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神卫生高地 点亮患者“心灵之灯”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年底启用,将形成“一院两区”发展新格局

2023年11月30日惠州日报专题
字号:T|T
<p>    心宽无处不桃源。   本版图片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p>

心宽无处不桃源。 本版图片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p>    宽敞明亮的病房。</p>

宽敞明亮的病房。

<p>    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实景。</p>

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实景。

人民幸福,健康为“要”。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惠州市十件民生实事中,就有两项涉及卫生健康系统工作。“建成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更是作为持续实施健康惠州行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被写入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承担着惠州乃至粤东地区精神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多措并举解决我市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为公众精神心理健康建立坚实屏障,也为书写新院区华丽篇章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今年,市第二人民医院更是以新院区启用为契机,以创“三甲”为目标,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以优质心理健康服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惠州实践。

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未来将以什么新的面貌示人?两个院区的互促发展,将如何助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近日,记者走进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提质扩容

打造桃源式开放式现代医院

走进位于惠城区古塘坳大道与福康路交叉口激流坑片区的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宛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清新悠然,令人心旷神怡:一条金山河从医院门前环绕而过,而医院后方区域是惠州著名的休闲运动生态公园桃花源。背靠青山,绿水环绕,与大自然有机相融,让院区增添了独特的气息。这里,即将成为心灵疗养的栖息地。

在住院楼与门诊楼之间,一条绵长而宽敞的空中连廊格外引人注目,连廊外部是几个大字——“心宽无处不桃源”。正如这句出自现代诗词的话语所言,只要心胸开阔,不管身处哪里心境都会是世外桃源。对于有心理问题的患者,更应该如此。依托专业的心理健康诊疗服务,市第二人民医院全体人员全身心为患者治心病、解心结,帮助他们重拾久违的灿烂笑容,感受身处桃花源般的静谧与美好。

据悉,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的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即将于年底实现逐步搬迁。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红花湖院区的建筑工程已竣工,工人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院内设有门诊医技综合楼、住院康复楼、后勤保障楼等,宽敞的阳光连廊将各个功能区域相连在一起。因为医院被绿水环绕,为了方便患者就医,院区设有三座小桥,经院方精心构思,这三座小桥拟命名为“连心桥”“舒心桥”“安心桥”,寓意让医患连心,患者舒心,家属安心。

“新院区投入使用后,能很好地弥补菱湖老院区在软、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的局限性,实现优质资源的提质扩容,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富强表示。

自1966年建院以来,位于下角的菱湖老院区已走过了近60载的“治心”旅程,目前,院内还保留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的建筑,留存着无数人的珍贵回忆。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高发并趋向多样化,原有的规模和设施难以满足患者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为了实现医疗服务提质升级,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选址市区龙丰红花湖片区,启动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项目建设。

名医荟萃

妙手仁心点亮生命之光

10月27日上午,一场受聘仪式在市第二人民医院举行,标志着该院引进医学博士、“深圳名医”杨志伟。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杨志伟教授的到来,将助力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诊疗能力再进阶。

在此之前,该院已柔性引进首席专家刘铁榜、特聘专家刘寰忠、李凌江等全国领域内临床和学术能力突出的心理医学“大咖”,他们在各自心理治疗领域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盟二院以来,这些专家定期到科室坐诊,诊治疑难复杂病例,并发挥“传帮带”作用,引领团队成长,全面带动学科发展,患者“足不出惠”就能享受来自全国知名专家的心理健康诊疗服务。

今年初,2022年度《岭南名医录》名单揭晓,市第二人民医院张晓慧、刘永忠、黄群明、骆焕荣、邬德纯、邱大宏、谭柏坚、叶飞英、徐娟9名资深专家入选。这不仅是对他们医德医风和诊疗技术的认可,也是对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在岭南地区影响力的肯定。

聚焦名医培育,打造人才聚集高地。近年来,市第二人民医院坚持人才兴院,引进、培养了多名学术地位高、专业能力强的专家教授,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加强学科建设,搭建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使医院在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运营效率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对于年轻医生,医院也不断为他们创造学习成长的机会,通过开展“师徒结对”、学习培训会等形式,鼓励他们认真向高年资医生学习取经,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助力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

人才,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通过打造一流的人才梯队,市第二人民医院不断推动相关学科发展,为群众带来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目前该院医生团队里,主任医师有12人,副高以上17人,研究生学历14人。共有惠州名医3名、岭南名医9名,已打造“中医博士胡号应工作室”“张晓慧名医工作室”“骆焕荣名医工作室”“邬德纯名医工作室”等闪亮名片。

在疾病笼罩的“黑夜”里,精神科医生就像点亮内心的一盏明灯,他们以温暖的“语言处方”给予患者爱的治疗。一些人认为精神病患者都是不可理喻、难以沟通的。但对于医生而言,他们只是一类“心灵感冒”的特殊患者。因此,在市第二人民医院,秉承“守护心身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宗旨,医生护士们从问诊的第一声寒暄,到结束治疗后的一个微笑,都表现出更多的耐心,给予患者最大的关爱和尊重。

学科特色

服务全生命周期和全社会群体

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第二人民医院于2022年5月成立惠州市首家儿童青少年心理科,致力于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高质量服务。科室主要收治18岁及以下儿童青少年各类精神心理疾病,旨在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科发展,建设集评估-诊疗-康复一体的儿童心理康复中心。

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助老年人塑造阳光心态,乐享晚年生活成为社会焦点。医院成立老年精神科,在心身医学科协作下,为患有心理疾病、认知障碍且伴随躯体疾病的老年人群提供多种服务方式,为他们的精神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临床心理睡眠科,是医院针对成年人群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问题而成立。临床心理科纳入惠州市重点专科建设三年培育项目以来,已完成心理科门诊规范建设,完成心理健康体检与心理测验、物理康复治疗、心理治疗、中医康复、临床睡眠心理疾病诊疗建设,实现临床心理医、教、研、预防、康复一体化运作,目前该学科计划创建省级重点专科。

在市第二人民医院还有一个特色科室,即融中医和现代心理学于一体的中医科,通过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身心健康诊疗。伴随中医在心理疾病诊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认可,中医科还将进一步扩大中医心理治疗领域,探索国粹中医与精神健康领域的更多相通点,一剂汤药、一根银针、一张敷贴,就有可能成为让患者解除内心痛苦的利器。随着红花湖院区即将启用,中医心理科有望进一步提升规模和服务能力,未来将建设住院部。

近年来,市第二人民医院加强睡眠医学中心、医学心理学中心、惠州市心理健康体检中心、惠州市儿童心理行为康复中心等建设,以睡眠医学与临床心理学专科诊疗为特色,以多学科协作作为诊疗模式,搭建特需诊疗、心理健康体检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优诊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各种服务模式的深度融合,构筑完整的心理健康闭环服务全格局。与此同时,该院将重点打造情感障碍科、成瘾医学科、优抚军人病区等学科领域,并逐步完善中医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精神康复治疗、心理治疗五大治疗方法。

随着诊疗理念的发展,市第二人民医院还转变理念,从以“治”为主转变为以“防”为主,从单一精神专科转变为大专科、小综合,把正常心理保健、轻症心理疾病的干预作为今后服务的重点,加强亚专科建设打造特色精神心理门诊,致力于服务全生命周期和全社会群体。

健康服务

完善全市社会心理健康体系

今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在桃花源景区,市第二人民医院启动“心理健康宣传月”系列活动。紧扣“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主题,开展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帮助广大市民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知识。此外,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持续开展心理健康宣传讲座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

这只是市第二人民医院为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意识采取行动的缩影。在做好疾病预防、诊疗工作之余,市第二人民医院还承担着全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的统筹及业务指导工作。自2019年我市被确认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广东省试点城市以来,该院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健康氛围,守护百姓“心健康”。

该院牵头打造了惠州市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伍“1+7+N”体系,其中志愿者总队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在7个县(区)成立7支分队,并鼓励各行各业机构组建N支心理健康志愿队伍,共同为市民提供公益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目前登记队伍16支,志愿者总数约1000人。

为更好地推动心理健康志愿服务下基层,志愿团队积极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监所”等惠民护心“六进”活动,2019年至2023年已累计开展150余场,服务近2.5万名群众,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宣教氛围。此外,已累计3年与惠州市老年大学联合开办老年心理保健班,派出讲师和志愿者超100人次。

“2661120”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该院特别设立的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通过热线沟通,专业人员提供公益线上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转介诊疗等服务,开通3年多的时间里,被拨通超过1.8万次,通过紧急干预,成功拯救49条生命。该院还牵头成立了惠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组建覆盖市、县(区)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深入各领域提供心理治疗、危机干预等多种服务。

专业引领久久为功,平台建设渐有成效。依托临床心理专业技术优势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管理职能,该院通过建机制、强队伍、抓考核等方式不断完善我市各心理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全市7家精神专科医院100%开设心理门诊(科),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超一半开设了精神(心理)门诊;全市中小学均建设了心理辅导室(中心),并配备心理老师。在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指导下,我市建设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心)共8个,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共7个。

争创“三甲”

构筑“一院两区”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对新时代做好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应激因素日益增加,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完成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我国国民抑郁风险总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总检出率为15.8%。

栉风沐雨六十载,市第二人民医院立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不断开拓创新,构筑健康服务新格局。2022年初,该院召开创建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启动大会,正式启动创“三甲”工作。院长张晓慧表示,创“三甲”是该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该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助推器。根据创建工作部署,市第二人民医院将以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五大要素,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内涵”的工作方针,分步实施创建工作,力争用最短时间通过国家“三甲”医院评审。

而红花湖院区的建成启用,无疑让医院在创“三甲”征途上燃起“推进器”。新院区投入使用后,市第二人民医院将形成“一院两区”格局,其中红花湖院区以心理、轻症精神障碍为主,菱湖老院区以严重精神障碍及其康复为主,两个院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最终在交错相融中实现同频共振,不仅能满足惠州市普通民众和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更健全我市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服务体系。

以新院建设为契机,以创“三甲”为目标,市第二人民医院全院上下正在勾勒一幅灿烂宏伟的新蓝图。张富强表示,医院将不断完善我市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服务,为各类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断、治疗服务,同时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展望未来,该院目标清晰:明年致力于打造至少一门省级重点专科,后年力争实现创“三甲”,未来致力于成为粤东地区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领头雁。

●相关链接

红花湖院区概况

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是省、市重点工程,并列入惠州市2022~2024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续建项目。项目总投资约4.7亿元,占地面积59581平方米,新建总建筑面积54040平方米,同时保留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现有建筑5129平方米。有停车位近300个,新建床位600张(另保留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原有床位300张)。

项目投入使用后,医院学科发展和业务转型将迎来新的变化。立足功能定位,红花湖院区配置有心身医学科、中医科、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临床心理科、情感障碍科、成瘾医学科、优抚科等科室,未来还将设立专属的优抚病区并设置退役优抚军人健康管理中心和体检中心,为优抚对象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伴随“智慧医院”建设,红花湖院区引入核磁共振、高端彩超、CT等高科技医疗设备,助力疾病诊断和治疗精准化。同时依托智能互联网技术,致力于建成集成平台、电子病历平台、互联网医院等,通过智慧手段,进一步完善诊疗服务体系,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推动我市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助力“健康惠州”建设。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刘菁 范嘉雯