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旱播机、节水抗旱水稻,三者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今年7月份,惠州首次引进多功能精量气播(旱播)机,在撂荒地上示范种植节水抗旱稻,如今正是晚稻收获的季节,11月7日上午,在惠城区汝湖镇仍北村,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联合惠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节水抗旱稻进行测产,结果显示,我市节水旱稻机械直播技术测产亩产最高达1061.76斤(湿谷)。此次旱稻测产平均产量超过全市水稻平均亩产水平,旱稻种植经验做法值得在惠州进行示范推广。
机械直播,抗旱稻产出喜人
穿过乡间小路,仍北村一片稻田里,抗旱稻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村民们忙着收割稻谷、打谷,现场农技人员有序装袋、称重、记录,对稻谷进行测产。
“今年,我们引进了4个节水抗旱稻品种和多功能精量气播(旱播)机,推进节水旱稻机械直播技术试验示范。”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机部部长祝升直说。
此次示范现场种植面积40亩,共引进4种节水抗旱稻,包括旱优73、旱优78、旱优113、旱优786。截至当天中午,农技人员已对三个品种进行测产(旱优113未成熟),其中,旱优73湿谷亩产950.5斤,旱优78湿谷亩产1061.76斤,旱优786湿谷亩产933.8斤。
“测产结果超过全市平均水稻产量,我们认为通过水稻旱作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节水旱稻种植试验示范比较成功,值得推广。”祝升直说。
省时节本,农户种粮底气更足
据介绍,推广水稻旱作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可为严守耕地红线,解决耕地“非农化”、粮地“非粮化”,把有限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等提供保障,最终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今年,我们推进节水旱稻机械直播技术试验示范,不仅有效破解缺水难题,而且节省育秧、运秧、插秧等环节的种粮成本。”祝升直说。
对此,惠州市茂农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王畅新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今年早造,合作社尝试过采用人工撒播、无人机飞播旱种水稻,但效果都没有用旱播机来得好。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育秧、插秧,要用到秧盘、地膜等耗材,人工插秧、田间管理都要成本,用了节水旱稻机械直播技术之后,这些都省了,一亩地能节省大概300块钱。”
据悉,采用新型多功能精量气播(旱播)机,一次性可完成旋耕、施肥、精准播种、镇压作业;可播种水稻、花生、黄豆等作物,一机多用;通过电脑精确计算每亩下种量,下种更精准,高效高速,一天可播种150亩。
这台农机的加入,一次性解决了此前旱种水稻遇到的多数难题,还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目前合作社有200亩地,我们打算采用节水旱稻机械直播技术,明年全部种植旱稻。”王畅新种粮底气更足了。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