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云天 人生无限

2023年11月26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是余华的散文集,书中以诙谐、质朴的文笔记录了余华的童年生活、写作经历、个人思考等,全书尽显余华的幽默乐观。而其中最让我欣赏的,是余华豁达的生活态度。

面对不喜欢的工作,余华勇于放弃。余华的第一份工作是牙医,每天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空闲时余华会站在窗口,看外面的大街,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一天,余华在看大街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要一辈子都看着这条大街,悲凉涌上心头。也就是在这一刻,余华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开始写作,最终靠写作进入文化馆,从事自由又富有创造力的工作。余华敢于放弃分配的牙医工作,追求自己的热爱,这份豁达难能可贵。能够果断放弃自己不喜爱的事物,全身心投入并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物,余华的人生打开了新的大门。

面对批评,余华虚心接受。余华刚写完《在细雨中呼喊》时,对后半部分并不满意,但他还是带着作品去找了编辑李小林。李小林没有因为和余华关系好就接受这个稿件,而是批评了余华。这是余华第一次在编辑部受到批评,他没有生气,反而很感动。因为他知道,李小林是希望他写出更好的作品,才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余华果断重写了后半部分,也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在细雨中呼喊》。这份果敢的豁达,不仅让人敬佩,更让人感叹其勇气与智慧。余华之所以能写出好的作品,离不开他开放的心态。豁达的胸襟不仅让他乐观向上,也让他受到普遍欢迎。

余华的豁达还体现在友情上,无论朋友作出什么样的决定,余华都坦然接受。马原刚生病那会,为了逃避治疗,跑到了海南,后来又去了云南,行踪漂泊不定。余华他们一度都不知道马原到底人在哪里。可余华毫无怨言。余华这样评价他和马原的关系:“什么难听的话都可以说,如果他或者我生气了,我们的友谊就不会保持到今天。”正是这种面对朋友时的豁达,才成就了余华和马原多年的友谊。一个人能够以豁达的心去对待他人时,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真诚。

工作豁达,方能追寻自我;生活豁达,才能活出自我;友情豁达,就可结交真诚好友。我们只有怀抱豁达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才能收获更广阔的人生。

(张丹)

返回报纸版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