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先后报道流感高发。惠州一些市民也反映身边陆续有一些流感患者。我市实际情况如何?市民如何才能更好地预防流感?11月24日,我市儿科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接诊的流感患者增加近三成,市民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谨防流感病毒侵袭。
流感患者明显增多,甲流略多于乙流
近日,记者从我市各大医院获悉,近期流感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近几天,在儿科就诊的发热病人中,约25%是流感患者。我们对就诊的疑似流感患者进行了检测,其中约三分之二的检测结果呈阳性。相比前段时间,近10天以来流感患者增加近三成。”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书远告诉记者,目前甲流乙流都有,其中甲流略多于乙流。
此外,我市也有哨点医院反映,儿科流感患者增加2~3成。
陈书远说,随着流感冬春流行高峰来临,在流感患者增加的同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数量和比例有下降趋势。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流感还是支原体感染,家长该如何判断?陈书远说,支原体肺炎感染咳嗽症状较为突出,常为刺激性干咳或慢性咳嗽,并发肺炎患者常有发热,甚至反复高热,查体肺部早期往往听不到啰音,后期出现干湿啰音。如果有这类症状的孩子发热超过5天,且前期治疗效果不好,建议进行胸片或肺部CT检查。
“流感往往起病更急。”陈书远说,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发热,体温常超过38℃,甚至达39~40℃。临床表现有头痛、发热、眼睛胀痛、四肢疼痛、疲乏、咳嗽及咽喉痛等。相比支原体感染,流感的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咽痛等症状较为突出,咳嗽一般相对较轻。
多数流感患者3~7天可自行痊愈。部分患者会并发病毒性支气管炎或肺炎,个别并发脑炎,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应当特别注意。
提高防范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如何预防流感?陈书远提醒大家,首先,要提高防范意识,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等感染风险较高场所。乘坐交通工具或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建议科学佩戴口罩并及时更换。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动物、咳嗽打喷嚏后等要记得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卫生纸或者臂弯遮掩口、鼻。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家庭、学校和工作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门窗早晚通风。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学生放学后开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以上,或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桌椅物品。
适当休息。不鼓励患病人员带病上班,同时与家人做好有效隔离。流感患者要退热48小时后且总病程满5天才解除隔离。严重的患者建议入院治疗。
“最重要是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陈书远说,一般接种流感疫苗两周后产生抗体,保护期约一年。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