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黔西南州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

惠黔协作同心谋发展 山海呼应同走共富路

2023年11月20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300多种黔西南州特产登陆惠州多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中心或商超专柜。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王建桥 摄

300多种黔西南州特产登陆惠州多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中心或商超专柜。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王建桥 摄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惠州市和黔西南州,一个位于南海之滨,一个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两地相隔千里,但再远的路也隔不断惠黔两地一家亲。

2021年,根据中央对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的决策部署,广东省结对帮扶贵州省,其中惠州市与黔西南州结对。从此两地心手相牵,聚焦“黔西南所需、惠州所能、优势互补”,围绕“组团式”帮扶、产业协作、资金扶持、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领域不断深化双向合作。三年来,惠州共安排使用10.64亿元协作资金,实施514个有规模、有效益、带动足、利长远的协作项目,为黔西南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助力。

如今,这场跨越山海的奔赴,已从牵手同行变为深情相拥,惠黔两地也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同心聚力谱写共同富裕的美丽新篇章。

山海同心

顶格推动深化合作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惠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与黔西南州的密切联系,迅速构建起协作新机制。

两地党政领导高层对接,积极落实协作任务。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惠州始终带着感情和责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前往黔西南调研,开展对接活动。同时,黔西南州委主要负责人也带领党政代表团来惠考察交流,签署东西部协作协议。两地党政领导共商协作、共谋发展,并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协作磋商,就共同做好产业、劳务、消费协作及民生事业协作等进行研究部署。

在两地党委政府的高位谋划、强力推动下,两地协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2021年6月,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一行20人进驻黔西南州,开启惠黔东西部协作的新征程。市、县(区)两级均成立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形成了“党政推动、东西互动、部门联动”的协作机制。惠州市积极对接黔西南州联动施策,相继出台《惠州市东西部协作“十四五”规划》《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实施方案》《惠州市东西部教育协作2022年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文件,为两地协作提供了有力的机制和组织保障。

为高质量推进两地东西部协作工作,惠州还组织7个县(区)与黔西南州7个县(市)开展结对,在深化产业合作、劳务输出、消费协作、教育医疗帮扶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惠州市和黔西南州结对以来,两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召开联席会议5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调研对接2717人次,7个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均赴黔西南州对口帮扶单位对接交流,共同写好东西部协作这篇大文章。

目前,惠州258所学校、53家医院、62个经济强镇(街道)与黔西南州277所学校、62家医院、85个乡镇实现结对,惠州市148个强村(社区)、177家企业、49家社会组织与黔西南州470个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两地顶格推动、高频互动,不断深化合作,为两地推进东西部协作勾画了新蓝图、指明了新路径,推动两地从最初的携手同行变为深情相拥,从单向帮扶变为双向奔赴。

山海相依

产业帮扶精准高效

走进仲恺·安龙共建工业产业园,一栋栋橙白相间的标准化厂房并排林立,园区道路宽阔,绿草如茵,散发出勃勃生机。在安龙县昌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总投资5.33亿元的仲恺·安龙共建工业产业园,于2023年8月建成开园,目前园区正式入驻企业2家,意向入驻企业10家。该园区是仲恺高新区与安龙县结合各自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实现互助发展的有益实践,更是惠黔两地深化产业协作取得的可喜成果。

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要不断提升认识、明确重点工作和强化落实举措。

结对以来,惠州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黔西南所需、惠州所能”深化产业协作,立足产业优势、要素禀赋,找准资源有力结合点,加强与黔西南州对接,合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共同布局建设“7+1+2”产业园区,推动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合作”。

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广东省的先进经验之一。惠州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来抓,立足黔西南州茶叶、中药材、食用菌、薏仁米、林下菌药等特色农业,惠州7个县区在黔西南7个结对县(市)各协作共建1个农业产业园,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促进农户持续增收。

利用普安县茶源街道联盟村春茶全国采摘最早的优势,惠州市龙门县与黔西南州普安县协作共建茶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同打造“贵州绿茶”第一采首采园项目。2022年1月1日举办“贵州绿茶”首采活动后,农户茶青价格在上一年基础上提升了30%,价格达每斤300元以上,有力促进了当地茶农增收。

依托黔西南州义龙新区良好的配套环境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优势,2022年来惠州每年安排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1000万元支持园区有机更新,合力打造州级共建工业园区。同时,仲恺高新区和大亚湾开发区分别与结对的安龙县和晴隆县共建工业产业园,围绕重点工业产业、主导产业及龙头企业进行补链强链延链,推动从“单向帮扶”到“双向合作”,实现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既精心筑巢,也积极引凤入“黔”。惠黔两地配合出台了《黔西南州与惠州市产业合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惠州市关于消费帮扶与产业帮扶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支持产业协作的优惠政策,并改变以往“奔袭式”“游击式”招商思路,创新“阵地式”招商举措。

2022年6月,在贵州省举办了广东·贵州东西部协作粤企入黔共建产业园区“双百”行动——“惠企走进黔西南”活动,促成了43个协作项目签约,目前43个签约项目已落地39个。三年来,惠州多措并举共协助黔西南新增引进落地东部企业251个,实际到位投资约104亿元,完成情况位居全省前列。

企业落户投产,不仅带动当地发展,还能解决就业问题。在产业协作中,惠州重点关注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和产业项目配套就业需要,盘活安置区闲置资产兴建帮扶车间,促进群众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2021年落户在望谟县蟠桃街道蟠桃安置区的黔西南凯源鞋业有限公司,就是惠东县协助引进落户的,“我们总公司在惠东,专门生产鞋子,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刚好安置区里有大量劳动力。”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帮扶车间每个月生产8~10万双鞋子的鞋面,目前带动了60多人就业。

精准高效的产业帮扶,切实有效增强了黔西南州发展的“造血”功能,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山海互惠

协作领域不断拓展

9月22日,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黔西南州系列活动丰收成果发布会在黔西南州兴义市落下帷幕。本次丰收成果发布会,发布了“贵州菜心”公共品牌及团体标准,旨在扩大“贵州菜心”品牌知名度,推动其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品牌化销售、市场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打造“贵州菜心”品牌,惠州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黔西南州气候区位、蔬菜(菜心)种植历史和品质等优势,帮助制定并印发了《黔西南州菜心产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规划按照“大坝区搞单品求突破,小坝区搞多样保供应”思路,以优势菜心单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菜心种植,串联黔西南州5个县(市)全力打造“兴义-安龙-册亨-望谟-兴仁”菜心产业带。

在品牌建设的同时,惠州不断开拓大湾区消费市场,开展“粤黔协作 黔菜广进”系列推介活动,增强产销地的合作与连接,搭建了贵州蔬菜集中展示、行业交流、品牌宣传和贸易采购的平台,助力贵州蔬菜从山间田地“坐”上“直通车”,到达都市餐桌。

“黔菜”进粤是惠州、黔西南开展消费协作的一个缩影。结对以来,惠州坚持“东部市场+西部产品”模式,织密立体消费网,通过建基地、畅渠道、创品牌“三部曲”支持“黔货出山”,协助黔西南州申报认定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8个、农产品“圳品”3家,打响黔西南农产品品牌,同时创新实施军地联手推进“黔货出山”,联合驻惠部队开展驻村帮扶和“黔货进军营”等活动。三年来,共帮助黔西南销售农特产品达80.36亿元。

册亨山茶油、贞丰杂粮、安龙刺梨、晴隆核桃、兴仁薏仁、普安红茶、望谟板栗……现在,已有300多种黔西南州特产在惠州多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中心或商超消费帮扶专柜可以买到。

此外,结合黔西南州委州政府作出“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城市定位,开展“惠客走进黔西南”活动,利用“5·19中国旅游日”,协助黔西南在惠举办“夜郎对缚娄的问候”古代文物特展、黔西南州民族歌舞快闪等系列活动。同时,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推广东部经验,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了册亨坛坪村、安龙梨树村、贞丰县花江村等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两地在协作过程中,通过文旅融合引领消费,助推消费帮扶取得实际成果。2023年1~9月,黔西南州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24.87%,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3.91%。

由于长期在外务工,深得身边务工人员信任,黔西南州望谟县乐元镇拉么村的黄龙之被认定为本村“蜂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黄龙之主动发挥领头作用,近年来共带动本村200多名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望谟县共培育像黄龙之这样的“蜂王”250多人,累计带动全县8万多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充分发挥劳务带头人“蜂王”作用,助力做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组织、稳岗、增收等方面工作,惠州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不断擦亮“引蜂、育蜂、筑巢”的“蜂王行动”劳务品牌。

2022年,惠州推出稳岗就业新措施,充分利用协作资金制定定向就业激励政策,对到广东、惠州稳岗就业3个月以上的劳动力,分别给予补贴1000元、1500元。同时,择优选取惠州各县(区)用工需求大、能够带动黔西南农村劳动力就业多的优质龙头企业作为合作对象,推动黔西南7个县(市)在惠州“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落实。目前7个就业基地已吸纳贵州籍劳动力7000余人。

山海情深

组团帮扶亮点频出

2023年4月15日,刚在北京参加完一个论坛活动的李雪松博士,连饭都顾不上吃,立刻赶往机场,奔赴近两千公里外的册亨县。身为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他要赶到册亨县人民医院为患者做一台高难度的手术——显微镜下脑肿瘤切除术。

这不是李雪松第一次到册亨给患者做手术了。他与册亨的缘分,始于“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县,是中央组织部牵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帮扶地区教育医疗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黔西南州的晴隆、册亨和望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惠州把“组团式”帮扶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选派24名人才“组团式”帮扶6所中学、1家医院,加大帮扶资金向帮扶学校和医院的倾斜力度,仅2023年就向“组团式”帮扶6校1院提供2000.6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用于学校医院的硬件升级,短板提升等,做到扶志、扶智相结合。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册亨县人民医院,并派出帮扶团队通过帮助打造龙头学科、升级重点学科,培养骨干医生、成立博士名医工作站等方式,助力册亨县人民医院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让群众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的故事,不只发生在医疗卫生领域,也出现在惠州“组团式”帮扶的6所学校里。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原副院长周南江,在挂任晴隆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期间因满60周岁办理退休手续,但放心不下“山里的娃娃”的他,仍然选择回到晴隆,继续挂职生涯,为职校学生点亮人生的梦想。

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通过教育找到更好的出路,惠东荣超中学副校长方海波带着妻儿走进了黔西南州的大山里,挂任望谟县实验高中校长。从一个人支教到一家三口共赴望谟,是方海波坚守为党育人初心、践行为国育才使命的生动写照。

实施“青蓝工程”、开展“一课双师”教学、开办“广东班”……随着一个个教育帮扶工作品牌的推行,6所大山里的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增加了,回流的学生多了,职校学生参赛拿大奖了……

大山里的孩子们也因为老师们的到来有了不一样的变化,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在给老师的纸条里这样写着:“你是闪闪发光的老师”“你是我遇到过最特别的校长,非常喜欢听你用故事给我们讲道理”“感谢你教会我们在机遇面前‘迎风起舞’,在挑战面前‘见招拆招’”……

在晴隆、册亨和望谟开展“组团式”帮扶的同时,惠黔两地突出“共建协作示范学校、医院”建设,不断扩大学院、医院结对帮扶覆盖面。2021年以来,共高标准选派746人次教师、医生、社会工作、科技等专业技术人才,协助推进当地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值得一提的是,大亚湾开发区在晴隆县易地搬迁点创新开展党政牵头、医教同行、社工携手的“兵团式”帮扶模式以及“山海同心”工程两项经验,均被全国东西部协作工作推进会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结对三年来,协作之花已在两地多彩绽放,两地心手相牵,扬优势补短板,创新联动举措、永续协作情谊,共同绘就了惠州市黔西南州东西部协作美丽画卷。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欧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