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发展推广宣讲会举行

深化惠港交流合作 抢抓湾区建设机遇

2023年10月22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惠州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资料图片)。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惠州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资料图片)。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10月17日下午,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发展推广宣讲会在惠州市举行。宣讲会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广中心、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惠州市台港澳事务局共同主办,旨在全方位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解读大湾区新动态、新政策,为惠港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惠港两地企业和人才交流,推动实现共赢发展。

本次宣讲会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举行,线上邀请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企业、香港贸发局及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总商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小企业协会等会员在线观看。在线下,港人港企、青创人士、内地企业代表超300人参会。

10家港企在惠新增投资超100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明确提出,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正加快建设“2+1”现代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2022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达5401.2亿元。

惠州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截至去年底,惠州累计设立港资企业1.1万家。今年上半年,惠州共引进大湾区产业协同项目809宗,投资额1534亿元,10家港资企业在惠新增投资超100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惠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地位逐步巩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商贸活动日益便利、科技产业协同发展能力日益提高。惠港两地共谋合作、共促发展的空间更大、机遇更多。

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宣讲会上,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围绕“共享大湾区建设新机遇 携手共创合作发展新辉煌”作专题宣讲,指出当前惠州正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推动经济呈现向上向好发展态势,营商环境呈现出“多、快、好、省、强”的特点。

“多”,是指资源多,特别是土地资源丰富。惠州陆地面积1.13万平方公里,占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分之一,开发强度只有10.9%。惠州坚持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用于工业,每年推出工业用地1万亩以上,今年推出近2万亩,确保项目能够快速落地。“多”还体现在惠州生态资源丰富,绿色家底厚实。全市森林面积65.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91%,两项数据均排名珠三角第二;今年1~8月,惠州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9%,排名珠三角城市第一。

“快”,是指出行快,从惠州能快速通达四面八方。惠州毗邻香港、深圳、广州三大世界级城市,是珠三角连接粤东、粤北及闽赣的枢纽门户。惠州通过大交通带动大发展,建设“丰”字交通主框架,正在打造千万级干线机场,惠州每天飞往北京的航班有6班。惠州港吞吐能力突破1.5亿吨。惠州现有3条高铁线路、9个高铁站,已开通的赣深高铁27分钟到深圳,广汕高铁40分钟到广州。惠州北站开通直达香港高铁,全程用时约1小时。

“好”,是指平台好。惠州按照“千亿园区、万亿产业”的总体构思,提标升级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支持县(区)各建设1个千亿级工业园区。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包揽全省(不含深圳市)唯二两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五星示范基地。大亚湾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位。仲恺高新区拥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17个国字号招牌。中韩(惠州)产业园是全国三大中韩产业园之一,起步区仅用3年时间聚集了近百家电子信息企业,累计引进项目205宗。7个县(区)千亿级园区初具规模,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省”,就是样样省,省力、省心、省钱。办事省力,惠州多次在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测评中排名第一,真正当好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用工省心,惠州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全市人才总量超125万,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创业省钱,惠州纳入了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释放多项政策红利。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级财政三年累计投入38亿元以上支持制造业发展。设立100亿元产业投资发展母基金,帮助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需求。

“强”,是指产业强。惠州大力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集聚壳牌、埃克森美孚、中海油、恒力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国企、民企、外企同台竞技,形成年产能2200万吨炼油、22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规模。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优势主导产业,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入选全国百强产业集群,11家企业上榜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100强。惠州还在全力竞逐新型储能赛道,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做大做强储能电池制造业,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应用场景带动产业加速发展,全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空间

宣讲会邀请两地相关部门解读人才、税收等政策措施,并一一解答企业提出的政策疑问,助力企业把政策利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惠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惠州市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全面讲解惠州市面向港人港企税收政策服务;香港驻粤办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香港的营商优势及政府扶持政策、香港特区政府人才入境计划。

“惠州围绕港澳台侨建立了特色服务平台‘一中心多基地’,为港澳青年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2008年从香港到惠州创业的邓胜威,如今已成为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联合会执行主席、惠州市祥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认为,惠州生活成本较低、人口集中,招商政策优越,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毗邻深圳、东莞、广州,到香港以及大湾区其他城市都在“一小时生活圈”,多条高铁线路、高速公路连通惠州,贯穿大湾区,衔接祖国各大城市。

“惠州有丰富的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惠州亿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哲文是惠州人,在香港读的博士,目前在惠州从事数字化产业工作。王哲文和团队从最早的区块链+节能减排项目到各种小程序开发运营、再到区块链+灵活用工管理系统,最后到如今的电子存证、数字版权以及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的落地,逐步带动公司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惠州各级政府部门、港澳青创基地和惠州的企业伙伴们给予了不少宝贵扶持政策、建议和支持。”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通讯员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