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铁涌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海洋产业发展与绿美惠东生态建设成果显著

“蚝产业”养出好日子 好招楼描绘好风景

2023年11月23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惠东铁涌赤岸村,村民把生蚝打捞上岸。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陈涛 摄

惠东铁涌赤岸村,村民把生蚝打捞上岸。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陈涛 摄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刺破薄雾,照射在惠东县铁涌镇赤岸村附近考洲洋的海面上,海上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竹排在阳光下格外壮观。这片“海洋牧场”是赤岸村的蚝田,也是村民们的“致富密码”。此时,不远处的码头上,一条条渔船正鱼贯而出,穿梭在竹排之间,一个个硕大肥美的生蚝“脱水而出”。随后,生蚝在码头的农妇手中肉壳分离,经过物流第一时间送到各地餐桌,成就喉舌间的丝滑和甜美。这个仅有2600多人的村庄每年创造出近1.2亿元产值,“蚝产业”成为铁涌镇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

同样是考洲洋,在赤岸村“海洋牧场”另一侧的好招楼村海岸上,绵延数百公顷的红树林正在蓬勃生长。惠东县好招楼湿地公园建设以来,这里成为鹭鸟天堂,“落霞与白鹭齐飞”的景象成为常态。目前,该公园一期已经完成建设,二期项目正在推进中。

赤岸村

85%村民从事“蚝产业”

正值晚饭时间,惠东平山华侨城的一家海鲜饭馆内,后厨拿起新鲜肥美的生蚝,裹上淀粉水,一只只依次下滚油。30秒后,大厨迅速捞起,这时蚝身金黄,外酥里嫩。一口咬开,汁水爆裂,如牛奶般的丝滑口感划过喉咙,一股甜美涌上舌尖。这是生蚝最常见的吃法——酥炸生蚝。如今,这道菜已经成为该饭店每年中秋至次年春节期间最叫座的招牌菜。

这道菜如此叫座的密码就在于生蚝产自铁涌镇赤岸村。“我们村有2600多人,养蚝专业户就有300多户,85%的村民都在从事与生蚝相关的产业。”赤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容祥指着赤岸村码头上正在撬生蚝的农妇说。如今的赤岸村码头,已经形成生蚝粗加工的生产线,该村的妇女以及来自周边村庄的农妇形成了流水线,在她们的手中,出水的生蚝完成肉壳分离,并按蚝肉大小进行等级划分。

“我是隔壁村的,每年忙的时候都过来做工,一天150元工资呢。”村民方阿姨边撬生蚝边说。方容祥说,赤岸村养生蚝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如今养蚝面积达5000亩,年产量约100吨,产值近1.2亿元。“今年产量还算不错,价格也还可以,净肉的话,一斤在65元到75元之间。”方容祥介绍,村内以蚝为主题的餐饮店有10多家,从业人员达150人,同时生蚝养殖产业也为周边村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每年约有3000人从事收蚝打蚝工作。

如今,赤岸蚝已经成为“惠州市名优农产品”“广东省名牌农产品”。2016年11月,国家级赤岸蚝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顺利通过考核验收。目前,“赤岸蚝”正在申报国家地理保护标志。方容祥说,未来,该村拟将码头旁边的一座小山打造成“蚝山公园”,山顶建设凉亭,可供游客拍摄赤岸村晚霞下美丽的蚝排和海景;山下建两栋物流冷链仓库;海边则建设一条供游客饮茶、品蚝的观光带。

近期,去赤岸村的市民很容易被村口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停车场所吸引。“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生态停车场,里面除了供停车外,还增设乡创集市,充分展示铁涌镇的特色农产品。”铁涌镇乡村振兴事务中心主任谢天明介绍,目前,停车场入口大门已经建好,整个停车场雏形呈现,工程进度达到90%。据了解,该停车场设计车位160个,其中大型巴士车位8个,设置充电区域42个,5个快充区,方便电动车充电。

生态停车场只是铁涌今年全力推动的赤岸旅游综合码头项目的一部分,而依托该项目,铁涌镇将打造以蚝文化为核心,集生产、加工、物流、美食、游玩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为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主要是改造升级村容村貌,建设生态停车场、景观小品,增设乡创集市等,目前6个子项目已全面施工。另外,该镇成立了赤岸蚝养殖协会,着力引进蚝壳加工处理企业。

好招楼村

好招楼湿地公园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天气晴朗,惠东铁涌好招楼村外的滩涂上,白鹭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对此,村民们也不生气,反而慢慢习惯了这种吵闹,有时甚至上前逗上一逗。这个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如今在惠东县好招楼湿地公园内天天上演。

“一期工程我们已经建好,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当中。”铁涌镇好招楼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芳成介绍,近年来,惠东县大力推进绿美惠东生态建设,2015年起,市、县、镇三级政府大力推动考洲洋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在考洲洋建设一个湿地公园,惠东县好招楼湿地公园项目就应运而生。据介绍,该公园规划总面积535.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530.5公顷,湿地率为99%,属于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鱼类、鸟类等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具有极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该公园规划以红树林生态保育为核心,以宣教展示红树林及鹭鸟滨海生态湿地为特色,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生态旅游及湿地文化体验于一体。

杨芳成介绍,该项目一期为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投资0.95亿元,已经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当中,总投资约为2.47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沿岸海堤修复、红树林补种维护、景观大门、公园广场、停车场、科普楼、游客服务楼、交通码头、观光栈道、生态绿道、购置科普巡查艇等。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特约通讯员叶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