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看尽侨乡“前世今生”

2023年10月18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归侨使用过的家电。    归侨使用过的日用品。    缅甸华侨书信。    惠州侨文化展览馆。    归侨使用过的自行车。    木工刨。    纪念章。    展厅展示归侨工作生活情况。    市民进馆参观。

归侨使用过的家电。 归侨使用过的日用品。 缅甸华侨书信。 惠州侨文化展览馆。 归侨使用过的自行车。 木工刨。 纪念章。 展厅展示归侨工作生活情况。 市民进馆参观。

    进馆品“侨味”

进馆品“侨味”

“大家请看这里,这些是归侨使用过的生活用具,是当时潼湖华侨农场的生活缩影。可以看到,当时物资比较匮乏,但归侨生活却不单调,他们通过奋斗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在惠州侨文化展览馆展厅里,讲解员娓娓道来,向参观游客讲述潼侨侨史。参观游客通过讲解员解说及浏览展品、图片文字、多媒体影像等内容,全方位、沉浸式了解华侨农场的发展历程。

惠州侨文化展览馆位于仲恺潼侨镇潼侨公园内,于2021年初开馆,是惠州第一家华侨展览馆。馆内现有数百件侨史文物、实物和大量侨史资料,以及上千张侨史照片和部分音像资料等,再现惠州华侨华人回国的奋斗史和成就史。

大力挖掘侨文化擦亮侨品牌

走进潼侨镇潼侨公园,只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附近不少居民带着孩子在这里休闲、嬉闹、玩耍。再沿着潼侨公园往里走,即可看到一块特色的石碑,石碑上刻着“侨”字,石碑身后是一座崭新的博物馆,外墙上有着明显的标志“惠州侨文化展览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华人在一些国家受到排挤,大批华侨被迫举家回国,回国后被分别安置到全国各地的华侨农场。潼湖华侨农场自1966年11月迎来第一位归侨,此后的一年内,总共接待并安置印尼和缅甸等国归侨400户共1357人。随后逐年逐批接侨,截至目前,接收了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归国华侨。

建立初期,潼湖华侨农场自然环境相对较差,当时每年5月至9月,潼侨便被淹浸在洪水之中,方圆十几里白茫茫一片,有“一日大雨水汪汪,三日无雨田龟裂”之说。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省、市各种优惠政策帮扶下,潼湖华侨农场斥资大力兴建厂房,积极引进外资企业进驻,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潼湖华侨农场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便利,高楼洋房林立,高新科技产业和中端制造产业加速崛起,广大归侨侨眷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为大力挖掘潼侨镇侨文化、擦亮侨品牌,推进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潼侨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在建成潼侨公园的基础上建设了惠州侨文化展览馆项目。

惠州侨文化展览馆占地面积有1200多平方米,分三层,由三大展区组成,分别是“侨乡”“侨心”和“侨情”。其中,第一展区“侨乡”对惠州华侨华人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和梳理;第二展区“侨心”揭示了惠州华侨华人与祖国同气连枝的紧密联系;第三展区“侨情”展示了华侨华人对祖国的依恋、对家乡的情感,以及归侨在新时代侨乡的工作生活情况。通过不同的主题展区,不仅可以了解到潼湖华侨农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奋斗历史,还能了解潼侨茶文化、归侨历程以及潼侨奔向未来的发展蓝图。

展览馆“侨味”浓厚成为热门打卡地

惠州侨文化展览馆是一个免门票的展览馆,常年对外开放。市民通过“惠州侨文化展览馆”公众号进行预约,便可前来参观。

馆内藏有数百件侨史文物、实物和大量侨史资料,以及上千张侨史照片和部分音像资料等,包括归侨从东南亚带回来的物品,以及潼湖华侨农场时期的物品、图片等,印尼的安格隆(乐器)、缅甸的铜砂锅和越南的钛煲,以及当时的镰刀、锄头、犁等都在其列。

惠州侨文化展览馆负责人表示,展览馆通过实物还原、图片文字记载和多媒体影像展示等方式,充分发掘融合潼侨及惠州侨文化和农场文化,再现惠州华侨华人回国辛酸史、奋斗史和成就史。

展览馆第二展区是另一大看点,这里不仅有“归侨人家”场景展示厅,展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华侨家庭的客厅面貌,还展示了归侨在潼湖华侨农场使用过的生活用具,从日常使用的锅碗瓢盆,到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摄像机等家电,可见归侨的生活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步改善。

展览馆第二展区还有一个特别的展柜,展柜里放着一份归国证明、两封缅甸华侨来信,讲述着一个辛酸而又动人的故事:一个年轻人为了谋生与妻儿待在海外,但他的母亲却在祖国。母子只能通过书信来诉说对彼此的思念和无法团聚的无奈。

除了展览,惠州侨文化展览馆还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现场体验活动,如免费体验东南亚服饰、免费体验版画拓印、免费品尝东南亚美食及潼侨绿茶、开展“侨批”家书比赛等活动,搭建连接潼侨侨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桥梁,助力侨乡文化蓬勃发展。

惠州侨文化展览馆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仅成为很多市民外出参观的热门打卡地,还承担传承发展归侨文化、促进海内外侨胞交流等功能,成为仲恺高新区乃至惠州市连接海外侨胞的重要窗口。

文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张惠琴

图 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肖泓 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