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城 幸福泰州”的活力与魅力

2023年11月1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泰州海陵区十胜街成热门打卡点。

泰州海陵区十胜街成热门打卡点。

    “梅兰芳艺术节”戏曲专场演出精彩纷呈。

“梅兰芳艺术节”戏曲专场演出精彩纷呈。

    泰州兴化万亩荷塘。

泰州兴化万亩荷塘。

    泰州靖江艾兰得营养品公司生产车间。

泰州靖江艾兰得营养品公司生产车间。

    医药高新区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高地”。

医药高新区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高地”。

    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编者按

11月6日至8日,新华社、央广网、扬子晚报、江苏广电、惠州日报等100多家中央及省市媒体齐聚江苏省泰州市,举行“党媒话融合 百媒看泰州”中国地市报研究会2023年度会员代表大会暨百媒看泰州大型新闻采访活动。本次活动以“勇担文化使命 创享美好未来”为主题,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泰州报业传媒集团承办,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多位地市媒体代表参加活动。本报今天刊发《“健康名城 幸福泰州”的活力与魅力》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称赞泰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间的幸福极多。”那已经是数百年前的泰州,如今她已经蝶变为“健康名城 幸福泰州”,散发着独特魅力。

近年来,泰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近三年GDP平均增幅全省第一。古今交融、活力四射的泰州,正向世人呈现出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

人文之美

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

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2100多年来,在这片被誉为祥泰之州的土地上,名人名家荟萃一堂,留下数不胜数的历史遗迹和人文底蕴。

泰州是明末清初评话宗师柳敬亭、现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乡,也是清代大戏剧家孔尚任名作《桃花扇》的定稿之处。三位宗师让泰州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梅、桃、柳”——梅兰芳纪念馆、桃园、柳园为代表和载体的“戏曲文化三家村”,成就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

为更好地擦亮“梅郎故里、戏曲圣地”城市文化名片,泰州市持续举办“梅兰芳艺术节”“百梅争艳”戏曲汇等活动,每年邀请一批“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奖者来泰演出,为市民送上京剧、越剧、淮剧、锡剧等各剧种精品剧目。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超过100人次的“梅花奖”得主登上“百梅争艳”戏曲汇舞台。

随着“精品剧目”不断深入“泰有戏”小剧场、街道社区、学校等地,“戏曲艺术讲堂”“票友联唱见面会”“‘梅兰芳华’少儿京剧大赛”等活动相继举办,每天从早到晚,泰州老街的都天行宫古戏台上、凤城河亭台水榭中,以及市(区)各公园的草坪上,到处活跃着戏迷的身影。

为把泰州打造成全国戏曲艺术演出中心、交流中心和传播中心,泰州市还启动了泰州梅兰芳艺术中心、泰州梅兰芳京剧团筹建工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联合江苏省戏剧学校实施京剧人才培养计划,不断续写“百梅争艳”新篇章。

为保留城市记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近年来,泰州保护修缮历史建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街区资源,一片片老城区华丽蝶变,焕发崭新活力。

如果要列出泰州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名单,十胜街一定榜上有名。这是海陵区八字桥历史风貌区的主街,以宋太祖赵匡胤在此十战十胜而得名。经过“城市针灸”式改造,青砖黛瓦的泰州传统民居、绵延曲折的仿古石板路,古宅、古树、古井,无不诉说着泰州的历史沧桑。

目前,泰州全市形成了2个历史文化名城,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50个江苏省传统村落(包括4个中国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2019年10月,蒋庄遗址、兴化垛田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泰州段、古运盐河文化带保护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泰州早茶与泰州城相伴相生,历经数百年技艺传承、赓续经营,已成为这方水土独特的生活凝练,是泰州独具特色的美食品牌和文化标识。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重视培育发展早茶产业,先后成立早茶集团、早茶产业发展协会,开设泰州早茶博物馆,连续多年举办早茶论坛和早茶产业博览会。眼下,“泰州早茶”品牌效应持续放大,今年“五一”期间连续两天登上央视,“泰州早茶火了”话题多次冲上抖音热榜。

泰州人文之美,非同一般。

生态之美

风景秀美的魅力水城

秋末暖阳下,在泰州漫步长江两岸,湛蓝的天空映衬着洁白的云朵,滚滚长江水奔流至此,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再折向东南流向大海。

泰州自古为长江、淮河、黄海三水汇聚之地,境内大小河流2.4万多条,水域面积占比23%,是一座风景秀美的魅力水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作为诗篇的“生发地”,泰州高港建起了占地300亩的春江花月夜湿地公园。全民健身生态园及中心景观区、植物科普园等与长江湿地共同构成一幅绝美画卷。

落日下,长江泰兴段风景如画,江边芦苇成片。近年来,拥有24公里长江岸线的泰州泰兴,将50%以上的岸线进行了生态化修复,到如今,长约12公里的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全面建成。在绿林与水景的相互交融下,泰兴市的长江岸线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大江风貌、滨江绿廊、圩田风光,成了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江上览景,岸边赏花。在泰州靖江,当地老百姓也在感受着长江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态福利。江阴长江大桥靖江侧,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绽放,由废弃堆场改建而成的开放式音乐花海公园,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近年来,靖江加快打造“十里岸绿”长江生态环境示范段,着力展现“江花红胜火,靖江绿如蓝”的生态样板。

湖上观光,万鸟翔集。走进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水天一色,空气清新,美景如画,该湿地公园成为每年近10万只候鸟栖息的天堂。从今年9月开始,随着第一批冬候鸟灰头麦鸡的到来,已有超过一万只冬候鸟来到溱湖过冬,其中以斑嘴鸭、夜鹭的数量最多,还有绿翅鸭、绿头鸭、苍鹭、白鹭、白骨顶以及多种小型雀形目鸟类,共计30多种。

在泰州,除了可以登临百里江堤,领略“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豪迈气势,还可以夜游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城河——凤城河,感受双水绕城的千年碧波;更可以泛舟溱湖,体验世界最大水上庙会——溱潼会船的百舸争流,徜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千垛菜花,品味水上花海的醉人风情……

近年来,泰州市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修复、发展绿色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推广生态理念,“两山”转化效益凸显,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共融共进。

此外,泰州在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方面多点开花、全省领先。在江苏全省率先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系统,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探索建立了“2+X+1”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以长江流域鱼类环境DNA监测试点为契机,先行先试利用eDNA技术开展长江鱼类群落监测。泰州扎实开展的中国和丹麦第一个大型国际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合作项目,取得合作模式、治理技术等多项突破。

泰州生态之美,令人向往。

发展之美

特色鲜明的产业新城

作为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泰州医药产销规模全国领先,全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加速崛起。

2022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历经多年发展积淀,当前泰州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可谓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泰州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创新,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健康名城 幸福泰州”城市名片。

泰州市大健康产业聚焦六大健康制造业和六大健康服务业,“耕植”越来越深,“块头”越来越大,引领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各市(区)各施所长、贡献份额,为大健康产业添砖加瓦。

比如,姜堰区出台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2023-2025年)行动计划,锚定建设“康养名城、宜居姜堰”的定位,确立大健康产业优先发展的突出战略位置,聚焦“中医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和“医养服务”等重点领域,积极抢抓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培大育强苏中药业、康健医疗、华夏瑞泰等一批行业龙头,力争“十四五”末,全区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截至目前,泰州落户医药健康企业1400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9家,拥有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3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企业,阿斯利康、雀巢健康、勃林格殷格翰等14家国际知名企业。

泰州大健康产业正加速“出圈”。泰州市牵头的“泰连锡”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第11位、省内列第2位;扬子江药业荣登2022-2023年度中国医药制造业百强榜首,成为全球首家获得新版EFQM全球奖的药企;资本市场上,“泰州医药”板块加快隆起。

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人才。地处人才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城市群,泰州不断增强人才“来”的底气,畅通人才“汇”的渠道,坚定人才“留”的决心。一方面,着力构建以生物医药产业为龙头的“1+4”产业格局,推动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等加快建设,用足用好升级版“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和“凤栖高新”英才计划,推动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另一方面,进一步擦亮“一赛两会”品牌,举办“双创大赛”“云聘荐岗”等系列活动,深化实施人才“举荐制”,加快建设“人才飞地”,构建多维引才格局。此外,还将健全人才需求“快速响应”和“有求必应”机制,高品质建设“人才家园”,高效运营“人才会客厅”等,持续提升人才服务质效。

泰州发展之美,让人期待。

泰州名片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578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8万,辖靖江、泰兴、兴化三个县级市,海陵、姜堰和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三个区,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所辖三个县级市全部上榜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2022年泰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02亿元。

目前,泰州全力推动产业转型,重点打造“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一个产业体系”就是大健康产业体系,到“十四五”期末,力争达到4000亿元规模;“四个特色产业集群”分别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化工及新材料、光伏和锂电产业集群,到“十四五”期末,力争突破5000亿元规模。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泰州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