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日常监督,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惠州纪委监委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转 版 稿 件

2023年10月2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编者按

10月20日,《中国环境报》在头版头条推出报道《惠州纪委监委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报道介绍了惠州市纪委监委强化日常监督,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的生动实践。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惠州市空气质量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三、珠三角第一;1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据统计,惠州市森林覆盖率达57.91%,珠三角地区排名第二,是全省首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8个百分点。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惠州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切实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持续发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督促整改,推动解决生态环境老大难问题

惠州市惠东县吉隆镇,吉隆河穿城而过,河水碧波荡漾,两岸树木郁郁葱葱。然而,这条河曾经也是满身污泥、恶臭难闻。

2021年7月,惠州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调研吉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监督推动整治工作。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协调惠东县政府推动吉隆河水质攻坚工作,跟踪问效工作成效,限期推进整改工作。当地政府想方设法、攻坚克难,按时序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提前实现水质优良目标。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出表扬信,认为惠州“积极部署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国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吉隆河商贸城前断面提前达优良”。

同年,惠州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调研惠州市大正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正石场”)生态修复工作情况,督促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抓紧矿山生态修复整改工作。惠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市自然资源局、惠城区政府等多级多部门形成攻坚合力,高效推动落实大正石场矿山生态修复的各项相关工作,大正石场生态修复工作将于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

在惠东考洲洋,针对原生红树林被过量砍伐的问题,惠州市纪委监委驻市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将保护修复工作列入监督重点清单,靠前监督、主动监督,督促林业部门积极推进沿海滩涂红树林种植工作,推动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针对国务院督查组反馈惠州市非法跨市转运建筑垃圾趋利性执法相关问题,惠州市纪委监委加大查处力度,责令责任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限期销号整改,严肃查处行政执法人员重罚轻管、违规操作等失职失责行为,倒查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及执法人员纪法责任。推动建筑垃圾源头排放、转移运输、回收利用和执法查处全流程全链条监管体系落地落实;推动建立多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协同解决跨区域非法运输处置建筑垃圾屡禁不止、打而又生等问题。

惠州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惠州市纪委监委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之大者”,强化“近距离、常态化、全天候”日常监督,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同时发挥各县(区)纪委监委靠前监督特性、派驻(出)机构监督“探头”作用,围绕生态环境重点工作任务,采取调研了解、列席会议、座谈约谈、实地察看等方式跟进监督,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自觉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创新方式,保障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惠州市纪委监委准确把握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聚焦监督执纪问责,着力创新工作方法,努力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政治纪律和作风保障。”惠州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具体事项多,惠州市纪委监委统筹协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林业、国土、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巡察、督办、审计等监督部门力量,采取“室组地+职能部门”联动模式,靶向施治、精准发力,着力查处生态环境领域弄虚作假、吃拿卡要、违规插手项目、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问题,破除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梗阻”和“绊脚石”。今年以来,查处生态环保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4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人,组织处理2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惠州市纪委监委聚焦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专项监督,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村里的污水治理还不完善,需要重点关注”,“垃圾转运工作不是很及时,需要上级部门及时督促”……这些是惠州市各村(社区)监督站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上报跟进处理。

今年8月,惠州市纪委监委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将村庄绿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方面内容作为监督重点,采取市县(区)镇三级纪委+村(社区)监督站“四级联动”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山林河湖实地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治耕地破坏、污水排放、垃圾随意倾倒等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截至目前,共监督发现人居环境问题千余个,已向相关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反馈并督促整改。

“纪委监委的介入,对我们推动工作起到非常大的助力作用。”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以来,惠州创新建立污染防治攻坚下沉督导机制,对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全程督促检查、技术指导、追责问责。在下沉督导过程中,惠州市纪委监委强化跟踪问效,针对交办问题整改标准不高、进度滞后等情况,各督导组及时进行预警提醒、约谈交办;持续开展督政问效,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压力传导到位。

监督执纪,助力打造纪律严明生态环保铁军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依法依规执法巡查;严禁接受企业吃请和礼金;严禁包庇、纵容、袒护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严禁干预、插手企业环保工程项目以及环保产品、设备的经营采购;严禁违规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这不是大型执法行动的宣誓现场,是惠州市生态环境局不断探索创新环保执法制度,给予执法人员每次执法特殊的“仪式感”。

“进企业执法检查的时候,我们都会出示廉政承诺书,请企业签字监督。”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市纪委监委派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的监督帮助下,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率先在广东省创新探索实施执法巡查廉政承诺制,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完善执法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去年,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制度再规范再加码,剑指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机械性执法、逐利性执法四类问题的现场执法派遣制率先在全省实施,要求每个执法人员每次现场执法行动都必须依计划并经过批准。

惠州市纪委监委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表示,纪检监察组聚焦环评审批、环境执法等重点领域,着力发现权力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日常监督。加强对执法计划、执法派遣、廉政承诺、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执法公示等6个流程落实情况的监督,今年来针对环境执法已组织两次企业回访。同时紧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市委专项巡察问题整改,监督驻在部门做好督察巡察“后半篇”文章。

惠州市纪委监委还坚持以案促改促建促治,做实为生态文明建设清淤除障的“通篇文章”,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凝聚监督实干合力,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以严的纪律和实的作风,惠州市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执法之路,打造了纪律严明生态环保铁军,提升了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持续改善惠州市生态环境质量,以更优质的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国环境报记者刘晶 见习记者郑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