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守护“惠州蓝”。这是市区江北城市风光。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惠州日报讯 (记者游璇钰 通讯员惠环宣)近年来,惠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闪亮的城市名片,尤其是“惠州蓝”频频刷爆朋友圈。
10月16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3年9月和1~9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9月,惠州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六。
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检查3.2万次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2023年1~9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10位为海口市、拉萨市、舟山市、黄山市、珠海市、惠州市、深圳市、福州市、丽水市和厦门市,其中惠州市排名第六位。
根据2023年9月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情况通报,2023年1~9月,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44,同比改善3.9%,排名珠三角第2;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8%,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分各县(区)来看,大气环境质量排名依次为龙门、大亚湾、惠东、惠阳、惠城、仲恺、博罗。六项污染物指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PM2.5、PM10、O3、NO2分别为17、33、135、15微克/立方米。
国考断面水质状况方面,1~9月,全市11个国考断面(地表水8个、水库1个、入海河流2个)水质优良率为100%,劣V类比例为0。各县(区)水环境质量排名依次为龙门、大亚湾、惠东、博罗、惠城、仲恺、惠阳。
值得一提的是,1~9月,全市共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检查3.2万次,发现扬尘污染问题4022个次,立案2566宗,罚款金额570余万元。生态环境执法方面,1~9月,全市共出动24710人次,执法检查企业9379家次,立案285宗,处罚金额达3318.6155万元。
构建全覆盖空气质量监控网络体系
近年来,我市生态环保部门聚焦薄弱环节,紧盯推动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夯实高质量绿色发展底色,全力守护“惠州蓝”。
“今年以来,我市督促和指导159家使用活性炭、喷淋吸收企业完成了一轮次‘换水换炭’,完成31家涉VOCs企业低效治理设施改造升级,完成1244座涉VOCs储罐排查;累计完成159台锅炉综合整治。”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这也是我市以查促改提升执法实效,有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为集中攻克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办公室印发《惠州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建立周研判、月调度、季汇报、定期督导、专家问诊、预报预警等机制。明确各县(区)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PM10、NO2年度目标任务,强化各县(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管理,建立镇(街)大气污染网格化精细管控机制,依托全市63个镇、街道和功能区空气自动监测子站,构建“国控-省控-市控-镇街”全覆盖空气质量监控网络体系,实行综合调度、联动执法、督导协调、限时整改等联防联控工作制度,实现大气污染问题快速解决、闭环管理。
在应对污染天气方面,我市印发实施《惠州市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工作指引》,细化明确各县(区)及各职能部门应急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保障和污染应对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启动了10次轻度污染天气应急预警,累计检查工业企业3246家次;检查加油站、储油库112家次,抽检用车大户83个次,引导17224次柴油货车错峰物流,临时交通管制405处,疏导交通拥堵点260个次;检查工地2312个次,停工142个次,制止露天焚烧142起,劝阻露天烧烤290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