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精至微 仁心仁术 守护生命脊梁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23年11月30日惠州日报专题
字号:T|T
    医院团队奋发向前。  本版图片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医院团队奋发向前。 本版图片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骨科团队查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骨科团队查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学科能力建设一直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与风向标。近年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中心人民医院”)立足优势,重点发展一批“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高水平临床重点学科群。作为该院重点打造的“5+3”学科群之一,骨科多年来稳步提升,亮点频现。今年,在市卫生健康局的支持与指导下,骨科成功获批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这也是惠州首个跻身“国家队”的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代表我国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优势临床专科,体现着全国先进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独立分科,凭借深厚的发展历史底蕴,在一代代骨科人不忘初心的共同奋斗下,学科逐步发展壮大。今天,记者带大家走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多角度解密其高速发展的密码。

构筑新格局

引领医院学科建设新高度

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纪燕琴表示,入选“国家队”项目,不仅标志着骨科建设发展的巨大潜力,更标志着医院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时间拨回到医院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之时,市中心人民医院将打造“5+3”个学科群作为建设省高水平医院的重要支撑。事实上,早在2019年,医院就筛选并着重发展心脏病学科群、神经病学科群、肿瘤病学科群、肾脏病学科群、消化病学科群“五个学科”及骨科、胸科、眼科“三个学科”的建设工作。

医务部主任吕一帆提到,医院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骨科),省临床重点专科18个、省临床重点扶持专科1个、市重点专科29个。“五个学科群”涵盖的临床专科,核心科室达到省级重点专科要求。同时,通过打造骨科、胸科、眼科等若干个重点扶持专科,培育骨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普通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肛肠外科、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周围血管外科)、神经内科、运动医学科、胸外科、小儿外科、妇科等省重点专科建设,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为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理念,更加方便患者“一站式”看病,市中心人民医院今年还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对门诊功能分区进行优化调整,构建了16个医学中心,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纪燕琴表示,立足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医院一直把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作为重点,市中心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为主线,从专科规模、医疗技术、诊疗模式、管理方法等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提升及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致力于建设全省前列、全国知名的学科。

纪燕琴还谈及,骨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标志着医院学科建设迈上了新的高度。站在新起点上,医院将聚焦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度开展精准医疗和高难度技术,力争当好全市医疗行业的领头雁,争做全省医疗领域的排头兵。

守护“生命脊梁”

立足惠州铸就金牌骨科

作为有着30多年历史的品牌学科,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在惠州积淀深厚,行业认可度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被评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省级重点专科,是地级市医院里为数不多的其中一个。2011年入列“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是全省第一批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

医院副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黄玉良从事骨科专业已逾30年,率先在医院开展Pyrford式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Fernanden手术显露法治疗胫骨双髁骨折、肱骨交锁髓内钉的应用、AO勾钛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等多项新技术,在国内有较高学术地位。

近年来,骨科科室发展快速,并朝着精细化的方向迈进,目前已细分为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外科一区/二区、运动医学科、手足外科一区/二区、整形创伤(显微)外科,共有病床367张,近年来每年收治患者上万人。

今年,96岁的许婆婆因不慎摔倒以致骨折,在骨科团队的努力下,进行了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第三天,许婆婆已经可以扶助行器下床活动,术后14天康复出院。像这样的高龄患者救治,在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早已是常态,骨科医生常被称为“老骨懂”,近三年,科室为150余位90岁以上骨折老人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最高龄患者为111岁。

“高峰林立”的骨科,各亚专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近年来,科室做大做强创伤骨科优势,尤其是老年髋部骨折治疗、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技术、髋关节镜下盂唇修补、髋关节撞击成形术、肩关节镜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治疗手术、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超显微外科技术)等技术均处于省内乃至国内前沿。在2021年全省各医院的DRG服务能力综合评价分析中,市中心人民医院与骨科相关的“创伤”及“多发严重创伤”两个学科建设能力指标分别位居全省第6及第4位。

脊柱外科常规开展各种脊柱疾患的手术治疗,科室主任蔡宏华介绍,他们致力于脊柱的微创手术及脊柱畸形矫形等高难度手术,其中高难度的上颈椎手术、颈胸椎的内镜手术均已成熟开展,在惠州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引进O臂导航系统后更是“如虎添翼”,现已完成多例脊柱畸形矫形手术。

运动医学科将医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2022年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在全省范围内较早开展肩关节镜手术。科室主任王新光说,运动医学科擅长肩关节镜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治疗手术,复杂肩关节脱位患者已开展Latajet手术,患者均获得不错的功能恢复。

关节外科对关节骨病治疗水平在省内领先,科室主任郭汉明说,该科室保髋、保膝等技术备受好评,可熟练开展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复杂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保髋、保膝手术。

此外,依托显微技术,手足外科在科室主任陈奇鸣带领下,成功开展国内前沿技术如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超显微外科技术)。整形创伤(显微)外科在科室主任孟宏的引领下,在器官再造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熟练使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全身各部位因外伤或肿瘤切除术造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多项高难度手术游刃有余。

创新急救模式

让救治技术延伸到事故现场

车祸受伤、施工现场工伤、高空不慎坠落……骨伤现场急救最怕的是“好心办坏事”,对于没有急救经验的救助者来说,从止血、固定到搬运,每一个不正确的方式方法可能给伤者和随后治疗的专业医生带来很大麻烦。

据悉,创伤病人死亡的第一高峰发生在创伤后不久,此时即刻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另外有30%的死亡患者是在伤后2至4个小时内死亡。创伤外科副主任巫红波表示,争分夺秒救治伤员,能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让医学装备和医疗技术延伸到事故的现场已成了共识。2018年,国家卫健委提出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设置创伤中心的要求。

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一体化的理念最早可追溯到18年前。2005年,在原有急诊外科的基础上,市中心人民医院成立了创伤外科,所有非创伤患者到“急诊科”救治,创伤病人就由创伤外科医生负责救治。术业有专攻,依托技术支撑,一套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后续专科治疗于一体的快速综合创伤急救体系形成。据悉,这套体系是市中心人民医院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而来,这在当时国内医院也是少有的。

在一体化诊疗模式下,创伤外科抓牢“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建立了以院前急救→创伤外科诊室→手术室→EICU→骨三区病房救治一体化的快速综合创伤急救体系,每年处理创伤病人达2万人次以上,已发展成全市有影响力的、经验丰富的急危重症骨折救治中心。

传递医学温度

坚持将创伤做到最小化

近日,患者阿明(化名)来到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拆除内置固定物。在阅片的时候,有医生发现,阿明当年骨折部位仅用了两颗螺钉复位固定,没有使用钢板。

“放钢板的话切口至少要多10公分,对患者来说也是一种伤痛。其实,在掌握力学原理的基础上,骨头也能发挥钢板的固定作用。”回忆起自己当年主刀的手术,黄玉良说。原来,15年前阿明因不慎摔伤导致锁骨骨折,诊疗中,考虑到阿明的经济情况,也为了尽可能微创治疗,黄玉良带领团队只打两颗螺钉为他进行锁骨骨折的复位固定,伤口不到一厘米。

同样的微创手术,在该院骨科医生的一双巧手下,能让切口做到更小。近年来,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紧扣前沿技术,以“精准医疗”为理念,致力于颈椎Keyhole(锁孔)技术、经皮空心螺钉植入术等微创技术的发展。

真正的微创,不光是器械的先进,更是医生的精雕细琢。大道至简,这是骨科团队一直在秉承的信念。据了解,该院骨科医生习惯使用普通器械为患者完成高难度手术,通过“绣花功夫”,将创伤做到了最小化,同时也极大减轻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为了全面关爱患者,骨科团队坚持“能保守不手术,能微创不开放”的治疗理念,从患者切身利益出发,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争取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好的康复。

团队着眼于患者内在生命质量的关怀,比如始终坚持对绝大多数儿童骨干骨折建议保守治疗,比如对骨折修复手术做到少放一块钢板甚至不用钢板。虽然医生手术难度高了,康复护理难度也大了,但患者康复进度加快了,住院时间缩短了,医疗费用也减轻了。

“我是一名12岁患者的家长,孩子在学校四楼不慎坠落,治疗时,医生采用保守治疗,在复位石膏调整的那段时间我们看到了你们的辛苦与仁心。”“我是35床的家属,母亲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并出院,完全是因为你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康复,谢谢你们。”在骨科住院病区的走廊宣传栏里,密密麻麻的感谢信记载了患者们的心声。对于骨科团队而言,看一个病人,就是交一个朋友;做一台手术,就是雕琢一个精品。

引领团队成长

坚持守正创新行稳致远

在骨科住院病区的医生办公室里,裱有一幅字画,上面写着“崇德敬业”四个大字,这也是对医护团队思想行动的生动注脚。

人才,是推动科室发展的重要引擎,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积极施行人才兴科战略,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骨科打造了一支医德高尚、医技精良,老中青兼备的专业人才队伍。目前有医生80人,其中高级职称医生占比接近一半,博士8人,硕士31人。据悉,还有多名医生在攻读博士。

在临床的带教中,骨科团队的年轻医生不断向高年资医生学习,收获成长。大家深深知道,医乃“至精至微”之事,外科手术不仅考验主刀医生的医学知识,更考验着三维空间想象力和工学方法思维。优秀的医生必须磨炼技艺,在临床工作中多听、多看、多学、多练,才能成为真正修复生命的“工匠”。

伴随O臂导航系统、C臂X光机、3D打印等高科技设备的普及,医工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通过规范操作培训、临床带教、组织医生考察学习等方式,加强医疗设备规范化使用,提升解剖学和力学知识,着力培养医学和工学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在科室发展过程中,很多医生在这里实现了医学梦想,他们刻苦好学,日夜奋战在临床一线,也有很多人逐渐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和科研先锋。这样的氛围影响着科室的每一名医护人员,他们仿佛都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每天一上班,交班、查房、下医嘱、办理出院、换药、讨论病例……尽管骨科的工作如此繁重,但每一位医护人员依旧朝气蓬勃、干劲十足。

在这样的学习与工作氛围下,骨科的技术创新与科研硕果频出,近三年,骨科申报国家自然项目6项;2020年至今发表SCI文章共16篇,影响因子共50.73分;2018年、2022年承担省级课题各一项;近三年惠州市科研项目立项22项。黄玉良主持的项目《Pyrford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获2019年广东省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医院已成立骨科研究所、创伤骨科已成功申报国家GCP临床试验基地……创新的路上,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瞄准前沿技术和科研目标,守正创新,行稳致远。

加强内涵建设

树立全市乃至全省标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老龄人口逐年增加,骨伤、骨病患者的病例呈上升之势。近年来,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不断探索具有特色的骨科医疗新技术、新理念,并大范围推广。

该院骨科在全市乃至全省已树立骨科质量标杆,形成具有共识性的行业标准,实现从质量到标准,到理念的全方位示范引领。现为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惠州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惠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脊柱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惠州市医学会手足外科分会主委单位、惠州市整形外科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还牵头成立了惠州市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单位。

没有C臂透视,连电钻也是临时调配的,一个多小时里完成了手术……2018年,在西藏朗县开展医疗援藏工作的骨科医生陈锐雄完成了当地首例骨折内固定手术。在当地医院设备材料不齐全、医护经验空白的情形下,手术可谓一波三折。虽然这只是一例技术难度不算特别高的手术,但对于朗县的医患双方来说,却堪称奇迹。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心系基层患者,通过医联体、对口帮扶、专项培训、手术协助等方式大力推广疑难复杂技术,将一流的医疗技术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近年来,为确保救治能力居于先进水平,科室还与国内一流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及时更新技术储备。2018年成为广东省环骨盆创伤联盟成员单位,2019年成为省级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

在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时期、发展时期后,如今入列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标志着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的建设迎来飞跃时期。未来,骨科将不断攻坚克难,实现飞速发展,助力医院在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与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征程上迈出坚实一步。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曾怡婷 李广照 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