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惠州历代书画家①

2023年10月15日惠州日报合江楼
字号:T|T

惠州自入宋之后,迁客中往往有善书善画者。且不说“北宋书法四大家”及中国文人画的积极倡导者苏轼,在寓惠期间留下了多少书迹和画作,知州陈尧佐以及陈鹏飞、白玉蟾等,也是宋代书画坛中的高手。据《宋史》称:“陈尧佐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书画》就曾说:“陈文惠公善八分书,变古之法,自成一家。”南宋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师从博罗陈楠出入罗浮西湖九年,也是一位很有才华和个性的书画家。明代王希文在《罗浮山志》说他“博洽儒书,究竟禅理,出言成章,文不加点,大字草书若龙蛇飞动,兼善篆隶,尤妙梅竹而不轻作。”大师们过化存神,流风余韵,对惠州的书画,无疑有深刻的影响。

宋朝

不少善书善画者寓惠留下名篇佳作

归善人陈仲辅与谪官陈鹏飞的交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据方志称:“仲辅归善人,博学,善属文,工隶篆,为世所重,尝作枕屏篆五箴文遗侍讲陈鹏飞,鹏飞以诗答之。”这是宋绍兴年间的事,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当是时,崇政殿说书陈鹏飞因得罪了奸相秦桧父子,被窜逐惠州。陈鹏飞是南宋著名经学家,与苏轼、张子韶合称为宋代“注经三杰”,同时他也是一位造诣颇高的书画家。在惠州,他“面湖筑室以居,游戏翰墨,人得尺牍皆珍藏之。”这也可以窥见,当时惠州小城的书画氛围还是颇为浓厚的。

陈仲辅之后,又有何裕夫。何裕夫,罗浮人,曾以诗访李昴英,李昴英是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南宋著名的学者、词人。李昴英读了何裕夫的诗画后,即题七言古诗于卷末,以“活笔”称之。(见《岭南画征略·续录》)。

明代惠州以书法见称的有王守充。守充字美中,城区大路口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诗词清丽,书宗文征明”。卜筑百官池,自题其柱云:“万卷箧中唯五岳,百官池上有三间”,读其联,可想见其襟期。

与王守充同城的善画者还有陈道。陈道为归善县城铁炉湖人,嘉靖年间曾任广州教授。其人其画,曾得到王守仁(阳明)的称赏,题其《芦雁图》云:“西风一夜楚云秋,千里归来忆壮游。羽翼平沙应养健,知君不为稻粱谋。”

上述书画家的作品,因时代久远,早已湮没,生平事迹亦大都不可详考。

晚明

张萱于罗阳城藏书万卷,著书写画

至晚明,又有博罗人张萱(1558—1641),字孟奇,号九岳,明万历十年(1582)举人,历任内阁中书、户部郎中。生平好读书,曾参修国史,入侍经筵,得窥秘阁藏书,周见博闻,其著《秘阁藏书录》四卷,至今仍为明代图书版本目录的权威著作。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东坡外集》八十六卷本,指焦竑作序称此本得之秘阁时就谓:“竑称得之秘阁,不知明代之书,尽于杨士奇、张萱所录,二家之目不载,竑又何从而得之?”仅此一段,即可见张萱在当时图书版本目录学中的权威地位。

万历三十九年(1611),张萱罢归,于罗阳城“为园榕溪之西,极水竹池台之胜”,藏书万卷,尽日披读,著书写画,不入城市,人称“西园公”。据方志载,张萱“真、草、篆、隶皆工,尤善丹青”,亦精赏鉴,与当代名流王世贞、王穉登、董其昌等时相往来切磋,而又尤以画论著称。著有《西园画评》一卷,题画四十一件,辨识真伪,眼光独到。其论作画,以为须于“意外求笔,笔外求意,故笔可不足,意宜有余。”论用笔,又以为须避三病,即“忌板、忌刻、忌结”;反对“一笔不自古人中来”或“笔笔皆从古人中来”的两种不良倾向,主张以师古为基础而变化从心,自出新意。此虽论画,实亦为书家要诀,是张萱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张萱著作繁富,除上述两书外,尚有《西园闻见录》《疑耀》等存世。书画作品则多毁于兵火,目前流传于世的书画作品不多见,据民国《博罗县志》(402页)载:罗浮山玉女峰“一带石壁摩空,多石刻”。有明代县人张萱书按察司副使任可容《玉女峰》诗,中有“月中环佩归何处,天上嫦娥事已非”之句。今石刻尚存。

清初

叶挺英得其师雪槱之传,亦工书画

明末清初惠州还有一位书画家值得一提,他就是明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叶梦熊的曾孙叶挺英。叶挺英,字昌胤(一作裕,今从《叶氏家谱》),号洁吾,崇祯十二年(1639)秀才,明亡后拒穿新朝诸生服,遂隐居不出,最后从高僧雪槱和尚出家西湖准提阁,法号元琈,曾写有一首《西湖山居》诗记录其出家生活:“适性任天游,山中不记秋。堆云还壑隐,选石枕溪流。露滴花光润,风回鸟韵幽。万缘归泡影,世外复何求。”内心深处国破家亡的哀痛,可以从末二句中体味出来。皈依佛门,削发明志,誓不与清廷合作,是明清易代时许多文化人的政治选择,正所谓“十年王谢半为僧”,清顺治康熙年间广东多方外诗人兼书画家,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惠州两大名园兼园、泌园的主人叶维阳和叶维城,是明代官宦世家的子弟,喜与方外交,不少前明遗逸纷沓而至,如释今种(即屈大均)、释光鹫、释今释(即澹归和尚)、释真朴(即雪槱和尚),以及陈子升、陈恭尹等,都是这叶氏园中的座上宾。这些人诗名甚高,亦多以书画名世。如雪槱和尚的书作,麦华三《岭南书法丛谭》就有过很高的评价,说他“以焦笔渴墨,书险绝之字,笔势如枯藤放纵,又如渴骥奔泉……”

叶挺英得其师雪槱之传,亦工书画,尤擅人物山水,今释说他“画佛五千四百八,砚池日日莲花发。”所画佛像“流布海内”,广受欢迎。“获者以为拱璧”。直至嘉庆道光年间,惠州著名画家赵念合江草堂仍藏有他的山水名卷,江逢辰诗谓“画帧兼收叶挺英,草堂故物半通灵”,即指此。

据光绪《惠州府志》介绍,叶挺英还著有《梦余集》和《云水残言》。及至雍乾之世,大兴文字狱。在广东,屈大均和今释首当其冲。当年今释云游惠州,所作诗屡屡言及叶挺英,叶挺英自然也难逃此劫。人虽已死,著作仍被严加查缴,他的书画诗文因此散佚不存。

(吴定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