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高效工作的10个好习惯

《好习惯,解决大问题》介绍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能手的好习惯

2023年10月12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谈到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都有自己的一些方法和工具,这对我们的工作的确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只有方法和工具就够了吗?在李震宇所著的《好习惯,解决大问题》(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中,他认为,行为习惯对工作效果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可能远大于方法和工具,因为与方法和工具相比,行为习惯更不容易被观察、识别和模仿。书中介绍了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能手应具备的10个习惯、应规避的坏习惯,以及作为管理者和教练,训练改进能手和习惯养成的套路,并探讨了来自组织和思考模式的限制及相关的有益尝试。

帮助组织成员成为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能手

书中,作者对工具、方法和行为习惯对组织的影响进行了对比,他认为,工具、方法、解决方案,这些本身不会为组织带来优势,它们的影响很有限。重点在于人,在于人的思考方式、行为习惯,在于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在于人是如何找到解决方案的,这造成了组织之间的能力差距。本书关注人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新的视角,来帮助组织成员成为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能手。全书共有六章,分别是问题解决能手的10个习惯、坏习惯之门外菜鸟、坏习惯之新手误区、习惯养成及领导力、看清现实——来自组织的约束、看清现实——思考的局限。

区别于常见的方法论书籍,本书侧重于人的行为习惯,角度新颖,针对流程改善和问题解决,作者梳理出以下10个好习惯:多看少问,现场观察;使用清晰、准确、简洁的语句;充分使用结构化图文;梳理出当前的最佳理解;反复推敲、验证求真;化大为小、快速循环;善用引导;积极寻求和给予反馈;面向愿景、追求效果;理解和支持伙伴。该书在每个习惯下分列出职场禁忌、工作建议、答疑和自评。例如在讲述“使用清晰、准确、简洁的语句”这个好习惯,作者就列举出禁忌内容:满足于含糊的语句、接受和传递空白信息、字斟句酌,落笔后就不再修改。比如说:“这个流程存在‘批量的问题’!”这就是典型的语句含糊不清,让人感觉莫名其妙。作者提出建议:要通过不断修改来提高清晰度。比如刚才那句话,通过沟通后得知这个具体的信息——“批量大,每10件才转移到下一流程,造成等待时间长,10件耗时约为1个班”。所以,这句话改为:“每10件转移的批量,会造成约1个班的等待时间”。这个描述的前后差异,即便只多了几个字,却非常清晰、明了。接下来是答疑环节:“写清楚有这么重要吗?”“为什么一定要写?”最后作者提供4个选项,请读者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自评。通过这几个步骤,读者就对这个行为习惯有了直观的认知,也知道以后如何把这个好习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为读者指明一条操作性极强的习惯养成路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者还在书中列举了一些坏习惯,例如图省事、做事不到位,以差为好、自信满满,热衷于抛出困难、否定建议,习惯抱怨、回避责任,自我意识强、排斥反馈,不把关、不作为,只做分内的事,浅尝辄止,不专注、不深入,标准宽松、不严格,太教条、不动脑,随意行动、欠缺思考等。平时没有发现,通过作者梳理,发现自己很多小毛病竟是导致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真的非常具有启发性。

这本书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具体的行动指南,作者分别以10个好习惯和一些坏习惯作为切入点,阐述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针对每个切入点整理出一些非常务实的要点,同时解答了一些困惑,为读者指明了一条操作性极强的习惯养成路径,虽然书本篇幅不大,但是很多的内容都值得反复阅读,对于职场新人或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本书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