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工商联副主席、TCL科技集团首席运营官王成

拥抱变革浪潮 擦亮“中国智造”全球名片

2023年11月17日惠州日报惠州民营经济系列报道
字号:T|T
    王成。

王成。

    TCL惠州总部大厦。   本组图片由TCL科技集团提供

TCL惠州总部大厦。 本组图片由TCL科技集团提供

京东天猫近日发布的电视销售榜单显示,2023年“双十一”TCL电视在多个领域夺得第一,且Mini LED电视和98吋巨幕电视领域均做到了第一,坐稳“大屏电视领先者”的王座。

磁带、电话、电视、手机、白电、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42年来,TCL通过一次次转型升级拥抱科技变革浪潮,数次实现从跟跑者向领跑者的角色逆袭。如今,TCL通过TCL科技和TCL实业两大主体,形成了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三大核心产业,已成为“中国智造”的一张全球名片。

惠州市工商联副主席、TCL科技集团首席运营官王成表示,企业增强竞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高质量发展,TCL一直在努力,并仍在路上。

01

【转型升级】

从小作坊到行业之巅

惠州人对TCL有特殊的亲切感,提起这个从惠州走向世界的企业,往往脸带骄傲,它是惠州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重要推动力量。

1981年,TCL的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创立,这是一家生产录音磁带的小作坊。次年,大学毕业的李东生成为TTK第43名员工。1985年,合资的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通讯”)成立,李东生担任总经理,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当时还未走进千家万户的电话机。

20世纪80年代,市场主流的电话机还是摇把式电话机,TCL推出了国内最早的扬声免提按键式电话TCL-HA868,它迅速成为中国电话机市场单个型号销量最大的机型。1989年,TCL电话机以近千万台的年销量跃居全国第一,摘下“电话大王”的桂冠。

20世纪90年代初,彩电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彼时主流机型是14吋屏机型,25吋、28吋大屏机型被日本品牌垄断,价格高昂。1993年,TCL携自己研发的国产首台28吋王牌大屏幕彩电一头扎进彩电这一“蓝海”市场。同年,TCL通讯在深交所挂牌,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通信终端生产企业。

彩电领域也是中国商业史上电子产品领域最早开始“价格战”的战场。TCL创新提出了“有计划的市场推广”营销理念,聘请营销顾问进行市场调研、客户需求分析,因地制宜做推广方案,凭借经营观念和业务模式上的创新,TCL走出了一条将“地方性产品”快速铺满全国并构建强大品牌价值的“TCL路径”,经受住了残酷的价格战洗礼。到2001年,距离其进入彩电赛道不足10年,TCL彩电市场份额跃居全国第一。

王成是1997年来到TCL的,那年TCL进行了体制改革:以国有资产增量作为管理层股权激励指标,破解国有企业体制僵化所带来的效率低下、激励缺失等问题。改制效果非常明显:到2001年底,TCL5年国有资产增长两倍多,销售收入从56亿元增加到211亿元,上缴税收总额由1.51亿元增加到12.54亿元……

也是在那次改制中,掌舵人李东生提出了TCL管理层沿用至今的管理理念——经营变革、管理创新。迄今,TCL经历了四次变革,让TCL成功穿越数个经济周期,成为站在行业之巅的中国企业之一。

02

【全球征战】

向产业链上游奋力攀登

2004年是TCL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TCL实现集团整体上市,完成了“蛇吞象”式的并购——将欧洲彩电霸主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收入囊中。这场并购被视为中国制造业全球化扩张的航程起点。这一决策的背后,是TCL生存危机的驱动,是1999年在越南建立第一个海外彩电生产基地的信心加持,更是对全球化机遇的把握。

彼时,电视机显示器虽然还是CRT的天下,但国际上背投、等离子、液晶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并购汤姆逊,TCL瞄准的是它的CRT以及背投技术,一旦成功点亮科技树,TCL将再攀新高峰。但此后两年,全球彩电和手机市场风云突变,由于技术判断失误及企业文化融合等问题,TCL陷入成立以来第一次巨亏。

“直到今天,这个并购业务还被很多商学院当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典案例。现在复盘来看,当时的战略选择是对的,但企业的能力和战略目标不匹配,在国际化的大潮里面呛了一口水。”王成说。

国际并购后的次年,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王成被委派到美国学习一年,又先后在欧洲、美国和越南任职,成为TCL全球化长跑中的一线执行者,推进了各个国际市场业务的增长。2006年,从管理理念到组织结构,再到企业文化,TCL启动大刀阔斧的全面变革,以适应全球化业务发展需求。2007年,TCL实现3.28亿元净利润,扭亏为盈。

但时代不会停下来等待任何人。当TCL“呛水”时,死磕液晶面板技术的三星从中国企业手中夺走了电视领域的王座,核心部件液晶面板占据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2/3,我国企业只能每年花巨资从外企采购,“缺芯少屏”掐住了企业发展的咽喉。

2009年,TCL决心向产业链上游的半导体显示领域延伸。这是一个重资产、高投入、回报周期长、产业波动大、技术变化快、高层次人才需求大的产业,TCL创立TCL华星,斥资245亿元建设t1产线,一出手就是当时最先进的8.5代线面板。

2012年,TCL华星量产,实现当年量产、当年盈利,让TCL得以跻身利润最丰厚的大尺寸面板赛道,也埋下了TCL从ToC的硬件公司转型为以高科技制造为基石公司的伏笔。

这一时期,TCL再战北美市场,此时王成已经是TCL在海外开疆拓土的主要将领。2013年,TCL拿下了北美最大流媒体平台Roku的大单,以此为破局,到2015年北美业绩达到创纪录的100万台。目前,TCL智能终端业务60%的销售来自海外市场。

今年8月,在与福布斯中国的对话中,李东生强调:“全球化仍然是大趋势,但也必然会出现全新的模式,中国企业要提升全球化的运营能力,这是全球环境变化对中国企业的全新要求,也是重新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殊时间节点。”

03

【资产重组】

撑起企业发展新增长极

2014年,TCL营收突破千亿元,但在随后两年,经营规模徘徊,利润下降。到2017年,TCL大业务板块多达11个,资本结构和管理结构复杂,公司资源无法集中。这导致当年,TCL一边实现超千亿元营收,一边净利润仅20亿元出头。

危机再次倒逼变革。这次是业务变革与重大资产重组。一边,TCL砍掉了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剥离了110家二级公司;另一边,TCL集团被一拆为二,即“TCL科技+TCL实业”,将半导体显示业务与智能终端业务拆分,解决了集团内部组织沉重、流程繁琐的问题,继而激发了组织的活力与创新。

2020年,TCL科技收购天津中环集团,进军新能源光伏领域,开辟第三条增长曲线。TCL中环的新能源光伏和TCL华星的半导体显示都属于泛半导体领域,行业协同性高,且都是长期有价值的赛道。

2021年,TCL宣布,未来5年投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在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三大核心产业赛道,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开放技术和数据平台、战略业务合作、联合研发、产业投资等途径,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产业生态,合力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当年的布局,正在结出硕果。

TCL科技今年Q3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55吋、75吋实现了全球第一的出货量,65吋产品和电视面板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二,商显交互白板、数字标牌、拼接屏份额全球第三。TCL中环今年Q3财报则显示,公司以内生竞争力应对产业链波动,晶体晶片总产能提升,较期初增长26%;光伏硅片总出货约85.1GW,增长68%;“中东第一富”阿布达比投资局加仓TCL中环,成为第9大流通股股东。

10月22日,王成受邀在中国—海合会成员国领军企业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近年来,随着TCL不断变革转型,TCL在海湾地区的布局也在不断加速发展。在近期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TCL中环与沙特Vision Industries公司签约,在沙特共同建设一座全球技术领先的光伏晶体晶片工厂,打造第一条沙特本土的光伏产业链,助力海合会国家及海湾地区的能源转型。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通讯员韩帅锋 仇日红 杨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