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生态环境优良,越来越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落户”惠州。这是中华秋沙鸭在惠东白盆珠水库觅食。

驻水利局纪检监察组到东江流域开展巡河督查行动。图片由市纪委监委提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美丽的红花湖景区。
湛蓝的天空之下,赤黄色的湖岸勾勒出连绵起伏的山峦弧线,绿宝石般的湖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日前,记者走进惠东县白盆珠水库,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大水库的白盆珠水库,如今成为市民群众争先打卡的“香饽饽”。近年来,惠州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高水平推进绿美惠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惠州结出更加丰硕成果。
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是纪检监察机关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扛起政治监督责任,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监督检查,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着力发现和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强化日常监督
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守牢生态底线
天蓝、水清、树绿、土净,这是鸟瞰惠东考洲洋蜿蜒曲折海岸时的场景。随着沿岸滩涂不断被修复,红树林面积不断扩大,海鸟穿梭、虾蟹成群,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谁曾想到,这样一处美丽海湾,过去因无序过度开发,导致红树林生长空间压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通过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惠东考洲洋地区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成为惠州新的生态名片之一。”市纪委监委驻市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如今,大面积种植红树林,让海洋生物的和谐生态美景重现,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网红景点和观鸟胜地。
今年2月,我市因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得力,被省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7.65亩,是全省首个获得省级造林奖励指标的地市。随着林长制全面推行,我市基本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林长体系,实现“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管理体系,促进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工作全面开展。
“我们一直将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列入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监督重点清单,督促其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该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通过约谈“一把手”及有关分管领导、核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地察看项目建设情况等方式靠前监督、主动监督,督促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积极推进沿海滩涂红树林种植工作,促使红树林发挥防风固堤、净化水质、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有效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
不仅如此,市纪委监委驻市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还定期到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等部门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核查、听取情况汇报,与分管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座谈交流、查阅台账等方式,督促被监督单位梳理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症结和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持续跟进督促整改,倒逼单位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
“绿化带中如果有树木腐烂,有病虫害你们怎么处理?”“对古树名木怎么保护?”近日,市纪委监委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在监督检查中,针对相关监督单位部分绿美惠州生态建设项目质量不高、进度不快等问题,强化监督职能,精准发现问题和偏差,跟进督办、传导压力、推动解决。
“我们紧紧扭住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督促相关监督单位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市纪委监委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纪检监察组采取明察暗访、实地检查、约谈督办等方式,靠前监督、精准监督,推动监督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以高水平绿美生态建设助力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纪委监委坚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政治责任,强化“近距离、常态化、全天候”日常监督,持续扛牢监督责任,牢牢守住生态底线。
为进一步压紧压实政治责任,市纪委监委凝聚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各县(区)纪委监委、派驻(出)机构监督“探头”作用,围绕生态环境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并动态更新监督清单,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自觉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持续发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今年1~8月,惠州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9%,排名珠三角城市第一;1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据统计,惠州市森林覆盖率达57.91%,珠三角地区排名第二,是全省首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
突出重点监督
聚焦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督
“这里以前臭气熏天的,现在没有臭味,真的太好了!”困扰群众的红虫养殖场被依法拆除,群众拍手称快。
此前,惠阳区平潭镇金星村监督站工作人员走访发现平潭村泮尾村民小组一红虫养殖场排放废水,散发恶臭味道,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及群众生活。
经与平潭镇农业、环保部门以及村委会现场核查,该养殖场未建设环保设施,属于非法养殖红虫行为,环保部门依法对该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依法有序拆除养殖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市纪委监委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聚焦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专项监督,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今年8月,市纪委监委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领域专项监督,把村庄绿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作为监督重点,采取市、县(区)、镇(街)三级纪委、村(社区)监督站四级联动方式,“四不两直”、直插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山林河湖实地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治耕地破坏、污水排放、垃圾随意倾倒等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截至目前,共监督发现人居环境问题千余个,已向相关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反馈并督促整改。
“现在正值雨季,水流湍急,河面随时可能产生漂浮物,必须时刻关注、及时清理,防止水污染问题。”前不久,仲恺高新区潼湖镇纪委会同村级监督站深入各水域,聚焦生态环保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原来,仲恺高新区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耕地面积5万余亩,水域面积9万余亩。其中,潼湖镇的生态资源最为优越,有湿地面积55.5平方公里,矿山11座。仲恺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聚焦耕地破坏、污水排放、非法采石采砂、畜禽养殖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监督。
“我们建立了‘1+6’工作模式,即由1名委领导牵头,综合采取列席会议、现场检查、调研督导、谈话提醒、专项治理、跟踪整改等6种方式,监督推动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仲恺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仲恺充分发挥村级监督站“一线”监督优势,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等方式,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山林河湖实地检查,着力发现和整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大亚湾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开展关于“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监督工作,统筹基层监督力量,紧盯村庄绿化、村卫生站建设、养老机构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今年8月份以来,通过对45个行政村、181个村民小组全覆盖、无死角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发现问题134个,督导落实整改134个,村容村貌整体焕然一新,城乡综合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围绕生态环保领域的堵点、痛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一线,面对面了解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和群众诉求,靶向监督推动问题解决。
惠城区激流坑水库5公里环湖荧光碧道繁星闪烁;博罗大洞水库环湖碧道绿谷赏林、花阶览山、草滩戏水、云台观湖四景成色;惠城区桃花源碧道科技加持让休闲升级……为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幸福生活,市纪委监委驻市水利局纪检监察组督促市水利局对河湖治理与碧道建设双向发力,持续擦亮绿美惠州名片。
在市纪委监委的全力护航下,市水利局实行全线生态岸线建设,建成碧道约180公里;沿河排污口应截尽截,污水应收尽收,57个河段水质改善趋势明显,初步显现水清岸绿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社会效益。
湖天一色、波光潋滟、白鹭翩飞,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画卷正在惠州徐徐展开。
加大问责力度
做实以案促改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近期,惠东县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一起国务院督查组交办的跨区域倾倒填埋土方案件,县城乡综合执法、交警以及大岭街道等单位部门6名公职人员收受红包礼金、路保费用等共计36万元。
该案中,相关部门执法人员通过中间人收取好处费,对非法运输车辆给予放行,形成利益链条。这种利用职权搞“创收”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相关人员受到严肃查处。
“我们严格监督执纪,着力查纠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惠东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案件办理,一方面,打掉为非法倾倒渣土做“路保”的利益团伙,对非法倾倒渣土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对行业以及执法人员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另一方面,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倒逼行政主管部门一举推进对未经核准处置垃圾、设立弃置场收纳建筑垃圾、执法人员违规执法以及利益寻租等问题的整治工作,完善处罚机制。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加大问责力度,推动完善制度机制,有力保障推进生态环境改善。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聚焦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盯住重点人重点事,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靶向施治、精准发力,着力破除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梗阻”和“绊脚石”。
为此,市纪委监委统筹协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林业、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巡察、督办、审计等监督部门力量,采取“室组地+职能部门”联动模式,着力查处生态环境领域弄虚作假、吃拿卡要、违规插手项目、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问题。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查处生态环保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4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人,组织处理2人。
在严肃查处的同时,市纪委监委坚持以案促改促建促治,做实为生态文明建设清淤除障的“通篇文章”,不断推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年初,市纪委监委牵头联合仲恺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查处该区环保部门一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相关企业在环评审批、执法检查环节提供便利的违纪违法问题。对此,市纪委监委督促该区环保部门及时召开民主生活会检视剖析,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共计下达处罚决定书22宗,处罚金额239万余元,并推动建立和完善环评审批以及现场勘查工作机制,促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我们综合运用查办的生态环境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扎实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约谈“一把手”、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进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摄制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做深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切实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规范一批的综合效应。
“我们将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不断夯实各级党组织和职能部门政治责任,把纪检监察监督的效果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绿美惠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该负责人表示。
驻市水利局纪检监察组:
靶向监督 守好一方碧水
初秋的东江流域,飞鸟翻空,游鱼逐戏,一湾碧水微波荡漾,是鹅城大地上一道秀丽的风景线。
为守护美丽河湖,实现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近年来,市纪委监委驻市水利局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与市水利局实现治水兴水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无缝对接”,河湖长制业务工作、监督工作“同频共振”。
“每月开展巡河多少次?”“如何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巡查发现的问题如何整改?”近日,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下沉一线,带队到东江流域开展巡河督查行动。在巡河过程中,纪检监察组负责人对市水利局执法监督科负责人一连发出“灵魂三问”。
一直以来,纪检监察组推动执法监督巡查不中断,督促执法监督科推进打击涉水违法行为宣传工作常态化,加强与检察、公安、海事、综合执法等部门协作,对重点河段、水域涉水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今年以来,我们联合县(区)水政执法部门开展执法监督巡查共计860余次,其中联合执法350余次,出动人员约5300人次,处理投诉146宗。”市水利局执法监督科负责人说。
在靶向监督治理下,惠州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赣深高铁惠州北站片区防洪排涝工程等一批重大防洪和供水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治理中小河流42公里;今年全市共整治河湖“四乱”问题638宗,拆除非法侵占河湖建筑物约1.45万平方米;全市九大流域112条主要一级支流水质稳中有升……
惠东县纪委监委:
“五个精准监督”助力绿美惠东建设
“助力绿美生态建设,有效监督是关键。”惠东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惠东县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对绿美惠东生态建设实施“五个精准监督”,为建设绿美惠东提供坚强保障。
例如,精准监督实施森林质量工程,着力纠治盲目摊派指标、搞“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在有力监督下,4.78万亩林分优化提升任务100%完成,1000亩红树林营造任务100%完成,3.91万亩森林抚育完成率93.54%。精准监督实施城乡一体绿美工程,着力纠治搞“天然大树进城”“一夜成景”、只搞“奇花异草”等急功近利行为、铺张浪费搞绿化工程等问题。在监督护航下,目前已完成1个绿美红色乡村建设工作,正在开展森林乡村施工工程。
精准监督绿色通道品质工程,重点纠治滥用项目规划决策、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问题。在跟踪监督下,目前完成8个裸露山体复绿,面积约98亩;12个正在施工,面积约466亩。精准监督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工程,着力纠治对古树名木砍伐、迁移监管不力、巡查保护不到位等问题。在持续监督下,相关职能部门今年计划抢救复壮25株古树,已完成10株,并督促继续加大各级林长对古树的巡查力度。
此外,精准监督实施绿美保护地行动,着力整治破坏自然保护地、违规抢建骗取征地补偿款等突出问题。近期,严肃查处国务院督查组交办的跨区域倾倒渣土一案,给予6人党纪政务处分,移送司法机关3人,发出监察建议书5份,以监督实效推动惠东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通讯员余雪春 李翠平 张宏忻 李应文 王晓君 惠东纪监宣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