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028万亩。这是汤泉林场。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打造“金山银山”、共享幸福“靠山”的基础条件。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林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力做实“绿”字文章,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绿色动能”,为打造绿美广东贡献惠州力量。
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打造绿美“流动风景线”
好山好水好空气,是惠州享誉全国的一张绿色名片。作为广东省首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级市,惠州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028万亩,森林覆盖率57.91%,森林蓄积量4357.58万立方米。
虽然生态基础良好,但惠州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对全市范围内的低质低效桉树林及有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林、其他低质低效林,自然保护地内分布不合理的林分进行科学规划、优化提升,打造集中连片、功能多样的高质量林分和优美林相。建设惠东好招楼湿地公园、惠阳淡水半岛滨水公园、仲恺观洞森林公园等8个“红树林+滨湖+森林”特色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目前,惠州已建成自然保护地87个,包括象头山和惠东海龟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现身惠州,近年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频繁现身惠州;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广东省物种宝库”;今年7月发现全新物种“广东溪蟾”;在惠州闹市中,有一处绝佳的观鸟胜地——西湖鸟岛,常有颜色各异的鸟儿在此栖息,共同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在绿色通道的品质提升方面,惠州林业部门打造了高颜值的绿美‘流动风景线’。”市林业局副局长雷名武介绍,从今年4月起,惠州市林业部门联合交通、铁路、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对19条高速公路、2条铁路、14条国省道周边的裸露地进行排查,共排查出裸露地162处,总面积7116亩。在复绿补绿工作中,我市按照边坡,匝道、环岛、服务区,废弃地、裸露地等三种类型,实行“因地制宜,一块一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藤则藤”。其中,藤本植物主要选择簕杜鹃、爬山虎、牵牛花、炮仗花、常春油麻藤等,乔木主要选择胸径2~6厘米的樟树、阴香、木荷、马占相思等,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生态群落,争取实现“全绿化、无裸露”。
古树名木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在惠州市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有一株超过千岁的古树。树的旁边,原本方方正正的村民房缺了一个大角,就是专门为古树生长而腾出的空间。年逾千岁的古榕树的树冠如同一把大伞遮住了半个屋顶。屋内,主人平静地生活;屋外,古树静静地扎根,努力生长。
这一“人树和谐共生”的画面,正是惠州保护古树名木的生动写照。
“惠州把古树名木保护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绿美古树乡村建设,形成具有南粤特色的古树名木保护模式。全市13106棵古树名木和市区13526棵重点保护树木全部进行挂牌保护,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责任人。”雷名武介绍,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我市率先实现四个“全省第一”,即古树名木数量居全省第一,全省第一个建立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全省第一个实现全市古树资源“一张图”,全省第一个为古树名木购买保险。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保护古树名木,在已复壮濒危衰弱古树77株的基础上,我市今年再次筹集资金对新筛选的75株濒危衰弱古树进行抢救性复壮,努力让每一棵古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我市不仅为每株古树制定了“一树一策”的保护方案,还积极为古树名木“上保险”,一级、二级、三级古树每棵保额分别为10万元、5万元、2万元。
同时,我市将古树名木保护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将古树名木作为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资源,大力推进绿美古树乡村建设,让古树名木“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让古树名木与村落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记住乡愁”的重要符号。
前三季林业产业总产值比增52.5%
绿水青山如何变现为“金山银山”?关于这个问题,惠州林业部门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惠州坚持走生态美、产业强、文化兴、百姓富相互促进的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点绿成金、深化造绿为民、加强以绿养心,大力发展绿棋楠沉香、猴耳环、油茶、竹子等林业产业,充分发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效益。惠州市政协把“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提案列入重点协商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把油茶生产种植任务纳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亮牌提醒,闭环推进”工作,定期督促落实。各级林长着力解决油茶种植用地、资金和种苗等重点难点问题,目前已顺利完成今年3万亩的油茶新造任务。在惠东县宝口镇筹划打造万亩集中连片油茶种植基地,建设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与此同时,惠州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积极推进林业经济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预计林业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10亿元,同比增长52.5%。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林农增收。目前全市有竹林面积约18万亩,龙门县近16万亩,每天生产近100吨牙签、餐签,竹产业从业人员1.2万人,年人均收入约4万元。惠东县积极打造“绿棋楠沉香之乡”,共有沉香企业123家,种植绿棋楠沉香1.2万亩,带动200多户农户种植,解决本地农民就业1000多人,年产值过亿元。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通讯员张艳艳 舒夏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