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头山风光旖旎。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惠州有罗浮山,名流千古。罗浮山往东北麓延伸,又见一座大山巍然屹立天地间,它就是象头山。因其镶嵌在惠州西湖的东北方,成为西湖八景之一的“象岭飞云”。
我已多次拜访象头山,在其东西南北处流连忘返,静心端坐,然后聆听这座伟岸的大山从岁月深处回荡的绵绵余音。
象头山,也有人称为象山。象,大气、雄魄,威风凛凛。故而象山虽从远古走来,却无沧桑之相,它以年轻的心跳,穿越几千万年的光阴岁月,强劲如初。那漫山有棱有角、造型独特的巨石,如神象率领群峰,在诉说远古的故事。它以低沉稳健的声音告诉人们,几千万年前地壳运动,引起沧海桑田的变迁。地壳运动的巨大冲撞力,让罗浮山从海底“浮”上了陆地,其中一脉延伸至东北方而成象头山。
站在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办公大楼左前方举目仰望,形似鸡冠的山峰垂似巨幅屏障,它其实只是这座雄峻大山峰峦叠嶂之一隅。若汽车沿着无数个U形的山道,在人们唏嘘声中攀登数百米、上千米,逐一可见阿婆髻、蟹眼顶等奇特景致。
在弯儿拐了又拐的地方,仙桃石、望乡石、蘑菇石等巨石惟妙惟肖屹立山巅。而栩栩如生的象山石无疑是群石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没有它,何来象山之名?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带着微笑的“象眼”,任由你放飞想象的空间。
象山石呵,你到底想说什么?
有人形容,山水无城府,最是大量无私。此言妙矣!看象头山南麓那自上而下如七块宝镜镶嵌山间的原生态天池就妙不可言。多年前,睿智的人们对这几座天池经过几番打量后,感悟了它的坦荡与从容,将它建造成高山水库,发电蓄能,造福人类。拾级登顶,可见天池逐个由小变大,大至山顶的“鸡公田”水库,叫人拍手称奇。群峰环绕的“鸡公田”水库,蓝天倒影,泛着涟漪,苇草摇曳,风光旖旎。如此神奇的美景,对鬼斧神工这个词作了最好的注释。
绿色种子一旦到达,便梦幻般地铺天盖地扎下家的根须。亚热带的气候使这方土地降水充沛。那绿告诉人们,你们知道森林的故事吗?这里展现着青春鲜活、博大和深远的浩瀚林海,是经过大自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筛选的结果。
“沙沙沙”,风吹过树梢,发出悦耳的声音,那是森林和谐的音符。“哗哗、哗哗”,小溪流过,林间传递着清泉与植被窃窃的私语。水、植物,构筑了象头山生命立体的呈现与多姿多彩。广袤的阔叶林同时生长着奇花异卉,更有百余种生灵栖息其间。
象头山是植物的王国。这里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数十种,其中桫椤与恐龙时代一样悠远古老,它能活至今日,不能不说是植物界的一个传奇。具有药用价值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半枫荷,在古老的中医药典里早有记载,它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补气血,也可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大名鼎鼎的红豆杉,可谓植物界“大熊猫”,用它可提炼抗肿瘤的名贵药物。许多公园里无法种植和生长的植物,可在象头山一饱眼福。
说象头山是动物的天堂也不为过。象头山如海的林涛绿荫如盖,多种动物在此繁衍生息。
“鸡公田”水库周围的森林,是鸟儿们的乐园。这些象头山的小精灵,懂得“良禽择木而栖,逐水而居”。
当春风吹皱一池春水的时候,春光无限的天池,是牛背鹭、池鹭、白鹂,平凡不过的白腰雨燕,还有各种蛙类喜欢聚集的地方。百灵、画眉鸟、红嘴相思鸟这些林间歌手轮番上阵,“滴丽、滴丽、滴丽丽……”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鸣叫声此起彼伏,婉转清丽。万物有灵。鸟儿们怎不心有灵犀?在这方圆近百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主宰世界的人类,保护它们自由的飞翔与安宁的栖息。它们岂不忘乎所以,优哉游哉?
像人一样,动物也各有喜好习性。象头山给了它们翱翔天空和俯瞰大地的权利。
象头山,以那迷人的绿告诉世人,无论在高山还是在深涧,无论在人工林还是在野生林,它在方圆百里的绿海里,与林业人已结下深深的缘分。
今非昔比的象头山,将生态安全保护放在第一位,投入了硬件设施,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以社团、学生、亲子家庭为互动的主体,走在六公里长的教育径,接受山的洗礼。
身临山水泉瀑和茂盛的森林,感念着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前来参观学习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啊,树干上生有那么多美丽的兰草!”“快来看!这棵爬在地上蜿蜒曲折的树像不像一条大蟒蛇?”“呵呵,这棵有着藤藤蔓蔓枝丫的树原来是野生猕猴桃!”教育径,名副其实受教育,能有什么描述大自然的词句比亲临大自然更有说服力呢?
象头山还有九个像教育径那样的样板地,那是新一代林业科研工作者心血的结晶。这些年,不断有高级人才加入林业人的队伍,他们将课堂的知识转化为保护象头山的实际行动措施,开辟保护区科研的新天地。亲临象头山互动的人们,由此更好地了解生态的多样性,惊叹生态之美,自然之美。
轻风拂来,绿海泛波,一棵棵绿树扭动着枝丫,仿佛一个个绿衣小仙女向人们招手致意:“来吧,来吧,来看看我们象头山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