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 求是求新 不负生命重托

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二区主任李俊努力攀登肿瘤学科高峰

2023年11月30日惠州日报专题
字号:T|T
    李俊和团队医生讨论案例。  本版图片由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

李俊和团队医生讨论案例。 本版图片由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

    李俊积极参与肿瘤防治宣传活动。

李俊积极参与肿瘤防治宣传活动。

    李俊。

李俊。

走进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二区,科室主任李俊穿着白大褂,和其他医生、护士们在辛勤忙碌着,走廊的白色墙壁上,鲜红色的锦旗分外显眼,“医德高尚情暖人心,医术精湛誉传八方。”“妙手扶桑梓,高医攀新峰。”“医者父母心,仁心暖病患。”……每句情真意切的话语,都承载着一段医患之间的暖心故事。

李俊从医已有20年,一直以来,他以天使之心悬壶,以科学之术立身,在肿瘤医学领域不断深耕,诊治的患者不计其数;他敬畏生命,锐意探索,致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在肿瘤学诊疗、抗癌等方面,不断实现重要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作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的高技术医学人才、成就突出的肿瘤学科专家,李俊不仅是惠州同行眼中肿瘤界的一颗璀璨新星,也是省专家学者眼中惠州肿瘤界的佼佼者。

耳濡目染

勤奋少年立志从医

踏实、专注、平和,是李俊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与他出身于医学世家密不可分。“父亲是一名老中医,我从小就住在医院宿舍,可以说是闻着酒精、药品的气味长大的。”李俊说,父亲常常在家研究医学书籍,家里常常堆放各种中药和中医器具,时常还有友人或患者上门拜访咨询。受父亲的影响,小小年纪的,李俊就觉得做医生很有成就感,医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长期的耳濡目染中,他萌生了从医的念头:做一名医生,像父亲一样为病人消除病痛,重塑健康的希望。

立志做一名优秀医者,并非一句口号,需要付出行动去实现。学生时代,李俊刻苦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并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入中山大学医学院。

2003年大学毕业后,李俊如愿加入医学行业,穿起了白大褂,并于4年后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至今。在肿瘤医学的天地里,他深深热爱着这份医学事业,并用执着敬业的精神,践行着“生命卫士”使命,给无数危重症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时光荏苒,昔日那个青涩的青年李俊,经历多年磨炼,已成长为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诊疗中心举足轻重的医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医疗、科研、管理……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他二十年如一日,一步步践行着“愿将人病犹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的人生信条,书写着贡献学科发展、攀登肿瘤学科高峰的奋斗史。

在李俊的手机微信里,有很多患者家属至今仍保持着联系。“很多癌症患者去世后,家属还送锦旗过来表示感激,感谢我对他亲人的照顾,这让我特别触动,更坚定了自己的从医之路。”李俊说,每次看着患者康复后的微笑,心里总是十分欣慰。漫漫从医路,道阻且长,只有把这份工作当成兴趣去做,才能乐在其中、学有所成。

潜心奋进

为患者点亮生命曙光

李俊擅长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在恶性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胃癌、肺癌、泌尿系肿瘤的综合治疗以及肝癌的靶向治疗、介入治疗上有较深造诣,作为业界佼佼者,他曾多次在省内学术论坛里参与主讲、主持和讨论。

精湛的医疗技术,能为更多肿瘤患者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在李俊看来,作为一名医生,积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也是践行医德的内在要求。他不断精进技术,积极进取、踏实肯干,带领科室不断前进发展。

在肿瘤内科二区,李俊每天早上7点半到,晚上九点多才离开,经常忙得连吃饭都忘记。他以身作则,长期在临床一线为患者服务,并毫无保留地将所学传授给科室团队。

“不放弃任何一个病人。”在日常的带教中,他常对科室团队说,要最大程度发挥自己专长,倾尽全力给每个病人以生的希望。

曾有一位患者以“黑便”为首发症状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医护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消化道出血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病情危重,患者收入消化内科进一步明确诊断为“结肠癌并骨髓转移”。

结肠癌骨髓转移在惠州尚无成功治疗的先例,国内外相关报道也非常少,但李俊在参与多学科会诊(MDT)后毫不犹豫将患者转至肿瘤内科二区接受肿瘤专科治疗。借鉴胃癌骨髓转移的治疗经验,李俊组织科室医生进行讨论,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治疗案例,综合分析、大胆假设、细心求证,肿瘤内科二区团队为该患者量身定制了详细的抗肿瘤及对症治疗方案。最终,在治疗后第20天,患者血细胞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指标。此后每次返院行抗肿瘤治疗,该名患者的血细胞基本都保持在正常水平。

在李俊领衔下,肿瘤内科二区团队不仅成功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抢回来,还为其赢得了后续的抗肿瘤治疗机会。该名患者因此也成为结肠癌骨髓转移患者中,首例在惠州得以成功救治的病人。

有人问他,为何如此热忱、不遗余力地扎根临床一线?李俊常回答,抢救宝贵的生命,是值得奉献一生的事。他就是这样,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孜孜不倦在肿瘤医学领域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注重传承

用心打造一流学科

肿瘤的治疗环环相扣,中间的过程涉及外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学科。为打通肿瘤诊治全链条,肿瘤科团队在惠州率先开展了肿瘤多学科诊疗:针对某一疾病,各科室通过会诊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近年来,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袁霞的引领下,肿瘤诊疗中心步入了肿瘤诊疗2.0模式,即依托院外资源,与国内知名医院专家开展联合诊疗,为患者制定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方案。

作为肿瘤诊疗中心主要学科负责人,李俊勇于担当、改革创新,在发挥肿瘤MDT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的责任之路上,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这些年来,他对肿瘤学科建设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情感。他说,肿瘤诊疗中心的成就,凝聚着肿瘤科一代代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作为内科二区科室主任,自己不仅有责任让衣钵传承好、让学科发展延伸,更有责任锚定未来,书写新的篇章。

强学科、谋发展,人才是关键。肿瘤内科二区目前有医生9名,其中硕士8人,高级职称3人。作为科室主任,李俊历来重视传承与创新,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不断深拓专业领域,通过临床带教、组织培训会、病例讨论等方式,毫无保留传授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为科室发展培养接班人,致力于让年轻的医生们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家。

此外,李俊积极为团队成员的学习成长提供更多机会。不仅邀请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授课,还主动带领团队参加省、市的学习培训和进修学习,夯实“肿瘤内科治疗”这一看家本领。通过钻研前沿技术,科室的总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肿瘤内科二区不但能常规开展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还能独立开展PICC置管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经肝动脉置管灌注化疗、肝肺肿瘤消融、肿瘤热疗、胸腹腔热灌注化疗等技术,可全方位满足不同肿瘤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治疗需求。

培育接班人,不止于院内。作为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重症肿瘤学专委会副主委,李俊还充分运用自己的资源与所学,与其他医院专家携手,推动肿瘤疾病的多学科诊疗,为惠州更多病人带来与省级医院同质化的肿瘤治疗,让患者足不出市就能享受高水平诊疗服务。

疗愈身心

帮助患者走出阴霾

每天,李俊都会提前半个多小时来到办公室,提前熟悉患者情况,以便在交班及查房时能更为高效、准确。这个习惯,他已保持多年。从临床医生到科主任,改变的是职务,不变的是初心。正因如此,面对患者时,他总能做到胸有成竹,制定治疗方案时想得更为全面细致,不仅关注患者的疾病,还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情绪状态。

癌症不仅仅是一场身体上的疾病,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心理浩劫。李俊常对科室成员说,治疗癌症患者,既要治好病,更要疗愈患者的心,给予患者重新回归生活的精神力量。遵循这样的理念,他带领团队不断提升技能,帮助遭遇生命挫折的患者走出阴霾。

患者张某曾突发脑出血,经过积极治疗稳定下来后,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谁料麻绳专挑细处断,在常规检查中,医生发现肝脏有一个占位,经过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肝癌!张某的家人面对确诊结果陷入极度悲伤和绝望。

很快,李俊接手了张某的治疗。得知家属的担忧后,他先安慰了家属,并告知张某的肝癌还是早期,不用太惊慌,然后向家属详细介绍肝癌的治疗选择以及要考虑的多方面因素,讲述了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经过李俊耐心详尽的讲解,张某和家属看到了生的希望,欣然同意手术。李俊带领团队经过充分分析、考量,为张某施行了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手术非常顺利。术后3天张某就出院了,而且手术不影响他的康复治疗计划。1月后复查,病灶已无活性反应,意味着肿瘤得到完全杀灭。

“谢谢李医生,如果没有当初您与我们说的一番话,我们就没有战胜癌症的勇气!”术后,张某和家属都特别激动,张某说,是李医生的仁心仁术,让他能够继续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据悉,很多手术,例如载药微球进行栓塞治疗可重复进行,对不能切除或转移的肝癌作用明显,也能保留更多正常肝脏功能,但是对手术医生有较高要求,需要医生娴熟的技术以及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面对复杂的手术,李俊带领团队依托丰富的经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精准治疗,虽自己辛劳,但保证了患者受益最大化。

医患共情对于疾病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俊常说,很多人一旦得了癌症,顿时觉得整个世界、整个人生都黯淡了,在这种情况下,医生更应倾其所有帮助他们战胜病魔,牵手肿瘤病患在黑暗中一起打造出一条光明之道。

奉献大爱

圆满完成抗疫支援任务

病魔无情,人有情。新冠疫情期间,李俊带领团队积极配合医院参与疫情防控,多次参与院内外核酸采样任务及支援发热门诊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

危难时刻,挺身而出。2022年底,广州市从化区新冠疫情形势严峻,李俊积极报名,参与广州市从化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直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参与救治,承担接诊、治疗、护理、医学观察等任务。

其间,作为小组组长,李俊积极沟通、协调各级人员、物资,整个团队承担了繁杂的医疗护理工作,严格按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工作原则,最大限度收治患者。在那里,他确定最优方案,带领组员尽最大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促进患者康复。为了尽快做好前期协调工作,更高效救助患者,在刚到方舱的前三天,李俊几乎没有睡眠,只靠间隙闭眼休息。在李俊和医疗团队的努力付出与齐心协力下,他们成功救治了2683名新冠病毒阳性患者,且没有一位医护人员感染,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成绩,圆满完成了这场战役。

当被问到是什么支撑着他无怨无悔支持抗疫的时候,李俊说:“在支援期间,看到方舱里有些阳性患者主动担任志愿者,做力所能及的事,还主动为我们医护人员分担医护工作,那医患和谐、团结的场景,让我很感动。”

任务结束后,李俊获得了中共广州市从化区委、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授予的荣誉证书,并于2022年获得医院抗疫先锋个人的奖励。

2022年末,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刚结束支援任务的李俊还没从紧张的工作中放松下来,回到工作岗位没多久就“阳”了。在那段艰苦的时光里,他带病坚持上班,和他一样,科室其他人员也自发带病上班,有的高烧一退就返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和大爱。

热心宣教

呼吁不必“谈癌色变”

2022年4月18日,李俊领衔肿瘤诊疗团队在医院门诊一楼举办义诊,同时积极倡导每个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树立癌症预防理念。

这是李俊积极参与肿瘤知识科普宣教的缩影之一。为了能让病人知道防癌的重要性,李俊热心公益科普。此前,他参与录制的科普视频在公众平台上播放量达到了数千万次,加入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又依托各种平台马不停蹄开展直播宣教。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李俊认为,肿瘤的相关治疗是复杂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随着治疗的进行,又要根据患者出现的情况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而且治疗方案又充满专业性,以往患者及家属很多时候都是懵懵懂懂地跟着医生的要求去做,不能很好地自主配合。而患者对肿瘤的认识越深,治疗过程中的医患配合会越发默契,治疗效果也越发明显。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肿瘤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以及新的治疗理念和新的治疗药物不断推出,肿瘤的治疗模式也悄然发生变化。除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外,也进入到了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时代。新技术、新治疗药物的问世,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治愈可能,特别是对于复发或难治的肿瘤患者,仿佛感受到了希望之光。

但仍有患者“谈癌色变”,这其实主要是心理因素在作祟。李俊坦言,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抗癌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心态平和、乐观接受有可能使得癌症变成慢性疾病,因此,他希望大家正确认识肿瘤,坦然面对疾病。

李俊还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均衡食、锻炼身体、心态平稳等,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深耕医学,践行仁心仁术;勇攀高峰,不负生命重托。“穿上这身白大褂,便要担起这份职责,对得起这份荣誉,更要经得起这份考验。”李俊说,不管是做治疗、做科研,还是做科普,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治病救人这个初衷。“为医者,悬壶济世,我将永远朝向前方。”

人物简介:李俊,男,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现任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诊疗中心主任、肿瘤内科二区主任。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重症肿瘤学专委会副主委,广州市抗癌协会肿瘤遗传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青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专业委员会肿瘤精准医疗学组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常委,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常委,惠州市抗癌协会会长,惠州市抗癌协会基层医院肿瘤防治分会主任委员,惠州市医学会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王运广 魏丽莉 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