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惠州市应急管理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近年来,全国因违规施工和电气焊作业引发多起重特大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为深刻。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施工作业和电气焊作业现场火灾防控,督促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我市开展违规施工和电气焊作业整治工作,整治时间持续至今年12月31日。
据悉,行动明确了七类“重点整治”情形,要求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杜绝施工和电气焊作业中,容易引发火灾的违法违规行为:电气焊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伪造、涂改、转借、冒用特种作业操作证;未对动火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使用淘汰或危及安全的动火设备;动火施工无审批,违规使用明火;营业或使用期间,违规动火动焊作业;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中各单位动火施工不报告、不审批,不告知其他单位;施工期间未落实现场看护人员,未提前清理可燃杂物和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动火作业现场未建立应急疏散预案或应急处置方案;违规层层转包施工作业,承包单位无相应资质,违规开展施工、拆除作业等。
“违规施工和违规电气焊作业作为重大安全风险隐患,以上七类重点整治情形,已列入相关部门专项执法、联合执法工作。”市安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业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相关操作人员资格证书,涉事企业纳入信用监管,实施联合惩戒。
作业单位负责人、安全员、动火作业人员违反上述规定,过失引起火灾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涉嫌危险作业罪和强令、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群众可通过“12345”等平台举报违规施工和违规电气焊作业等违法行为,整治协调小组将组织应急、消防、公安、住建等部门及时予以查处。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李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