服务型城镇。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振兴发展突出的城镇则确定为农业贸易型城镇。

《总体规划》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的要求,划定了城镇开发边界。通过边界划定,落实重大发展战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水平的重要地区优先纳入城镇开发边界,促进惠东城镇发展由外延扩张向高质量内涵提升转变,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结构。

沿海岸线打造能源与海洋产业发展带

惠东平海碧甲码头附近的海滩上,惠州LNG接收站项目正如火如荼施工中。该项目建成后年均收入15亿元,年均纳税3亿元。惠东是能源大县,这是惠东县众多新能源项目之一,除此之外,海上风电、核能、抽水蓄能等能源类型一应俱全。

针对这一情况,《总体规划》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科创智造强县,优化“一轴两带三区”产业空间格局。对接广惠经济走廊与深惠汕经济走廊,依托惠霞高速、惠东支线、深汕交通廊道串联空港经济区—稔平半岛、大亚湾—稔平半岛—深汕特别合作区等重大战略平台,打造新兴产业发展轴。南北向依托广惠高速、惠霞高速等交通网络,加强与广惠产业合作,将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中韩(惠州)产业园核心组团惠东片区等重点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对接广惠的高新产业基地;东西向依托深汕高铁、深汕西高速、深汕二高、深汕(深大)城际等提前预留的交通要道,加强与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之间的产业联系,挖掘吉隆黄埠产业潜力空间,联动鹅埠产业组团,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共建以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精密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沿海岸线串联四大滨海旅游度假区、两大科学装置、重大能源基地,打造能源与海洋产业发展带;沿西枝江自西向东串联白花、中心城区、多祝、白盆珠、安墩,并逐步向宝口、高潭延伸,辐射带动北部山区现代农业、生态旅游、运动康养等产业发展,打造生态康养产业发展带。沿江产业片区重点布局新材料、大数据、商贸物流产业,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中心区;沿海产业片区重点布局新能源、生命健康、休闲旅游、制鞋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科创中心与供应基地、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山区产业片区重点布局现代农业、生命健康产业,建设绿色低碳产业中心区。

另外,保障中广核太平岭核电厂、港口海上风电场、惠州LNG接收站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空间,打造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打造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与大亚湾石化产业基地耦合联动发展,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加快推进中国移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地,带动数据服务及硬件研发制造等关联产业集聚发展。

加强稔平半岛与深圳大鹏半岛、深汕特别合作区联动发展

“向海图强”是惠东县发展的重点方向。《总体规划》提出,惠东县将谋划打造海洋中心城市协同发展区。加强稔平半岛与深圳大鹏半岛、深汕特别合作区联动发展,共同打造海洋中心城市协同发展区。加快考洲洋地区的能源科技创新产业、生命健康产业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产业集群错位联动发展;推动碧甲港建设,开辟深圳—惠东新通道。推动港深惠蓝碳经济合作。联通深惠海域游憩交通网络,保障惠东港口码头等交通运输用海和滨海旅游等游憩用海,实现港深惠联程旅游合作。

同时,依托太平岭核电厂、港口海上风电场、LNG接收站等重大能源项目,联动两大科学装置及配套产业,提升港口物流服务能力,延伸海上风电产业链,打造清洁能源新技术综合应用试验区。围绕考洲洋打造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平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科技研发产业,引入国家级科研实验室,打造环考洲洋产业带。

滨海旅游业方面,惠东县将依托山海自然地理格局,重点打造范和湾、巽寮湾、双月湾、考洲洋四大差异化主题滨海旅游度假区,对滨海重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提升以红树林等滨海湿地为主体的生态旅游项目,探索“一岛一品”和美海岛建设,以滨海交通体系将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打造高端滨海旅游集聚区。

另外,加快港口、巽寮、范和等现代渔港优化提升,推动海洋渔业多元化发展。以惠州大百汇现代渔业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为牵引,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抓手,推动传统海洋渔业由近岸养殖向深远海养殖转型升级,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兼容用海、融合发展模式,实现节约集约用海,统筹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培育惠东海洋经济增长新动能。

文/图(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特约通讯员叶衍达 通讯员周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